
〈湖心亭看雪〉張岱
2020.12.18文言文閱讀理解
〈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擁毳②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雪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③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④,舟中人兩三粒⑤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驚,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⑥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⑦喃喃曰:「莫說相公⑧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註釋
① 拏:搭乘。
② 毳:井壁鳥獸的細毛。
③ 長堤:此指西湖里白堤。
④ 芥:小草。
⑤ 粒:穀粒。
⑥ 三大白:即三大杯酒。
⑦ 舟子:船夫。
⑧ 相公:原指宰相,後為尊稱。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 (8分)
- 湖中人鳥聲俱絕 _________
-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_________
- 拉與同飲 _________
- 更有癡似相公者 _________
2. 試語譯以下句子: (3分)
霧淞沆碭。天與雪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據〈湖心亭看雪〉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 (6分)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
a. 作者之所以要夜深獨往,是因為不想被人看見,也不想看見別人。 |
〇 |
〇 |
〇 |
b. 作者使用白描手法和步移法來描寫湖心亭的景物。 |
〇 |
〇 |
〇 |
c. 作者享受在湖心亭跟兩位游子暢飲的時光,更期待日後再聚。 |
〇 |
〇 |
〇 |
4. 以下哪項不是作者通過獨往湖心亭所抒發的情感?(2分)
〇A. 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
〇B. 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〇C. 表達出不隨流俗,遺世孤立的閒情雅緻
〇D. 表達作者對的目前處境的束手無策及無可奈何
5. 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甚麼意境?此句在全文結構上有何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以舟子所指的「癡」是甚麼意思?作者以舟子的話收結全文,又有何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 a. 都
b. 滾沸
c. 邀請
d. 超過 - 天地之間,瀰漫着白霧,一片白茫茫,天空和雲和山和水,上下整片全是白色。
- a. 無從判斷
b. 正確
c. 錯誤 - D
- 這句帶出了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的意境(1)。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1),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1),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1)。這句描寫能夠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1)。
- 舟子所謂的「癡」是指作者癡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1),癡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1)。作者以舟子的說話作結,能夠體現俗人之見,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1)。作者跟舟子雖然同行,思想感情上卻完全不同(1),從另一面反襯了作者的獨往獨來,落寞寡偶(1)。作者如實寫來,雖不贊一辭,卻似貶而實褒(1)。
語譯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完全聽不到人聲鳥聲。這一天,天將亮的時候,我搭乘了一艘小船,抱着毛衣,提着爐火,一個人獨自到湖心亭去看雪。天地之間,瀰漫着白霧,一片白茫茫,天空和雲和山和水,上下整片全是白色。西湖上的影子,只有蘇堤一條長痕,湖心亭一個小點,加我這艘像一根小草的船,船上像兩三顆米粒大的我們而已。
到了湖心亭,有兩個人鋪着氈毯面對面坐着,一個童子在溫酒,酒爐正滾沸著,看到我非常高興的說:「湖上那裡還有這個人?」他們拉我一起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而去。問他們的姓氏,原來是金陵人客居在這裡。等我下了船,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癡迷,還有人像相公這樣癡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