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評局:進一步審視明年DSE安排
2020.09.01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1),全港學校在新學年「開學不返校」,來屆文憑試考生亦將受到影響。據了解,考試及評核局向學校提出建議,包括研究取消中文科的卷四說話能力及校本評核(SBA),亦會收窄指定篇章的考核範圍。
考評局近日表示,受疫情及停課影響,接到學校反映應考明年文憑試的學生,將難以及時完成各科所有課程及校本評核。考評局會進一步審視明年文憑試與校本評核的整體安排,現正與學界商討,以制定合適方案,交予公開考試委員會審議(2)。
字詞解釋
(1)反覆:事情重複,一次又一次,翻來覆去,沒有終結;亦可形容人詳細推求事情。
(2)審議:對事情進行評估和查核,並與持份者討論。
延伸閱讀
吳敬梓《儒林外史》
中六學生須參加文憑試,達標者可入讀心儀的大學學科,而來年因受今年疫情影響,學習進度不及以前,故考評局決定收窄考試範圍。早在隋代,中國已有科舉考試制度,士人自由報考,考官選出合適人選進入官場。世人往往追求好成績,對未能及格的考生奚落。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正好形象地寫出科舉考試對讀書人的毒害。
在第二回〈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中,周進一生都在童生考上進士的道路上,到了六十歲還只是個童生,即現代的小學生。在宴會中,年輕的新秀才梅玖知道周進未考上秀才,便嘲諷周進:「你眾位是不知道我們學校規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老友」指秀才,「小友」則指童生。王舉人更誇耀自己舉人的身分,讓周進掃地掃了一個早晨。作者友人程晉芳的《文木先生傳》說:「《儒林外史》五十卷,窮極文士情態,人爭傳寫之。」這些故事揭示當時權力和財產的鬥爭,諷刺科舉制度產生更多虛名無實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