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專訪】聖若瑟新校長黃婉芬 倡停課不停課外活動
2020.12.02「我喜歡學生玩多些,現時因為疫情,學校變得『靜幽幽』,我也很不開心,『聖Jo仔』以前是很嘈的!」本學年剛上任的聖若瑟書院校長黃婉芬歎道。在聖若瑟書院任教逾廿七年的黃校長,認為學生從課外活動中所學的做人處事技巧,絕對比課堂多,從中亦可建立「兄弟情」。疫情下,她提倡「停課不停課外活動」,鼓勵將比賽移師網上舉行,又首創「年度之班」選舉等。為提升學生中文水平,她更親身拍片推介好書,期望學生愛上閱讀。
剛在新學年升任為聖若瑟書院校長的黃婉芬,本是該校的副校長,任教超過二十七年,主要教授中文科,對學校的傳統和文化非常熟悉。她坦言,「若瑟夫」(聖若瑟學生的稱呼)最擅長就是組織課外活動,從中亦可建立「兄弟情」。「很多聖若瑟的運動員,畢業後都常回校,因為他們讀中學時,跟自己的團隊玩得開心,又互相支持。直到現在,足球隊、籃球隊、泳隊、辯論隊、排球隊和其他活動的師兄們,畢業後都一定回校,免費幫手教師弟。」
疫情期間,全港學校的課外活動都要暫停,包括多個校際比賽,對若瑟夫來說,難免感到有所缺失。為了讓學生有空間繼續玩,黃校長提倡「停課不停課外活動」,鼓勵把課外活動移師到網上舉行,例如今個學期初,普通話學會首次在網上舉辦「普通話問答比賽」,意外地反應熱烈,參加人數比以往上升近一倍,反映網上比賽都有潛力。
「年度之班」增凝聚力
另外,聖若瑟書院的服務小組扶輪社,每年都會舉行Walkathon(步行籌款),目的是為學校籌款。活動今年則改在網上,以Donation Milestone(籌款里程碑)形式舉行。當學生籌得某個數目的款項,扶輪社就會發放有老師參與的致謝短片,或以小小紀念品作答謝,讓同學在疫情下,仍可為學校籌款。
至於今年首辦的「年度之班」選舉,目的則是建立校內的凝聚力。「『年度之班』選舉是在全校中,選出參與最多活動、最叻、最有團隊精神等的班別,結果在明年七月公布。屆時會在校內放置一張該班別的大相,為期一年。」黃校長說,舉辦「年度之班」選舉,是因為擔心在疫情下,學生減少了參加課外活動的機會,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會冷卻,所以鼓勵各班舉行班會活動,或參與多些網上活動。
「巧立名目去舉行各種活動,其實都是想學生玩多些,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曾有學生說,他們不喜歡以Zoom這類模式上課,反而喜歡面對面授課,所以現時他們上課很專心,亦很珍惜在學校上課的時間。」黃校長笑言,疫情過後,相信同學們會「報復式」參與課外活動,現時只是過渡期。
創新學習「軟」「硬」兼施
作為中文科老師出身,黃校長對如何提升學生的中文水平也有想法。她指該校的男生對英文科和理科較有興趣,如想提升他們的中文水平,不應只教他們如何考試,反而應從興趣入手,例如推介好書,讓學生愛上閱讀。為了鼓勵他們閱讀,黃校長早前就曾拍片介紹中文好書,包括《世說新語》、《古文古事欣賞》、《三國演義》等等,有時是獨自拍片,有時則夥拍其他老師,以對談形式介紹好書。
事實上,黃校長拍片只是拋磚引玉,她的真正目的,是鼓勵中一生參與本月的「我最喜愛的閱讀片選舉」。「由十二月開始,我會邀請中一生拍片,給我推介好書,藉此推廣閱讀,並提升他們對閱讀的興趣。」此外,黃校長認為該校學生以往在說話和作文時,內涵和素養都不足夠,因此在中文科,會加入多些文學賞析、中國文化和傳統思想等元素,以提升他們的中國文化素養和內涵,了解古人智慧,而不是只要求學生強記問答或詞語解釋,來提升中文水平。
