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野老歌〉〈徵婦怨〉張籍

2020.06.26
23645 23645

文言文閱讀理解

 

〈野老歌〉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①。

西江②賈客珠百斛③,船中養犬長食肉。

〈徵婦怨〉張籍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歿遼水④上。

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⑤。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

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註解

  1. 橡實:橡樹的果實,荒年可充飢。
  2. 西江:今江西九江市一帶,商業活動頻繁。
  3. 斛:粵音同「酷」(huk6),古代量器,容量單位。
  4. 遼水:即今遼河,流經河北、內蒙古、吉林、遼寧等省區。
  5. 招魂葬:民間為死於他鄉的親人舉行的招魂儀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8分)

  1. 稅多不得食              _________
  2. 西江客珠百斛              _________
  3. 漢軍全歿遼水上              _________
  4. 同居貧賤心亦              _________

 

2. 〈野老歌〉如何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凸出老農的悲慘生活?試引錄原文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徵婦怨〉如何運用襯托的寫作手法凸出徵婦的哀怨情緒?試引錄原文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據〈野老歌〉和〈徵婦怨〉兩首詩的內容,總結唐代老百姓面對怎樣的社會?(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張籍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推動者,試簡述新樂府詩在題材、寫作技巧和語言三方面的特色。(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根據張籍的兩首詩,判斷以下陳述:(6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a. 內容均反映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

b. 〈野老歌〉的老農和兒子在山中耕種橡樹為生。

c. 〈徵婦怨〉「妾身雖存如晝燭」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

 


 

 

參考答案

  1. a. 稀少
    b. 做買賣、商人
    c. 覆沒、被消滅
    d. 從容
  1.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兩句寫出主人公老農辛勤耕種卻「不得食」,對比糧食捐獻官庫後「化為土」(1),由勞動階層的辛酸和統治階層的浪費形成鮮明對比。「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兩句道出老農家徒四壁,貧困的「空室」僅餘農具,父子靠吃橡果填飽肚子(1),對比商賈的奢靡生活,「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船上珠寶以百斛計算,連飼養的狗隻都能長期吃肉(1),通過人和狗生活不合理的對比,凸出老農生活的悲慘生活(1)。
  2. 〈徵婦怨〉先寫城外匈奴來襲殺邊將,漢軍覆亡、屍骨遍野的場面(1),再寫城內各處每家每戶招魂哭聲響徹的悲慟場面(1),如此浩蕩的大畫面下,烘托主人公徵婦獨自面對殘燭,思念亡夫,撫摸腹中遺子而神傷的場面(1),以大襯小,渲染哀愁情緒(1)。
  3. 〈野老歌〉反映唐代政府徵收重稅以致民不聊生(1),〈徵婦怨〉則反映唐代社會徵兵上陣,導致家破人亡(1)。綜合兩首詩的內容,可見當時唐代政府外部受邊患威脅,匈奴入侵,百姓被迫徵召上戰場,妻離子散(1);內部政府官員腐敗無能,社會財富不均,百姓備受苛捐雜稅的重壓(1)。
  4. 新樂府詩內容題材廣泛,以反映低下階層生活面貌為主(1),深刻地反映當時社會現實和矛盾,同情人民疾苦(1)。寫作技巧上,善於概括事物對立面,在數篇或一篇作品中形成強烈對比(1);又善用白描手法,細緻真實地刻畫各種人物的形象(1)。語言特色是通俗淺近、平易自然(1),不少以歌謠形式表達,容易唱誦(1)。
  5. a. 正確
    b. 錯誤
    c. 正確

 

 

語譯

〈野老歌〉張藉

  老翁家貧住在山中,靠耕種三、四畝山田為生。田畝少,賦稅多,沒有吃的。糧食送進官府的倉庫,最後腐爛變質化為泥土。一年到頭,家中只剩下鋤頭、犁耙靠在空房子裏面,只好叫兒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飢。從長江西面來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寶用斛來計量,就連船上養的狗也長年吃肉。

 

〈徵婦怨〉張籍

  在秋風蕭瑟的淒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擾邊塞,屠殺邊地將領。漢軍傷亡慘重,全部喪生在遼水邊境。由於萬里之外白骨無人收,所以家家只能在城下招魂安葬亡魂。徵婦曾經設想與丈夫、兒子共同生活,即使貧賤卻舒心。如今丈夫死在戰場上,今後誰是她的依靠?肚子裏的遺孤生下來怎樣撫養?雖然還活着但就像白天的蠟燭那樣暗淡無光。

文:蘇黛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