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押後選舉 首度延任 立法會爭議未休

2020.09.16
23980 23980

封面專題

今日香港



2020年,原定為香港立法會換屆的選舉年,是《逃犯條例》修訂風波和實施港區國安法後,首次全港性立法會選舉。不少評論都認為,是次立法會的選舉結果,除了是市民對於立法會議員的「政治授權」之外,也是「民意訴求」的表現。

然而,鑑於新冠病毒疫情持續,特區政府在爭議聲下,決定推遲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至少一年至2021年9月5日;加上選舉主任在原定的提名期結束前,裁定多名候選人提名無效,以及人大決定是屆立法會延任,均令「立法會」成為爭議焦點。

觀點與角度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推遲選舉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但我們要確保選舉公平、公眾安全和公共衞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選舉的時候很多人都要走出來投票。聚集的人多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就大了,風險就大了。所以這一次我覺得特區政府宣布延後一年,這個建議是非常正確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市民的健康、安全來考慮。

被裁定立法會提名無效的候選人黃之鋒:即使政府DQ了我的參選資格,但我一天未被國安法送中,政權也不能DQ我委身於民主運動的資格。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香港現遭國際制裁,倘延遲選舉,會加大制裁香港的壓力。

中聯辦聲明:港人治港有個界綫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真誠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從政者的基本政治要求。

英國外相藍韜文:這批參選人很明顯因為政治觀點而被取消資格。這損害了「一國兩制」的完整性以及《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與自由。

立法會知多少

認知1:主要職能

根據《基本法》第六十六條,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其主要職能主要為以下三點:

1.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特區政府會以法案形式,將新訂法例或現行法例的修訂建議,提交立法會審議,在立法會完成三讀程序後才成為法例。

2.批准公共開支

每年財政司司長提交的《財政預算案》和其他財務建議,必須提交予立法會。特區政府的開支建議和撥款須獲立法會審核及通過方可實施。

3.監察政府工作

立法會通過提出質詢辯論和研究審計署報告來確保政府適當地履行職能。立法會亦設有18個事務委員會,定期聽取政府官員簡報,監察政府執行的政策及措施。



認知2:議席分布

現屆立法會是由70名議員組成,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任期為四年。地區直選以全港分為五個區域,在比例代表制下,選出三十五個議席代表市民;功能組別則按行業劃分29個界別,例如教育界、醫學界等,由不同界別中合資格的選民選出一名代表議員。

立法會內可大致分為建制派、泛民主派兩大陣營,在現屆立法會中分別佔42和24席。建制派主要是指支持特區政府的政治組織,當中的民建聯更是立法會的第一大黨,佔13席;泛民主派則指支持推動香港民主的政治組織,與建制派在政治立場方面大多對立。



選舉事宜惹爭議

爭議1:「DQ」候選人


有意參選立法會選舉的人士,須要於提名期內填妥提名表格和聲明會擁護《基本法》及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確認書。選舉主任可按照法例就該提名是否有效作出決定,而有關決定成為近年立法會選舉(補選)的爭議焦點。在2020年立法會選舉提名期間,有12位候選人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Disqualification,DQ),其中包括4名現任立法會議員。

‧支持者認為,選舉主任的決定合情合理,並同意提名無效的人士沒有真誠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政府。

‧反對者則認為,政府以政治立場為由剝奪人民參與選舉的權利,破壞香港人的選舉權及被選舉權。而國際社會亦有聲音表示,DQ決定阻礙香港民主進程,損害了《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保障的權利與自由。

爭議2:押後2020年立法會選舉

因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特區政府於2020年7月31日宣布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推遲原定於9月舉行的第7屆立法會選舉最少一年。

‧建制派大多贊同特區政府的決定,認為可以避免人群聚,減低新冠病毒傳播的機會。

‧泛民主派則質疑,推遲選舉只為保護建制派選情,認為只要有適當防疫措施,就可以效法早前新加坡和南韓一樣,如期舉行選舉。

後續爭論:特區政府尋求人大決定,於2020年8月11日決定現屆議員的任期將自動延長一年。有學者認為尋求人大決定會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減低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或會加大制裁香港的壓力。押後立法會選舉已成定局,而現屆泛民主派議員的去留抉擇,成為社會焦點。

