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時光藝遊舊香港

2020.11.03
24296 24296

你有多久沒有出外旅遊?在疫情肆虐下,熱愛周遊列國的香港人被困小城,頂多參與本地遊紓解心癮。除了走訪各區發掘有趣景點外,你還可以到中大文物館「香港印象」展覽來趟時光旅遊,從超過一百幅上世紀四十至七十年代刻畫香港的畫作及相片中,玩轉舊香港,讓身處現代的我們想像過去,重新注視我城的可愛和獨特面貌。

 

港九新界 來一場虛實藝遊

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行的「香港印象」展覽,大部分展品均為首次亮相。除了水墨大師呂壽琨、名漫畫家葉因泉的畫作外,更包括罕見的五十年代彩色相片,以多種載體呈現香港舊日眾生相。展覽按照香港地形,將佔地兩層的展廳分為「港島」、「九龍」、「新界」三個部分,以及彩色相片展示區域;觀眾可從分區設計,細味展品中的各區特色和異同之處。在實體展以外,是次展覽更伸延至網上,設有「時光藝遊舊香港」網上卧遊活動,將展品置入相關現代香港街景,與大家來一趟新奇有趣的時光漫遊。

相信大家總聽過「香港——亞洲國際都會」這句香港品牌口號,但原來早在數十年前,香港就以「東方之珠」之稱馳名中外。香港旅遊業於三十年代開始興起,在1935年訪港的胡適,就曾讚歎這裏的景色:

此後香港陸續成為不少藝術家的繆思,以畫作和相片訴說這城的故事,當中不少都以維港兩岸作為主題,「畫家構思該畫香港何處時,通常由香港景點入手。」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教授解釋當年香港畫作的趨勢。葉因泉、呂壽琨、黃般若等近現代藝術家的多幅作品,除了展現標誌性的維港景色外,更描繪了香港舊時生活的點滴,折射出這顆明珠瑰麗又親民的面貌。

 

香港視角看新舊多重對比

從展覽中那批四十至七十年代的藝術作品裏,不難看出香港視角的古今和中西對比。你能從以下作品中,看出從前與現在的生活細節變化,以及藝術家內藏的巧思嗎?

當時的華人藝術家仍對中國傳統有強烈情感聯繫,因此他們較注視與中國歷史文化相關的香港風景,以編寫地方志的模式,繪畫香港的山川寺廟。這與西方人普遍選取的地理學研究或遊客角度觀賞香港,有截然不同的中西對比。

港九新界精華遊

  • 港島——太平山

太平山可謂港島的著名名勝,當中的山頂、纜車、盧吉道等周邊景點更吸引不少墨客和畫家將之入文入畫,留下精采的藝術足迹。

葉因泉的《東方明珠圖》刻畫五十年代太平山全景,以刻意放大的地標如盧吉道、山頂纜車、皇后碼頭等表現城市煥發的生機,構成這幅一氣呵成的鬧市全景圖。有趣的是,畫作的中心地帶是上環、西環一帶位置,凸顯此區為當年華人眼中的香港經濟命脈,有別於現在我們以中環為中心的認知。

位於山頂的盧吉道棧道亦是畫家喜愛描畫的風景,葉因泉曾以此景繪畫《繞山橋》、《香港半山橋》兩幅作品,以傳統國畫圖式描繪英國人建設的西式建築,建構出獨特的人文景觀。

  • 九龍——宋王臺、獅子山

九龍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文旅遊書中,歷史感是賣點,當中又以和中國歷史息息相關的宋王臺為重要景點。古迹之外,獅子山也被視為九龍的地標,是遊山的好去處。

作為宋朝最後兩個皇帝停駐過的「聖山」遺迹,宋王臺在傳統文人心中,擁有與中原正統王朝聯繫的象徵,因而成為當年很多詩人和畫家詠頌的景點。黃般若於1957年繪畫的《宋王臺》以巨石佔據畫面,獨對茫茫大海,似是追悼故國、舊學或是舊人,抒發世事滄桑之感。

另外,如果說太平山是旅客心中的香港標誌,獅子山就是香港人的文化象徵。獅子山在三十年代已成為遠足好去處,在六十年代左右更受到畫家歡迎,成為一道重要的香港風景。葉因泉的《龍翔道職員宿舍》描畫五六十年代獅子山下的樓房景色,記錄此處平實近人的鄰家情懷。

  • 新界——東普陀寺、荃灣公屋

新界常被當年的中英旅行書標榜為香港風光最美的郊區,即使城市發展開始成形,亦沒有掩蓋新界角落的自然美,使它兼具傳統與現代和文化及大自然魅力。

建於1933年的東普陀寺是當年政商名流經常造訪的佛教勝地,寺名來自杭州普陀寺,後山的三疊潭則取名自廬山的三叠泉,是一處合乎中國傳統旅遊審美觀的地方。葉因泉是東普陀寺的愛好者,從1950年繪畫的《荃灣東普陀寺》中,可見淡泊悠然的寺廟輕倚千佛山麓,展現城市少見的寧謐。

 

由五十年代開始,荃灣興建不少簇新的公共屋邨。當年大部分香港人都居於簡陋寮屋,因此公屋的出現,象徵着香港房屋的正面和現代化發展。

葉因泉的《荃灣新樓宇》呈現一種正面明亮的感覺,與現在我們對舊公屋的觀感形成對比。姚進莊教授認為,這與當時和現代香港人的居住環境不同有關,「假如現在的畫家繪畫荃灣,應該會認為公屋很擠擁,衞生、治安亦不太理想。」

「香港印象」展覽

日期   :即日至本月29日

地點   :中大文物館 展廳I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三、五、六: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1時至5時

        逢星期四休館

        免費入場

網址   :https://bit.ly/34sTCbE

記者:周倩儀 攝影:黃頌偉 部分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