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展探索版畫之技
2020.11.20每一幅版畫的誕生,都是藝術家仔細計劃每個步驟——構思、繪圖、製作印版、塗抹油墨、壓印,直至掀開紙張一刻,作品方才躍然現於眼前。現代打印技術先進,當3D立體也可大批量打印出來時,版畫反而自有一股獨特的魅力。由香港文化博物館和香港版畫工作室聯合策劃的「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就用二十條有關版畫的問題,並配合逾九十位藝術家,超過一百三十件作品,跟大家探索香港版畫的過去與現在,部分更有AR(擴增實境)技術作展示,助大家發掘版畫製作的一點一滴。
二十條問題「解畫」
可能很多人心中都有些疑問,現時打印技術已很先進,只需一部打印機,就可大量複製,究竟版畫與印刷的分別在哪裏?版畫跟繪畫又有何不同?鄧民亮說,這些疑問,正正就會在「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內解答,帶出版畫的定義和藝術價值。「展覽用二十條問題,帶出二十組展品,一步一步讓大家認識版畫的製作,和版畫有關的課題,並展示不同藝術家的作品。」他指是次展覽,共有九十多位藝術家,逾一百三十多件的作品展出,利用各件展品去解釋版畫。
「20/20」限量印刷 確保質素
有趣的是,展覽名稱「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也有玄機,除代表主辦單位香港文化博物館和香港版畫工作室均成立二十年外,「20/20」這組數字的表達形式,原來也常見於版畫作品上。
「版畫可以作少量的量產化,有些藝術家想做系列式的版畫作品,例如同一主題印二十張,印好後,就會在每張成品上加上編號,例如『1/20』,就是這系列作品的第一張,如此類推。」鄧民亮說,每個系列的版畫,印刷多少張,全因藝術家的想法而定。「藝術家可能會認為,印版在印了某個數量後,就開始失真,於是停止再印,所以每幅版畫的數目是有限,跟功能性地大量生產的印刷品,是有所不同的。」
雕刻刀下獨特美感
此外,版畫跟繪畫,除了製作過程不同,效果都有分別。「版畫是通過印版印出來,而印版可以是木版、銅版或石版等,不同物料所印出來的效果也不同,例如創作銅版畫,藝術家要先用工具在銅版上雕出紋理,再倒上油墨,然後才印上紙,過程中畫作產生的變化、效果和質感,都未必是繪畫上可做到的。」鄧民亮表示,通過雕刻刀在平面刻出圖案所呈現的美感,都是版畫獨有。
事實上,在電腦繪畫技術愈見成熟的今天,鄧民亮指近年很多年輕人重拾版畫藝術。「現時很多年輕人重視手工和質素,所以再次做版畫,而他們做的版畫,跟傳統上的技術和做法,也有些不同,當中也有使用科技或其他媒介的版畫作品。」鄧民亮說今次的展覽,就展出多幅香港自四十年代至現代的版畫,從中可看到不同年代版畫的技術和主題,以及如何反映時代特色。
木刻展刀工 精選預覽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內主要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版畫初探」、「版畫再思」、「香港早期版畫發展(1940-1980年代)」,以及「香港近期版畫發展(1990年代至今)」,並以二十條問題,帶出二十組,共逾百件的展品,讓大家深入認識版畫,部分作品還可配合手機程式感受擴增實境效果。《S-file》率先帶大家了解部分精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