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林文月〈給兒子的信〉

2020.10.13
24165 24165

白話文閱讀理解

〈給兒子的信〉林文月

親愛的孩子:

(1)方才我在書房裏持續寫作一個多小時,感覺身心俱有些疲倦,便踱出來坐在客廳的沙發椅上休息,隨手撿出你臨別時錄製留贈與我的音帶,聽完了正面的男聲四重唱。還記得去年暑假的一個下午,你們四個大男孩就在這個客廳裏錄製此音帶,當時我並不知道那是你準備送給我的禮物呢。而我聽得出你的指法也想踰越尋常音律,當然,你還太年輕,有限的自我訓練更談不上藝術造詣,不過,對於音樂的喜好和領悟力,確實是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之中自己培養出來了。

(2)今年暑假,我們準備去探望你,問你可須要帶些甚麼?你回信說甚麼都不要,卻列出一些唱片的名單,要我們從你留下來的大批收藏品中尋找出來迢遞運去。原來,在異國留學的生活中,你省吃儉用,居然又買了一組舊的音響設備,以及另一些唱片。

(3)十年前,你在台北自己的房間裏擁着一支吉他,曾經愣愣地問我:如果你也順應着時尚的叛逆心態而拒絕升學的話,我會如何看待你?我們溫和而理智地辯論,結果你接受了我的看法,並且選擇理工的世界作為你未來發展的方向。在我們回顧的時候,時間似乎流逝得很快,但我們實在並沒有虛擲時間。十年來,你一旦對未來有了抉擇和憧憬,便像是對準了羅盤的舵手一般,穩健而恒毅地駛往既定的方向。是的,人們往往把一個人的順利歸結於表面看到的幸運,卻忽略了順利的背後那一分努力和堅持。你的努力,我最知道。你告訴我:「愈到上面,遇見的對手愈強。」所以絲毫不能得意,更不能放鬆。但我想,恐怕除此客觀環境之外,一個人多讀書後,心中更會明白知識的廣大浩瀚,自然也就會變得更虛心謙遜的罷。

(4)說到讀書,我則又想起另外一些事情來了。你從小喜愛文學藝術,這也就是當初你在文科與理科的抉擇之間徘徊猶豫的原因:既已選定理科為終生發展職志之所在,對於閱讀文藝方面書籍的時間,自然不免相對地減少。這次在你住宿處的書櫥上,我看到你從台北帶去的詩集和泰戈爾《飄鳥集》等書擱置在較高部位,顯示出你較少去翻閱這些書。我明白那是你全神投入本科,未遑顧及其餘的緣故,但我仍希望你慢慢養成習慣,善加支配時間,分一些精神閱讀文藝的書籍,尤其是哲學的書籍。我始終相信,無論文學家、音樂家,或科學家,若能在自己專精的知識基礎上,再多涉獵其他範圍的書籍,將會有更多的領會而豁然開通;即使閱讀之書駁雜無濟於所志向的專科又何妨?何況人生之路多麼寬闊,怎麼分辨得了有用與無用之區別呢?即令所讀內容一無濟於專業本行,總是會有助於豐富生命之內蘊。我時常被人問到:如何擬定讀書計畫一類的問題,其實,我真心認為讀書的樂趣乃在於無所為而為,驟然探得其中一點理趣的快樂,不太可能在功利式的閱讀計畫中獲得。我又始終堅信,無論文學家、藝術家,或科學家,終極的目的無非在追求真善美的至高境界,而生活中的豐富樂趣,正可以從旁協助我們接近這個境界。生命的軌道不是單一的,應該有多種方向、多種層面才對。

(5)除了讀書以外,做人更要緊。我認為無論從事於哪一行業,或者成就如何,最後的目的是在做一個完好的人,如果讀書廣泛專精,而人格卑下,還不如做一個無知樸素的人。

(6)說實在的,由於工作忙碌,近來甚至很久都沒有提筆給你寫信了。不過,我相信你是不會責怪我的。去年我生日的時候,你選了一張清雅的空白卡片寄給我,裏面有句:「我比別人驕傲,因為我所受的教養使我比別人更能適應環境;我比別人驕傲,因為我和母親的關係遠比別人親密。即使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仍感覺那條臍帶緊緊相連着。您必也會覺得臍帶的那頭已經延伸得很好。」孩子,你知道嗎?其實我也正感到安慰和驕傲,因為千山萬水遙隔,我們依舊是那麼親密。而且互相了解。彼此信賴。

