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竊讀記〉林海音
2020.06.23白話文閱讀理解
〈竊讀記〉林海音
(1)下課從學校急急趕到這裏,身上已經汗涔涔的,總算到達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陽春,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
(2)我跨進書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數一遍,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位置了。我多麼高興,又多麼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同時抵達的,還有一隻巨掌,五個手指大大地分開來,壓住了那本書的整個:「你到底買不買?」
(3)聲音不算小,驚動了其他顧客,他們全部回過頭來,面向着我。我像一個被捉到的小偷,羞慚而尷尬,漲紅了臉。我抬起頭,難堪地望着他——那書店的老闆,他威風凜凜地俯視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這種聲氣對待我。
(4)在眾目睽睽下,我幾乎是狼狽地跨出了店門,腳跟後面緊跟着的是老闆的冷笑:「不是一回了!」那口氣對我還算是寬容的,不是一回了?彷彿我是一個不可以再原諒的慣賊。但我是偷竊了甚麼嗎?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
(5)曾經有一天,我偶然走過書店的窗前,窗前剛好擺了幾本慕名很久而無緣一讀的名著,慾望推動着我,不由得走進書店,想打聽一下它的價錢。也許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沒有人過來招呼,我就隨便翻開一本擺在長桌上的書,慢慢讀下去,讀了一會兒仍沒有人理會。直到好大工夫,才過來一位店員,我煞有其事似的問他價錢,我明知道,任何便宜價錢對於我都是枉然的,我絕沒有多餘的錢去買。
(6)但是自此以後,我得了一條不費一文錢讀書的門徑。下課後急忙趕到這條「文化街」,這裏書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機會。一頁,兩頁,我如飢餓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有時一本書我要分別到幾家書店去讀完,比如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我再在這家書店站下去的話,我便要知趣地放下書,若無其事地走出去,然後再走入另一家。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感謝雨水的灌溉,愈是傾盆大雨我愈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
(7)但我也不是讀書能夠廢寢忘食的人,當三陽春正上座,飄來一陣陣炒菜香時,我也餓得飢腸轆轆,可是求知的慾望這麼迫切,使我捨不得放棄任何捉住的竊讀機會。為了解決肚子的飢餓,我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臨時買上兩個銅板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裏,當智慧之田豐收,而胃袋求救的時候,我便從口袋裏掏出花生米來救急。
(8)但在這次屈辱之後,我的小心靈確受了創傷,我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發,而且產生了對人類的仇恨。我不再去書店,許多次我經過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過去。但一次,兩次,我下意識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終於有一天,求知的慾望迫使我再度停下來,我仍願一試,因為一本新書的出版廣告,我從報上知道好多天了。
(9)可是第二天走過幾家書店都看不見那本書時,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勁的書被人搶去一樣,我暗暗焦急,並且詛咒地想:皆因沒有錢,我不能佔有讀書的全部快樂,世上有錢的人這樣多,他們把書買光了。我慘澹無神地提着書包,抱着絕望的心情走進最末一家書店。
(10)正在這時,一個耳朵架着鉛筆的店員走過來了,看那樣子是來招呼我的,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書架,裝作沒看見。但是一本書觸着我的胳膊,輕輕地送到我的面前:
(11)「請看吧,我多留了一本沒有賣。」
(12)啊,我接過書害羞得不知應當如何對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卻若無其事地走開了。被衝動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書本上。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覺出站在這裏讀了兩個鐘點了。在遠遠的櫃檯旁,他向我輕輕地點點頭,表示他已經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書放回書架上。
(13)我低着頭走出去,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一把支不開的破傘,可是我渾身都鬆快了。摸摸口袋裏是一包忘記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進嘴裏,忽然想起有一次國文先生鼓勵我們用功的話:
(14)「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
(15)但是今天我發現這句話還不夠用,它應當這麼說:
(16)「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更是在愛裏長大的!」
(為方便設題,文章略為刪改)
練習題
1. 根據文章內容,將文章分成四個不同的部分,並填寫各部分的段落大意,完成下表。(8分)
部分 |
段落 |
段落大意 |
第一部分 |
a. 第___段 |
b. 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 |
c. 第___段 |
d. 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部分 |
e. 第___段 |
f. __________________ |
第四部分 |
g. 第___段 |
h. 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本文第一至八段,作者如何寫出了「竊讀」之樂及苦?(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寫「我低着頭走出去,黑色多皺的布裙被風吹開來,像一把支不開的破傘,可是我渾身都鬆快了」,這裏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作者的用意又是甚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據〈竊讀記〉的內容,判斷以下陳述:(6分)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
a. 「竊讀」在本文的含義就是作者假裝逛書店,其實是偷偷地藏起及偷走書店裏的書。 |
〇 |
〇 |
〇 |
b. 「那口氣對我還算是寬容的」這句運用了反語。 |
〇 |
〇 |
〇 |
c. 文章的中心句是「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 |
〇 |
〇 |
〇 |
5. 作者為何會認為「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的說法比較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部分 |
段落 |
段落大意 |
第一部分 |
a. 第1-4段 |
b. 作者記敍一次在書店竊讀而被老闆大聲指責的經歷。 |
第二部分 |
c. 第5-7段 |
d. 作者交代自己竊讀書本的緣由,並表達對讀書的熱愛。 |
第三部分 |
e. 第8-12段 |
f. 作者記述自從受到屈辱後,引發出因貧苦而生的自卑感,但幸好後來得到另一間書店店員的幫助,抒發其中的感激之情。 |
第四部分 |
g.第13-16段 |
h. 作者回憶起國文先生鼓勵的說話,從而帶出自己當下的新領悟。 |
- 作者的「竊讀」之樂是由於對讀書的熱愛(1分),雖然自己因貧困而買不起書本(0.5分),但是也找到了不費一文錢讀書的門徑(0.5分),獲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不同的書籍,因此作者最開心的是在下雨天,因為愈是傾盆大雨,她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1分)。可見其「竊讀」之樂是來自於作者迫切的求知慾望,使她捨不得放棄任何捉住的竊讀機會(1分)。而作者的「竊讀」之苦是來自於一次被書店老闆大聲指責的屈辱,她自覺彷彿成為不可再原諒的慣賊(1分),其後因貧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發,並產生了對人類的仇恨,所以短暫地不再竊讀了(1分)。
- 此句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1分),把「黑色多皺的布裙」比喻成「支不開的破傘」,借「黑色多皺的布裙」形象生動地表達出「我」當時生活貧窮及無錢買書的處境(1分),從而襯托了「我」受到店員關愛後愉悅輕鬆的心情(1分)。
- a. 錯誤
b. 正確
c. 錯誤
- 作者起初因為貧窮而不能購買自己想閱讀的書本,甚至不能找到那本書,後來因得到書店店員的幫助,才發現原來店員一早發現她在找這本書,以及留在書店「竊讀」的行為(1分),店員的包容令作者萬分感激(1分),從而使她領悟出自己原來除了在吃飯及讀書中長大,在貧困的環境中仍感受到關愛(1分),所以也認為自己其實在愛裏長大。
(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