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結束停擺 體壇再戰 疫情見證體育全球化

2020.06.22
23612 23612

封面專題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公共衞生+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在疫情全球大爆發下,各地不同運動比賽紛紛停擺。一些體壇盛事,如東京奧運、歐洲足球錦標賽等會延至明年舉行;但隨着疫情放緩,部分國家的足球聯賽、NBA等,已初步安排今季餘下的賽程,為球迷們帶來喜訊。現今體壇與商業關係可謂千絲萬縷,因疫情停擺下,經濟倒退亦使體壇營運收益大幅下降,一些球會甚至要求球員降薪,與球會共渡難關。另一方面,電子體育遊戲公司看準大家居家的時機,舉辦不少推廣活動,藉以籌款抗疫。

在全球化和科技普及的情況下,運動行業在疫情期間發展出怎樣的趨勢呢?這些趨勢又帶來甚麼影響?

新聞資訊摘錄

全球二十億人禁足力阻新冠肺炎蔓延之際,東京奧運終於確定延至明年。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發表聯合聲明,東京奧運會改期至二○二一年,最遲於明年夏季舉行,「東京2020奧運」名稱不變。東奧不幸成為現代奧林匹克一百二十四年歷史上,首次延期的奧運會。

在現代奧運歷史上,只有一九一六年的柏林奧運會、一九四○年的東京奧運會和一九四四年的倫敦奧運會曾因戰爭原因停辦,此前從未有過延期的先例。

資料來源:摘自2020年3月25日《星島日報》

港青男籃教練陳文勇:趁這段時間,我不斷在網上看影片增值自己。疫情之下,全港教練都受到影響,我們不可以只懂埋怨,遇到這些情況,都要想辦法處理。即使沒有籃球、沒有籃框,仍有辦法練習步法等基本功。香港在網上教學這方面較為落後,國外眾多技術訓練營早已通過網上教學作招徠。台灣的訓練員會進行網上教學,我覺得這在香港也是個趨勢。

NBA總裁阿當施華:雖然新冠肺炎令我們面臨巨大挑戰,但我們將根據公共衞生官員和醫學專家敲定的嚴格協議,務求在最安全的情況下完成球季。目前我們的社會同時正在力爭擺脫種族暴力和不公義的悲劇,我承諾將與團隊在這方面作出貢獻,以我們擁有的資源及影響力,以非常現實和具體的方式去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教授鍾伯光:疫情已經令到學校和很多行業不能如常運作兩個多月或以上,而禁止人群聚集的措施也延長了各種運動場地和設施的關閉時間,在這段日子中,相信最受益的行業是電訊科技,因為日常人與人溝通、上課、購物或消閒等,都因為避免人群接觸而改在網上進行。在不能延期和停止上課或訓練的情況下,網上教學是一個沒有太多選擇之下的一個方法。對運動技能的教授和一些講求師生即時互動的學習形式,網上教學平台始終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

趨勢一

經濟誘因 比賽須繼續

隨着科技令各地賽事都能全球直播,不同運動在全球都變得普及化(sports popularisation),跨越地域界限,把各地運動愛好者聯繫起來,亦同時令體育商業化(sports commercialisation),商界龍頭紛紛與不同運動隊伍或選手合作,向全世界推廣自己的商品或服務,而相關團隊因為額外收入得以擴大規模,持續提升競爭力。

運動與金錢掛鈎

不少體育賽事早已與商界達成價值不菲的協定,假若賽事取消,協同效應(synergy effect)下,體壇和商界都會有巨大經濟損失,因此雙方都傾向找尋完成比賽的方法,因而部分是延期(如不同國家的足球聯賽),又或以不同形式完成(如NBA)。

能夠重睹各地賽事重燃,固然是運動愛好者的好消息,但或許金錢利益才是背後更大的契機。在疫情仍未完全解除下,即使做足安全措施,能否做到「零感染」,仍是未知之數。



趨勢二

網上抗疫賽 建造好形象


正規比賽因疫情而停擺,卻衍生出不少另類比賽。隨着社交媒體(social media)以及網上串流平台(online streaming platform)變得普及,運動粉絲隨時可在家上網觀看直播比賽。這些另類比賽,有的是不同球星在家中進行不同挑戰,有的則是配合電子遊戲公司所進行的綫上錦標賽,如「FIFA足球電競邀請賽」、「NBA 2K電競邀請賽」、「馬德里網賽」、「虛擬格蘭披治」等等。

網上觀賽可互動

通過這些比賽,粉絲不但能某程度上一解「看比賽癮」,亦可通過遊戲或社交平台與體壇明星互動。而且,這些比賽通常都是慈善性質,如「馬德里網賽」的主辦方會額外捐出5萬歐羅用作抗疫,冠軍球手亦把部分獎金拿出來補貼基層球手,這對於運動選手或是球會都可帶來好形象。當然,過度把群眾帶到虛擬世界,尤其在長時間居家又較空閒情況下,會否令年輕人更容易沉迷綫上遊戲,亦是另一須考慮角度。

