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九歌•國殤〉(節錄)屈原

2020.11.24
24440 24440

文言文閱讀理解

 

〈九歌‧國殤〉(節錄)屈原

操吳戈①兮被犀甲,車錯轂②兮短兵③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④余行⑤,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⑥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⑦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⑧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⑨。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⑩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註釋

① 吳戈:吳國製造的戈。
② 轂:車輪的中心部分。
③ 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④ 躐:踐踏。
⑤ 行:行列。
⑥ 霾:埋藏。
⑦ 枹:鼓槌。
⑧ 嚴殺:嚴酷的廝殺。
⑨ 懲:悔恨。
⑩ 神:精神。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 (8分)

a. 凌余陣兮躐余行                 ________
b. 左驂兮右刃傷                 ________
c. 天時兮威靈怒               ________
d. 平原兮路超遠               ________

2. 根據〈九歌•國殤〉的內容,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適當的內容。(6分)

〈九歌•國殤〉是追悼楚國a. ______________ 的輓詩。此詩分為兩節,第一節描寫一場b. ____________,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第二節頌悼楚國將士c. ____________的高尚志節,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3. 根據〈九歌•國殤〉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6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a. 「吳戈」、「犀甲」二詞,並不是要說明楚軍裝備的精良,而是要描繪出楚國將士的雄姿。

b. 無論在兵力和物資上,這都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戰爭。

c. 最後眾多楚軍的屍體橫陳在廣闊的原野上,只有少數能夠倖存。

 

4. 以下哪項並本文的特色?  (2分)

〇A. 情感真摯

〇B. 心灰意冷

〇C.凜然悲壯

〇D. 激昂慷慨

 

5. 作者如何通過戰場景象的描寫來烘托、渲染楚軍將士犧牲的英勇悲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國殤〉是一首祭歌,最後四句如何表現出這個主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a. 侵犯
    b. 死亡
    c. 怨恨
    d. 渺茫
  2. a. 陣亡士卒
    b. 短兵相接的戰鬥
    c. 為國捐軀
  3. a. 正確
    b. 正確
    c. 錯誤
  4. B
  5. 作者寫出了敵人的強大、聲勢的兇猛,以反襯楚國將士的英勇無畏(1);同時也是用着墨描繪出了濃烈的戰場氣氛:天昏地暗,日月無光(1),增強了全詩的悲壯色彩(1)。儘管面對着強大的敵人,楚國的將士們仍舊奮勇爭先,冒着飛蝗般的箭雨,和敵人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1)。
  6. 作者懷着極大的敬意,對為國犧牲的將士作了的頌揚(1),既頌揚他們生前的勇武剛強(1);更頌揚他們死後威靈顯赫,永為鬼雄(1)。這最後四句是寫實,也是祝禱;是對死者的頌揚,也是對生者的激勵(1)。

 

戰士手持吳戈身披犀甲,敵我戰車交錯刀劍相接。

旗幟遮天蔽日敵眾如雲,飛箭交墜戰士奮勇爭先。

敵軍侵犯我們行列陣地,左驂死去右驂馬受刀傷。

兵車兩輪深陷絆住四馬,主帥舉起鼓槌猛擊戰鼓。

殺得天昏地暗神靈震怒,全軍將士捐軀茫茫原野。

將士們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遙遠。

佩長劍挾強弓爭戰沙場,首身分離雄心永遠不屈。

真正勇敢頑強而又英武,始終剛強堅毅不可凌辱。

人雖死亡神靈終究不泯,您的魂魄也是鬼中英雄!

文:時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