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錢塘六井記〉(節錄)蘇軾

2020.10.09
24151 24151

文言文閱讀理解

〈錢塘六井記〉(節錄)蘇軾

  熙寧五年秋,太守陳公述古始至,問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給於水。南井溝庳①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應。」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珪辦其事。於是發溝易甃②,完緝罅漏,而相國之水大至,坎滿溢流,南注於河,千艘更載,瞬息百斛。

  疏湧金池為上中下,使浣衣③浴馬不及於上池。而列二閘於門外,其一赴池而決之河,其一納之石檻,比竹為五管以出之,並河而東,絕三橋以入於石溝,注於南井。

  明年春,六井畢修,而歲適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罌缶④貯水相餉如酒醴⑤。而錢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龍山,北至長河鹽官海上,皆以飲牛馬,給沐浴。方是時,汲者皆誦佛以祝公。

  余以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於井竭,非歲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豈獨水哉?故詳其語以告後之人,使雖至於久遠廢壞而猶有考也。

 

註釋

① 庳:低窪
② 甃:井壁
③ 浣衣:洗衣,亦有作「澣衣」
④ 罌缶:瓦罐
⑤ 酒醴:相互贈送美酒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 (8分)

  1. 問民之所              _________
  2. 完緝罅漏               _________
  3. 三橋以入於石溝           _________
  4. 久遠廢壞而猶有也          _________

 

2. 試語譯以下句子:(4分)

故詳其語以告後之人,使雖至於久遠廢壞而猶有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據〈錢塘六井記〉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6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a. 自古以來「六井」儲水充足,足夠供應江淮至浙右整個地區。

b. 錢塘六井過去的水患問題,全因為地方官員未能體察民情所致。

c. 蘇軾認為即使乾旱以致井水乾涸並非年年發生,也應早作準備。

 

4. 以下哪項對修復六井後情形的描述是不正確呢?(2分)

A. 使相連的金池恢復正常運作
B. 其他地區的居民都紛紛搬家到錢塘
C. 大大改善了當地百姓的日常生活、經濟和交通
D. 在第二年的大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 這篇文章的文體是甚麼?又有何特別之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最後一段「此天下之通患也,豈獨水哉」,當中的「通患」是甚麼?(2分)

    作者藉此說明了甚麼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a. 擔憂的事情
    b. 修補
    c. 橫跨
    d. 參考
  2. 所以我把這事詳細記載以告訴後人,使那些雖然時間久遠而廢棄的東西依然有可參考價值。
  3. a. 無從判斷
    b. 無從判斷
    c. 正確
  4. B
  5. 文章是文體是「記」/「記事體」(1)。文章以記述錢塘六井的開鑿和修治為主體(1),但不局限於記述(1),而是借記述抒發己見,意在「記」外。(1)
  6. 因為乾旱以致井水乾涸這件事不常發生(1),所以人們容易將它忽略(1),這就是天下的通病。作者藉此提醒人們對事情要未雨綢繆,早作準備,特別水患是百姓所關注的(1);另一個意思是不應忽略一些因時間久遠而廢棄的東西(1),只要懂得修復和利用,依然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1)

 

  熙寧五年秋天,太守陳述古剛剛到這裡,問及百姓擔憂的事情。百姓都說:「六井不整治,老百姓都沒有水飲用了。南井溝處低窪可是井高,水在地底下流淌,常常供應不過來。」陳公說:「很好,我在這,還可以讓老百姓求水求不到嗎?」於是,命令和尚仲文、子珪辦理此事。仲文、子珪又帶領他們的子弟如正、思坦來幫助,為官府出力的共有二十多人。於是,挖溝和換了井壁,修補好了一些漏洞,這樣相國井水就全滿了,溢出井坎,向南流入漕河,千艘糧船交替運載,轉眼間就運載了很多糧食。疏通湧金池,將它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讓洗衣浴馬這樣的事不在上池發生。並且在上池的門外設置兩道閘門,其中一道閘門連接池內並將河水引入,另一道(閘門)設在石圍欄裏,並排放置五根竹管引出池水,匯入河水流向東邊,橫跨三橋然後流入石溝,進入南井。水從高處流下,所以南井常常水滿。一共建造四個水閘,都砌了牆做了門上鎖來保護它。

  第二年春天,六井修葺完畢,正好趕上乾旱之年,從江淮到浙右的各地水井都乾涸了,老百姓到了用瓦罐裝水奉如美酒相互贈送的地步。而錢塘的百姓肩上扛的,舟船載的,南自龍山,北到長河鹽官海邊,都可以用水飲牛馬,供給人們洗澡。當時,打水的人都誦佛來為陳述古祝禱。

  我認為水是百姓急需的,乾旱以致井水乾涸,並非年年會發生。因為不常有,而忽視了它的必不可缺,這是天下通病,(這樣的事)哪裡只是水呢?所以我把這事詳細記載以告訴後人,使那些雖然時間久遠而廢棄的東西依然有參考價值。

 

文:時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