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詩文‧畫意】安貧樂道 知足常樂

2020.09.25
24052 24052

  • 本欄由編輯挑選經典詩文,邀請開辦躍然畫室、有逾二十年媒體設計經驗的Rocky Sir,配合詩文內容創作,加深大家對詩文的印象,引發聯想。

原文經典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極其言,茲若人儔乎?酣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詩文大意

學習從來都不應該是壓力的來源,陶淵明筆下的五柳先生就是一心鍾情讀書,平日樂於寫寫文章自娛,對於貧賤不感到憂慮,對於富貴亦不苛求,忘掉了得失之心,才能安閒沉靜,終其一生安然自得。

正如桃花源是陶淵明在亂世中安慰心靈的一點光明,他也借五柳先生,否定人人追求富貴榮華的價值觀,堅守自己所渴求的精神生活。若大家能內心清靜,相信亦能如五柳先生一樣,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財富與健康的抉擇

大家初讀此文,可能都會想五柳先生是誰?

在我看來,五柳先生就是我們的十指,教會我們有些東西怎樣捉也捉不住。這一生中,究竟我們手握着甚麼?追求的又是甚麼?從童年時的玩具,到長大成人後的財富,人生每個階段有不同的價值觀,追求的總有不同,但是當我們回頭一望,會發現曾經想得到的,此刻已不再渴求了。例如:小六學生不會想得到一個奶嘴,中學生不會再央求父母買一輛玩具車,成年人也不再只想得到一部過時的遊戲機。如此推論下去,我們老了也不會追求現在想要的,那麼現在到底還要費盡心思追求甚麼呢?成就與功名,又是甚麼呢?

仔細想想,來到人生尾聲,老年人渴望的都很簡單,就是健康與陪伴。他們希望每天可以動動雙腿,輕輕鬆鬆散步,去想去的地方,也希望每天有人跟他聊聊天,有親友子女陪伴與關心。他們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心靈上的富足,這些全都不是一朝一夕可得。

相信我們老來時都會想得到這些,那不如多做運動,鍛煉身體,保持一個開朗的心境,也多關心家人、朋友,一同相知相伴到老,試着為未來而努力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