(7)夜已深沉,我將停筆熄燈去休息,而在地球的另一端,該是旭日東升,你自睡夢中悠悠醒來的時候,願你有美好充實的一天。

(為方便設題,文章略為刪改)


練習題

 

1. 根據文章內容,將文章分成四個不同的部分及層次,並按每段大意,完成下表。(8分)

部分 段落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a. 第__________段 b.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c. 第__________段 d.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e. 第__________段 f.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g. 第__________段 h.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為何作者詳寫自己對於讀書的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兒子認為「即使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仍感覺那條臍帶緊緊相連着。」(第6段),你同意他的說法嗎?(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據原文,判斷以下陳述。(4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a. 作者雖然不清楚兒子為何對於音樂的喜好和領悟力特別高,但仍然肯定他對音樂的付出。
b.作者認為一個無知人格不俗的人比精於讀書而人格卑下的人更好,並認為從事於哪一行業或者成就如何,都是比做人次要。

 

5. 以下哪一項不是作者寫信的目的?
○A.鼓勵兒子投放多些時間於閱讀文學藝術的書籍。
○B.肯定兒子對未來發展的付出。
○C.表達對兒子的思念的傷感。
○D.表達自己所認為的讀書樂趣。


參考答案

部分 段落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a. 第1-3段 b. 作者借自己深夜筆耕時見到一張兒子錄製的演奏錄音帶一事,回憶及肯定兒子興趣的培養和求學立志的態度。
第二部分 c. 第4-5段 d. 作者回憶兒子把書櫥上的文藝作品放在較高的位置,寄語自己對讀書及為人的看法。
第三部分 e. 第6段 f. 作者帶出雖然自己與兒子距離很遠,但母子之間的關係仍然十分親密。
第四部分 g. 第7段 g.作者寫自己停筆撰寫書信,並寄望兒子有美好充實的一天。

2. 作者先寫在這次探望兒子住宿處時,留意到兒子書櫥上的詩集和泰戈爾《飄鳥集》等書擱置在較高部位,因此作者擔心兒子自選定理科為終生發展職志方向後,較少翻閱從小喜愛文學藝術等不同書籍(1分),因而表達出對兒子閱讀單一類書籍的習慣表示憂心(1分)。作者感到擔心的原因是雖然作為一位母親,能理解兒子積極投入本科的原因(1分),但同時又擔心兒子未遑顧及其餘不同類別書籍的閱讀習慣會阻礙到他從閱讀中感受人生的多方面樂趣(1分)。因此,作者詳細提出自己的見解:認為讀書無須分辨有用與無用之區別,因此不應限制自己讀書的涉及範疇而限制著本應寬闊的人生之路(1分)。作者寄望兒子能慢慢養成汲收不同範疇書本知識的習慣,並由讀書推至在人生中追求真善美的至高境界及生活中的豐富樂趣(1分),所以詳寫自己對於讀書的看法。

3. 我同意作者兒子的說法。作者兒子用「那條臍帶」比喻母子之間的關係,帶出二人之間的親密關係(0.5分),因為我認為即使兒子與作者雖然相隔千里,作者母親仍然由探望中所觀察的事情提醒及關愛遠方的兒子,二人仍然心繫彼此,反映二人親密的關係(1分)。如作者從一張兒子錄製的演奏錄音帶,回憶起兒子興趣的培養和求學立志的態度,對於兒子未來發展的決定表示理解,並留意到兒子在異國留學的生活中省吃儉用,肯定兒子對音樂的付出,可見作者十分關愛兒子(1.5分)。另外,作者在文章中詳寫自己對於讀書的看法,因為她留意到兒子書櫥上的文藝作品放在較高的位置,因而擔心兒子會限制自己的讀書樂趣,從而提醒兒子養成汲收不同範疇書本知識的讀書習慣及為人的反思(1.5分),更可見作者對兒子的時刻關注及提點,彼此關係並沒有因為地理的距離而疏遠(0.5分),因此我同意作者兒子的說法。

4. a. 錯誤

    b. 正確

5. A

(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文:葉小玲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