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新挑戰變日常 網上教與學 檢討成效

2020.10.07
24114 24114

封面專題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為了減少社交接觸,全港學校都在今年初轉為網上教學。網上舉辦課程或講座本來不屬甚麼新奇事,但是如此大規模改變整個上課學習方式,對學生和學校都是新嘗試和挑戰。

就學生而言,上課環境由學校轉為家中,對一些平日要長途跋涉上學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在家中或容易分心,影響學習專注和成效;就學校而言,以科技融入教育可以增加課堂趣味性及互動性,促進教學,但引進電子教材涉及不少開支,而且要求老師即時調整教學模式亦需要一定時間。半年過去,疫情稍放緩,學校逐步恢復面授教學。我們不妨趁此探討數月來虛擬課室對教學成效有甚麼影響。

新聞資訊摘錄

網上授課支援全面

中大全面轉為綫上教學,迄今中大每個教學日平均舉辦逾1,100場綫上課堂,參與人數超過七萬人,也是在Zoom視像會議平台進行,平台支援一系列即時、預設和重溫活動,例如講課導修。為提高電子教學的效能,大學購入第三方虛擬專用網絡(VPN)服務,確保即使跨地域連接,也可暢通無阻。校方亦推出「在綫學習特別資助計畫」供老師申請,並鼓勵提出優化在綫教學的項目;例如新的授課策略、以Zoom進行綫上評分與準備教材的方法。經濟拮据的學生,也可向大學借用筆記簿型電腦。部分課程與學系本身亦早已有網上材料,網上教學駕輕就熟,毋須從頭學起。考慮到不少老師喜歡站在講台實在感,校園內部分教室,也加配網絡攝影機,供有需要老師申請使用。

資料來源:摘自2020年3月11日《星島日報》

觀點與角度

元朗商會中學校長丘志良:停課期間,學校仍利用通訊軟件Microsoft Teams讓學生即使在家中,仍可跟隨學校時間表實時上課。低年級學生除了在音樂、體育和視藝科等當「空堂」外,其他科目的上課時間表依舊。

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社會服務協調主任吳健文:縱使停課,但(特殊教育需要(SEN))個案跟進的工作一直沒有間斷。我們嘗試用不同形式做輔導,包括用視像,亦有用電話,有部分個案則約返學校處理。以往的遊戲治療、藝術治療,又或者借用繪本、桌遊等工具做輔導的,在現行科技配合下,一樣可以在網上輔導,只要鏡頭對準孩子,他又願意跟着指示去做便可以。以往不是每個個案也會做家訪,對孩子的家庭實際狀況,我們未必掌握得很清楚;但現在通過視像鏡頭,反而可了解到家庭的親職模式、互動情況。

香港大學社會學講師歐陽檉:
大學應用資訊科技教學,一直在應用和開發。其中一個好處, 是網絡帶來「timeless time」,令學生更自主掌握學習進度、深度和廣度。不過,這樣做的話,課程設計就須要重新開始,不是單單「真人變視像」錄低就可以。有同學說:網上進行準備會議,較一般面對面開會的效率為低。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或許與同儕之間關係較疏遠有關。在網上授課開始之後,tutorial亦只能維持在網上短暫見面,傾功課的時間變成了WhatsApp對話完成,當中許多細節,就未必能夠直接討論。

探討1:網上教學對學校的教學成效

正面影響:方便快捷且提供多元互動→提升教學效率

疫情下,要維持教學就惟有轉為網上授課。雖然不能面對面進行互動,但是科技進步亦令綫上互動變得多元化。以Zoom平台為例,通過投票功能,老師可以即時測試同學對課題的認識,不用像面授時點人數,節省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時,又可即時為全班分組,把各組分進每個討論室,省卻同學找組員所需的時間,亦不會因班房嘈吵而影響討論。

網上教學的即時性,減省了平日上課所浪費的時間,有效加快教學進度。而且,教學平台亦方便教師在非上課時段上載課堂資訊,例如可臨時加減功課內容、上載附加資訊和自學材料等,提升教學效率。

負面影響:教師工作量和壓力大增→降低教學質素

每當轉換工作環境,難免需要多一點時間適應。老師由面對着一大班學生授課,改為對着熒幕獨自發言;不是用黑板,而要用電腦簡報或電子白板;即使要求學生開鏡頭,亦有可能只見到他們的頭而不能看清楚所有人的精神狀態等等。老師要用甚麼方式授課、如何回應學生問題、如何推動同學參與課室活動……都因轉為網上授課而有重大轉變。

在虛擬課室這個全新環境,對老師來說都會產生一定壓力。再者,老師們需要花時間製作學習影片,例如只有數分鐘的影片就要一小時或更長時間進行錄音、剪接、修改和上載,在仍然要追功課、改功課的情況下,工作量大大提升,這都會降低教學質素。



探討2:網上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

正面影響:青少年慣用網上資源→提升學習動力

科技日新月異,而現今青少年容易接受且善於使用新興科技產品,習慣「網上生活」,因此網上教學對他們而言不難上手。因此把教學模式轉成電子授課,對喜歡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來說既新鮮又熟悉,或能提升上課動力。

另外,雖說沉迷上網會影響日常與人相處,但對於熟習並享受網上世界的一群人而言,虛擬課堂未必是一件壞事。或許他們在平日面對面溝通能力較弱,但卻清楚知道網上世界的規則和應用,在網上教學容許一定的私隱下,他們的自信心會稍為上升,因此會更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事實上,在電子教學上加入適當新元素,例如設立投票環節、善用文字對談等,會發現平時比較內向的同學亦會發表意見,加入討論,提升學習成效。



