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仁大新數碼課程融合文史哲

2020.11.04
24304 24304

隨着大數據分析、虛擬實境(1)等數碼科技日益重要,樹仁大學成立「應用數據科學系」,今學年起連續三年開辦全新數碼課程,有別於同類課程以商業應用為主,新課程會融合文史哲元素;另外,該校又斥資四千萬元成立三個數碼實驗室,以支援及推動「數碼人文」研究及發展,未來在相關研究中佔一席位。

仁大今年創校五十周年,協理學術副校長(大學研究)陳蒨指,在數碼化的全球大趨勢(2)中,大學亦須考慮新發展路向,其中一項便是推動「數碼人文」發展,即以數碼科技協助人文科學研究和展示研究成果,達致更有效的知識轉移。

字詞解釋

(1)虛擬實境:利用電腦模擬產生虛擬世界,令使用者感覺身歷其境。

(2)趨勢:事情發展的方向,所偏向的結果。

文化知識

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

現代工作離不開電腦或電子工具,甚至發明虛擬實境等數碼科技。樹仁大學開辦全新數碼課程,融合文史哲元素。古代科技當然不及現代,但古代人的智慧亦不容小覷,他們懂得利用大自然發明新產物。

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在宋代加快實用化和流傳各地,但早在戰國時期已有名為「司南」的指南針。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有度》記載:「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先王以天然磁石製造的磁勺來辨別方向。漢代王充《論衡》亦提及司南:「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宋代之前,人們多在陸路進行所有活動,包括貿易,他們以太陽及地面上的地標記認方向,因此未有凸顯指示方向的重要。宋代開始,中國有更多與外國交流及貿易的機會,多依靠航海進行商業活動,例如運送產品到日本、印度各地。因此指南針比以前更被廣泛使用。

人類利用地球磁場製成指南針,解決沒有太陽和地標時辨別方向的問題。由於宋代人有較多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指南針很快便流傳到歐洲和阿拉伯等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