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退學潮】退學潮蔓延官津英中 初中插班易銜接適應

2020.11.20
24422 24422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移民潮下,直資、私立和國際學校出現退學潮,須招生填補空缺。事實上,退學潮已蔓延至官津學校,有「英中」從暑假至今,最少約十人退學,當中包括中西區、灣仔及元朗的名校。為免影響教育生態和學生學習進度,有關學校多在學期尾才處理插班生申請。身兼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的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預計,退學潮將持續一段時間,建議有意讓子女插班的家長,最好申請初中插班,避免高中轉校而出現適應困難,影響文憑試成績。

    「學生流失是趨勢,每所學校都受影響,有的走三、四個,有的走十個八個。」身兼灣仔區校長聯會主席的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表示,他在八月起,已簽出十多封退學信。學生退學的理由,包括到外國升學和轉讀國際學校等,「有家長表示,早已計畫讓子女去外國讀書,故提早讓他們轉讀國際學校,及早適應外國課程。至於其他官津學校的學生,相信有些是去了直資學校。」他擔心若學生轉校的情況持續,對弱勢學校打擊最大,隨時因此出現縮班危機。

學界現「音樂椅效應」

  位於中西區及「全開英文班」的高主教書院,開學至今也有近十名學生退學,校長楊世德表示,退學人數較以往多,「以前很少學生中途退學,但今年每級多一、兩個,合共少於十個。」楊校長說,學生退學的原因,主要是去海外升學,有少數是移民,目的地包括英國、澳洲、紐西蘭等。他指該校不少學生均由私立的高主教小學升讀,家長的經濟條件較好,有能力送子女去外國。「另有家長說是擔心香港疫情,所以想讓子女去較安全的地方。」

  除了傳統名校區的學校受影響,元朗的地區名校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亦不能倖免。校長尹浩然透露,今個學期已有十五名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退學,「有十二人移民或到海外升學;有兩個是跨境學生,新學期決定留在內地升學;另一個則轉讀直資中學。」此外,今年該校有三十多名中六生,已決定畢業後往海外升學,比例明顯較往年高,「當中絕大部分是到我們學校在海外的姊妹大學升學,他們未考文憑試,已獲取錄。」

  就不同類型學校出現退學潮,鄧校長分析,這股「潮流」最先由國際學校帶起,「國際學校的學生因疫情未能來港,有空缺下,就向同樣要繳學費的直資學校學生招手。而直資學校因為是按學生人頭計算可獲多少政府津貼,有收生誘因,所以他們就會向官津學校的學生招手,包括曾報讀他們學校、卻未被取錄的學生。」

  鄧校長估計,退學潮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即使疫情過後,也未必停止。「學生不論想去海外或內地,疫情關係,現時或許未能成行,因此仍未退學。那些可以走的,大多是之前已辦好手續的學生。」他甚至認為,疫情過後,趨勢會更劇烈,但學校只能隨遇而安。「講到尾,學生是否退學,都是家長的選擇,學校只能做好自己,並希望教育局早些留意這情況。」他引述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稱不擔心退學潮,但他指其實大部分校長都「好擔心!」

多學期尾處理插班

  當直資學校出現剩餘學額,部分會盡快招生填補,但官津學校如有學位,則傾向於學期尾才招插班生,其中尹浩然校長表示,退學潮對該校影響不大,亦不計畫「走一個(學生),搵一個(學生)」。「對身邊的中學夥伴,亦須有道義,始終你收一個學生,就是在其他學校『扯』走一個學生,不想出現『音樂椅效應』。」他表示,該校不會主動招收插班生,如有人申請插班,亦會留待學期尾,視乎該校的重讀生情況、科目組合、申請人的轉校原因,才處理申請。

  至於高主教書院,同樣鼓勵有意插班者,在明年四至五月才申請,避免在學期中轉校,影響學習進度和他們的情緒。「尤其是小六升中一的學生,開學後,既然課本也買了,所以會跟學生說,不妨在原校待多一會,看是否適應。」楊校長指除非有特殊情況,才會招收在十一或十二月入讀的插班生,「要確保申請人很有能力,且很心儀本校,並有特別原因要轉校,我又覺得適合才可。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

中四轉校影響備戰

  鄧校長提醒家長,若子女就讀初中,轉校的問題不大,他們也容易適應;然而,高中生就不應貿然轉校。「除非子女讀中四,轉校讀一年就去外國,則可以考慮;否則,學生到中四才轉校,不但要重新適應校園文化、老師的教學風格,亦影響他們的學習,重新適應時,很花精神和心力,加上他們要應付文憑試,家長要思考子女所付出的代價。」

  此外,楊校長補充,不同中學的課程,內容可能相同,但教授課題的先後次序或不同,若在學期中插班,有機會遇上某些課題是舊校未教,但新校已教完的情況,導致插班生難以追趕課程,所以待學年完結後才申請插班,適應會較容易。

升學專家教「亂石投林」 九月中前「搶位」

  官津學校在各年級出現退學潮,不代表小六生申請「英中」的機會增加。升學專家趙榮德表示,雖然也有小學生隨家長移民,但以整體升中人數來說,離開的仍是少數。「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因『移民潮』得到的優勢不多,因『英中』仍然有很多人報名,學額僧多粥少,即使有人離開,亦很快有人填補。」不過,他指家長若有幾所心儀中學,但未能在「自行分配學位」和「統一派位」階段獲取錄,可嘗試一招「亂石投林」,或可在九月中前,博得一個「插班」,也可稱為「叩門」的機會。

學期初或有退學空額

  所謂「亂石投林」,是指家長可在新學期開始前,向心儀中學寄申請信,如果想增加機會,可多去信幾所,看看心儀中學會否突然有學位多出,如有的話,就可立即面試。趙榮德憶述他在喇沙書院當副校長的年代,每年學期初,都總有幾個學生退學。這些情況,在其他學校都會出現,「『英中』的學生,可能會去了國際學校,或到海外升學。當有學位多出,校長就會看枱面是否有申請信,又或有沒有候補名單,然後直接請申請人到校面試或筆試。」

  趙榮德表示,教育局在每年九月第二個星期左右,都會點算官津學校的學生人數,亦有些校長會主動通知教育局,該校有學生退學。當教育局知道某校有學位,就有機會立即給該校派學生,而這些學生是來自五湖四海,未必適合該校,因此校長對這些學生亦有保留,故這時若有合適申請人,自然就立即取錄。「所以說,如果行動脗合,時間適當,自然水到渠成。」

記者︰陳艷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