負面影響:側重智力發展→阻礙全人學習

學生在家學習,雖然課程內容改變不大,但仍然有其他障礙影響學習成效。首先,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時間管理方面亦有待加強,終日在家,且有手機在旁,容易令學生更易分心,影響上課時的專注力。而且,對於預先錄製的課堂,學生可能會延遲觀看,這樣或會影響作息時間。過分拖延導致時間分配不均,減少溫習時間,自然影響學習成果。

另外,學校的角色本是提供學生德智體群美的教育,在不用返校的情況下,不少學校都取消體育、視覺藝術及德育課,這樣無疑剝削學生平衡學習發展潛能的機會;加上減少,甚至沒有與同學見面的機會,青少年缺乏溝通,亦會窒礙其人際關係的發展。

Mindmap:探討虛擬課室的教與學成效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外媒Protocol報道,蘋果公司(Apple Inc.)近日收購了一家美國虛擬實境(VR)初創Spaces,惟交易金額未有公布。Spaces成立於2016年1月,當時是從夢工廠動畫公司分拆出來,並開發了一系列VR體驗,迅速贏得了微軟、NBC環球集團等合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在全球爆發,為針對遙距辦公、家居學習盛行,Spaces最近進軍視像會議方案,例如讓Zoom用戶安裝VR附加組件(Add-On),藉此自訂動畫頭像分身來參加網上會議或虛擬課室,並以虛擬白板寫筆記,跟親友同事保持聯繫。

蘋果一直對VR及擴增實境(AR)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近年招兵買馬擴充團隊,相繼收購NextVR、Akonia Holographics、Vrvana等多家相關初創;據報,蘋果內部已在測試AR頭盔,但尚未公開發表,有傳最快2022年推出市場。

資料來源:摘自2020年8月26日《信報財經新聞》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A,你是否同意「Zoom是最受歡迎的視像會議軟件」?(4分)

2.就資料及個人所知,你有多大程度同意「網上教學是未來教育大勢所趨」?試加以解釋。(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同意:Zoom處於圖表右上方橙色區域,即領跑者(pacesetter)行列,而且在滿意度及綜合成長得分都名列前茅,大幅拋離其他對手,可見其領先地位及受歡迎程度。
不同意:G2 Crowd平台僅容許LinkedIn用戶為視訊會議平台評分,雖然減少一些胡亂評分的現象,但限制受訪對象或會令報告有欠中肯。而且圖表只列出其中一天的數據,調查持續性不足,Zoom大幅拋離其他平台也許只是碰巧。
(註:Satisfaction score指滿意度得分,是根據用戶對於產品滿意度、受歡迎度、產品評比等得出的綜合評分。Momentum score即綜合成長得分,基於五個主要標準:企業員工增長速、話題性、社群影響力、網絡發展速度和成長趨勢。)

2.
大程度同意:
‧隨着科技發展,如資料B提及的虛擬實境(VR),網上教學已大致能夠模仿面授教育,而網上通訊平台的種種功能比傳統教育更能促進互動,提升教學趣味性。
‧從是次疫情可見,除了初時一些行政上較為棘手和混亂,連月來的網上教學已展示出其可行性。面對未來人口增長和對知識的追求,遠距離教學更顯方便快捷。
小程度同意:
‧即使學生能以動畫頭像分身(資料B)來上課,增加逼真感,但始終減少了社交接觸。缺乏和同齡層同學相處會影響日後人際關係發展,社交圈子亦會變小。
‧學生終日在家上課,長時間面對電腦屏幕,有損眼力;而減少戶外活動,對身心發展亦有負面影響。

學習工具

虛擬課室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隨着科技進步,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活動都能移至網上進行,教學亦不例外。人們以往不斷探討在家自學的好與壞,但在疫情下,全部人都迫不得已要體驗一番。虛擬課室發展商在這段時間除了有大量經濟收入,亦有不少技術上的進展支援網上教學。
網上的便捷毋庸置疑,但當中所須的教學調整卻不容易。除了全能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方針不能全部做到,不同種類如有特殊教育需要或是新移民學生也未能好好兼顧。虛擬課室在未來的趨勢,仍然充滿大量變數。

議題相關單元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今日香港
能源科技與環境

持份者

‧學校/教師
‧學生
‧家長
‧視像會議軟件發展商

全人教育 Holistic education

全人教育旨在提升學習者的心智、身體和精神發展,協助個人找到身分認知和生命意義,具體實行可以分為德、智、體、群、美的教育。德育着重培養個人品行及公民意識;智育注重批判性思考,培養探究精神;體育不只是運動訓練,而是通過身體活動經驗,培養人文素質的涵養;群育使人明白與人相處之道,從人際關係和社交建立正面價值觀;美育不只是視覺藝術,而是培養個人對美感的認知,從藝術聯繫世界與自我。只有在每方面都有均衡發展,才能達致全人發展。

關鍵詞

‧遙距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視像會議軟件平台 Video conferencing software platform
‧文字對談 Chat room
‧五育 Five aspects of education
‧時間管理 Time management
‧人際溝通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參考資料

‧ 運用資訊科技協助電子學習教師自學短片——教育局
https://bit.ly/3cdGomT

載自2020年10月7日《S-file通識大全》

文:劉心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