對於聖若瑟書院的發展,黃校長認為學校要與時並進,教學內容必須創新。「學校不能故步自封,不要教授昨天的知識,因這樣會影響明天的學生。」她舉例,疫情下,老師的教學法都要增值,只用Zoom教學是不夠,因此學校會給每位老師購買平板電腦,讓他們有更佳裝備作電腦教學,而學生亦可帶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上課,以配合新世代的學習模式。
硬件方面,聖若瑟書院在堅尼地道七號校舍的第一階段重建工程,正在設計中,當中包括創新科技中心及教員室,預計明年第二季動工,年底完成;至於第二階段重建工程則尚未開始,但計畫會有學生活動中心和其他運動設施等,讓學生有更多活動空間。
跨年代兄弟情 校友設計口罩籌款
「聖若瑟的校舍不是很大、很新,但我們有的是溫情和人際網絡。學生在這裏得到的,並不只是六年的愉快生活,可能在六十年後,仍可享受到學校給他的東西。」聖若瑟書院校長黃婉芬表示,該校的兄弟情,不只限於認識的師兄弟,而是可以跨年代。
中大教授寫推薦信
今年剛畢業,現就讀香港大學醫科一年級的陳彥融,坦言很感激早前獲得「2021年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盧煜明,因盧教授也是聖若瑟書院的校友,但因為陳彥融是師弟,也願意在百忙中抽空,了解師弟的學習需要,並為他撰寫推薦信。「我並不認識盧教授,但因為早前申請一個獎學金,想找一名出眾的舊生替我寫推薦信。當時我就請上任的程校長幫我聯絡,結果他介紹我給盧教授。盧教授是大忙人,但當時也抽出近一小時和我傾談,並樂意替我寫推薦信,可反映聖若瑟的校友都很着重回饋母校和社會。」
在疫情下,校友們同樣關注母校的需要。在一九九六年畢業的校友李文偉,因新冠肺炎爆發而出現「口罩荒」的期間,曾聯絡校友們捐錢和捐口罩給聖若瑟小學,讓小師弟們有口罩可用,為復課做準備;此外,又聯絡了口罩製造商便利妥,生產印有聖若瑟校徽的口罩,出售予學生和舊生,為母校的電子教學和課外活動等作籌款之用。
「口罩製造商並非舊生,但被聖若瑟精神感染,免費為我們生產了逾三萬個口罩。」李文偉表示,除小量口罩是免費派發給老師和學生外,其他口罩均會出售,「學生購買為每盒五十元,校友則需一百元,所有收益捐助學校。」
電競學會受熱捧 學會幹事獲益多
課外活動是聖若瑟書院很重要的一部分,若瑟夫通過參與不同活動,或擔任學會幹事,都學到不少課堂以外的知識。聖若瑟書院校長黃婉芬透露,今年有學生建議成立電競學會,最初校方擔心該會活動是否只有「打機」?但後來想到既然學生想玩,就批准成立,結果吸引了全校逾五分之一的學生參加,反應熱烈。
領導溝通無難度
電競學會的活動,主要由學生負責,而校友李文偉則有份給予意見。他透露,電競學會除了有內部比賽外,還會教學生「砌機」、參觀大型比賽場館等,讓學生「打機」之餘,亦可增加電競相關的知識。
事實上,擔任不同崗位的學生幹事,都指參與課外活動,讓他們學到重要的做人處事技巧。
其中總領袖生陳煜政表示,當領袖生除了要有良好觀察力,了解哪些學生需要幫助外,每早還要在校門外當值,檢查學生校服之餘,還要留意校外的馬路,是否出現堵塞,如有的話,或需要協調一下交通,從中亦可培養領導能力、如何跟不同的人溝通等。
至於每年協助學校籌辦不少大型活動,並為學生牟福利的學生會,所體驗到的自然更多。學生會主席陳梓駿表示,通過舉辦不同類型活動,同學要跟不同人接觸,學習溝通技巧之餘,又可培養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
記者:陳艷玲 攝影:陳鐵剛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