趨勢三

電玩市場普及化


因應疫情,不少人長時間居家,故較易接觸電子遊戲,令人不禁聯想到電子遊戲,甚或電競行業(eSports industry)會否因而受惠。

電子遊戲用戶急增

的確,在疫情期間,很多人都以電子遊戲來消磨時間。內地第三方平台「伽馬數據」發布的《疫情防控期遊戲產業調查報告》指出,高達87%的受訪者表示,在疫情期間有玩過遊戲,當中有65%的人認為這能緩解居家的鬱悶情緒,另外有42%的用戶表示曾與家人朋友一起玩電子遊戲。

對於一些規模龐大的遊戲公司,這絕對是利好消息。報告顯示,今年1月至3月期間,中國移動遊戲市場收入近55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49%。

市場重點非體育

電子體育遊戲公司在此期間不時舉辦邀請賽吸引青少年,拉近與Z世代的距離,看似是上佳策略。然而,一來體育遊戲並非電競市場的重點(對比戰略、射擊遊戲),二來一些較小型市場(如香港),隨着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廣告收入減少,就算多了用戶,亦難以彌補其損失。

事實上,香港電競總會的問卷調查顯示,240名業界代表透露,收入損失超過一半,相信於一個月內面臨財政危機。





Mindmap:疫情下的全球體壇趨勢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RB萊比錫母公司紅牛集團的體育發展總監雲歷克強調,重啟德甲對經濟和社會有意義。據報,英國首相約翰遜也希望包括英超在內的體育賽事盡快恢復,振奮全國士氣。

以德國著名女政客莫妮卡娜沙爾為首的政界人士,批評德甲復賽影響公眾安危。曾執教史浩克04和RB萊比錫的雲歷克反指聯賽重啟意義重大:「這不止對各隊有經濟意義,還向社會,以致全球人類傳遞一個重要的心理訊息。」

同時,消息指英國首相約翰遜都希望國內的足球、桌球、板球和網球賽事恢復,振奮市民士氣。前者尤其重視英超,還尋找方法讓閉門賽事可全國免費直播,令無數球迷重新得到娛樂。

資料來源:摘自2020年4月26日《星島日報》

多角度思考

1.
試分析資料A的趨勢。你認為資料能否支持「疫情推動電子運動遊戲發展」這項論述?(6分)

2.就資料及個人所知,你認為有甚麼因素影響疫情下的體育政策?解釋你的答案。(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同學應發現所有遊戲串流平台的趨勢都是先跌後升,同時,也應指出Twitch的變化幅度較大,其他平台則大致穩定,並加上百分比等數字作為證明。能否支持論述方面,支持一方可引用全球不同國家居家令不少都在三月頒布,配合串流平台的使用時間在三月時的增長;反對一方則可引用大致平穩趨勢為由,亦可指出電子體育遊戲並非電競主流來佐證。

2.建議因素:
‧國民士氣(引用資料B,指出體育如何凝聚人民,當國民有多一項心靈依歸(即有愛隊作賽)時,如何改善人民在疫情下的心理健康)
‧經濟因素(運動隊伍和贊助商的金錢契機,以及體界、商界能否重新推動經濟)
‧國際體育賽事動向(國際大賽延期或取消如何影響其他較小型賽事的動向(如東京奧運延期令原於2021年舉行的比賽,如世界田徑錦標賽改期))
‧公共衞生因素(如疫情發展、防疫措施是否有效等等)

學習工具

體育全球化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體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除了入場觀賞賽事,衍生的行業也大大影響經濟。在新冠肺炎下,全球體育比賽一度暫停。在科技進步和體育商業化下,我們可以看到體壇動向和趨勢。從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全新角度認識體育全球化,並了解其帶來的影響。

議題相關單元

全球化
能源科技與環境
公共衞生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持份者

‧運動員
‧運動愛好者(例:球迷)
‧運動隊伍(例:球會)
‧運動贊助商
‧電子體育遊戲公司/電競行業
‧青少年

相關概念

體育商業化 Sports commercialisation


體育商業化是指在運動領域中廣泛買賣和交易,利用其原則及方式,將體育運動及衍生產品作為商品或服務以進行經濟活動。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以及大眾傳媒(mass media,如電視)都是形成體育商業化的因素。一些典型例子包括NBA、英超、奧運會等。在已發展國家如美國,體育商業化已成為其經濟支柱之一。隨着體育全球化,當本土運動市場愈趨成熟,體育商業化或可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

關鍵詞

‧體育全球化 Sports globalisation
‧體育普及化 Sports popularisation
‧協同效應 Synergy effect
‧網上串流平台 Online streaming platform
‧電競行業 eSports industry
‧Z世代 Generation Z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新型肺炎相關體育新聞
https://www.sportsroad.hk/archives/tag/covid-19

載自2020年6月22日《S-file通識大全》

文:劉心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