Mindmap:立法會基本認知與選舉爭議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反修例風波在社會鬧得沸沸揚揚,殃及政府推展其他具爭議政策,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提出,在立法會七月休會前放棄恢復二讀《國歌條例草案》,認為應先把政治事件「丟埋一邊」,令社會平靜下來。梁君彥的建議迅速獲政府接納,當局將於下一立法年度始恢復二讀,建制、泛民均表示支持。另一項爭議政策、涉及逾五億元的「明日大嶼」相關研究,亦在財委會中由原本處於議程的第三項調至最後一項,財委會主席陳健波直言,有可能難以在今個立法會期內通過。

資料來源:摘自2019年6月20日《星島日報》

資料B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表示,《立法會條例》有推遲選舉的安排,法理上特首有權無限次使用,押後選舉14日,但必須要有事實根據和支持。他說,如果因為疫情推遲選舉,會是迫不得已的選擇,擔心在政治形勢惡劣下,產生的政治影響不能輕視,若被指延遲選舉是要削弱市民投票權等,會影響投資者信心。

湯家驊認為,很多地方都有境外或網上投票、延長投票時間,或安排不同年齡的選民分批投票等。他指,境外投票的做法可以研究,但不知道現時距離投票舉行的時間能否足以處理。他又說,香港人可能遍布全球,不能只偏向某一個群組的選民,要研究應如何處理。他認為,法律上可以容許延長投票時間,分批讓不同群體的選民在不同時間投票,亦可以解決人群聚集的問題。

資料來源:摘自2020年7月22日 香港電台新聞網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A,試述特區政府在立法會提交法案時會遇到甚麼困難?(6分)

2.參考資料B,你同意特區政府押後2020年立法會選舉的決定嗎? 試闡述你的觀點。(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根據《基本法》附件二及《議事規則》,政府提出的法案須要經過三讀程序,且獲得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過半數票表決同意才可通過。由於特區是無黨派政府,在立法會中沒有任何議席,所以每次提交法案時都要游說不同黨派支持。當推行爭議性法案而沒有得到足夠支持下,大多只能擱置或押後,例如:2019年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

2.題目要求同學表明個人立場,同學可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同意推遲選舉
‧新冠疫情未見得可在短時間內受控,投票時會令人群聚集增加感染風險;
‧身處境外的香港人返港須防疫隔離14天,令這類港人難以安排在選舉期間回港投票,推遲選舉可保障境外港人投票權,使選舉更加公平。
反對推遲選舉
‧加強票站內衞生措施、延長投票時間或安排選民分批投票,都能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觀乎新加坡和南韓在疫情爆發時,都成功舉行選舉;
‧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減低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或會加大制裁香港的壓力。

學習工具

審議立法會 議題摘要



議題本質

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香港大部分的法律都要經過立法會的審議和通過才能實行。近年關於立法會的爭議包括拉布、議會暴力等,至今年又有押後選舉和DQ候選人的爭議。如何解決爭議與立法會議員合作是施政的關鍵,亦是特區政府領導班子的能力體現。

相關單元

今日香港

持份者

‧特區政府
‧香港市民
‧建制派議員
‧泛民主派議員
‧中央政府
‧國際社會

相關概念

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關係(Executive-Legislative Council relationship)


行政機關是負責國家政策的執行的政府機構;立法機關是負責審議及制定法律的機構。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各有其職能,兩者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以香港為例,行政長官可以決定政府政策、發布行政命令,但提出的法案和財政預算案須由立法會經審議後通過方能予以實施。

關鍵詞

‧立法機關 The Legislature
‧比例代表制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地區直選 Geographical constituency
‧功能組別 Functional constituency
‧三讀程序 Three Reading
‧《緊急情況規例條例》 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

參考資料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https://www.legco.gov.hk/

載自2020年9月16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時光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