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動物夥伴 伴你人生路

2020.10.16
24206 24206

  飼養寵物並非現代人才會做的事,古代已經有人熱愛飼養動物,當中有些動物更是現代人不會在家中飼養,例如鶴。貴族女子大多不出家門,留在家中只好靠動物解悶。而現代,在繁忙的學業和壓抑的生活環境下,動物依然是人類的忠實夥伴,陪伴人類度過種種快樂與悲傷的日子。相信不少同學家裏都有飼養寵物,視家中小動物為至親,讓自己在成長環境再也不孤單,心靈得到慰藉。

古代寵物種類獨特

  翻查古籍,不難發現原來古代人都喜歡養寵物,更會飼養今日香港非寵物類的動物。在香港,一般家庭會飼養身形較細小的小動物,例如貓和小狗,亦會飼養倉鼠、金魚、龜、兔子等不會佔用太大空間的小動物。而古代人則會飼養體形較大的動物,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喜歡養鵝,《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性愛鵝。」將鵝帶回家欣賞牠的美態。唐代《簪花仕女圖》中貴族婦女與小狗玩耍,圖中亦有鶴。他們養動物不全然是為謀利和維持生命,而是跟現代人的出發點一樣,想要尋個「伴」。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寵物市集:「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飼養動物除了以動物品種表達主人的身分專貴,更是消遣好幫手,陪伴每日不出家門而且生活沉悶的女性。

  • 圖片為唐代畫家周昉的著名畫作《簪花仕女圖》,現收藏於中國遼寧遼寧省博物館。

動物療瘉狀元走出抑鬱

  時至今日,動物依然存在治療人心的作用。香港每個學生都期望入讀大學,選修心儀學科,在中學畢業後繼續鑽研興趣。陳曉汶在二〇一八年成為七科「5**」狀元,成功入讀被譽為「神科」的港大醫學。然而,成功和看似比普通人美好的背後卻隱藏着巨大的壓力和挫折。

  曉汶在中學時已患上抑鬱症,因專注讀書而沒有時間調整負面情緒,直到大學一年級時病情復發,於是決定在第二學期休學。休學後她參加動物義工,照顧流浪動物,情況漸漸好轉。她認為,「人和動物都是一樣重要的,人和動物之間其實存在一種互相依賴的關係」。同時,照顧動物讓她有更多時間面對自己,梳理情緒。後來,她放棄了港大醫科學位,轉讀城大獸醫,與動物相處同時又能從醫學研究的方向學習。

從動物身上得到救贖

  曉汶之所以能夠繼續學業,是因為她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和動力,動物蘊藏着強大的力量,成為她的後盾和成長夥伴。

  她覺得照顧流浪動物本身不求回報,但目睹動物因人類的幫助而漸漸放下戒心、情況好轉起來時,她也會感到滿足,猶如互相救贖,她在物理上幫助動物成長的同時,動物亦精神上援助她,可說是生命影響生命。

文:梁恩瑜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