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假消息在綫 科技之過?

2014.03.31
236 236

明天是愚人節,聽到甚麼震撼消息先別太認真,要查證清楚,不然,輕則笑死人,重則被嚇壞。弄虛作假的消息,在科技發達的時代傳播更快更易,不但普遍市民被「愚弄」,就連內地《人民網》也「中招」,早前誤把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當選「最性感男人」當真消息報道。大家每天透過網絡接收的訊息多且快,尤其通過facebook、WhatsApp等媒介,在眾多「朋友的朋友」之類的消息中,想避免誤信謊言、謠言,還得依賴具公信力的傳統媒體,相信其新聞專業。

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自我了解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全球化有甚麼特徵和發展趨勢?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全球化的擴散是促進國際間的了解,抑或加劇了種族、宗教、文化和政治實體之間的衝突?
‧傳媒所傳遞的訊息和價值觀,對青少年有甚麼影響?

科技發達 便利資訊傳播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形象獨特,與他上場後剷除異己的狠度與霸氣有點不一樣,以諷刺手法報道著名的美國「洋報」,封他為「最性感男人」,內地《人民網》卻認真地以《金正恩被美網站評為最性感男人 集可愛霸氣於一身》為題作報道,讚金正恩是「世上罕有的,能夠集可愛與霸氣於一身的男人。」此文一出,貽笑大方。

再說,近月馬來西亞航空失蹤客機事件發生以來,各路訊息混亂,一時說墜毀、一時說陸、一時說向北飛、一時說向西飛⋯⋯不久又說發現疑似殘骸物體飄浮,弄得不關事者心情都七上八落,想必家屬們的身心都被折騰不已。

「假消息」 愚弄人民

科技發展迅速,讓即時資訊的供應和需求倍增,由於資訊流通方便快捷,令未經查證的消息──稱之為謠言,也一樣快速傳播。

以上兩件事,都在傳統媒體、新聞機構裏發生。正正因為科技的發達,大量資訊源源不絕,當聽到或收到一言半語亦要搶先上載網頁;今天,普遍人人一機在手,隨時把消息圖文並茂發布,有市民參與的新聞傳播(詳見「相關概念」),情況更為嚴重,大家還記得以下的事件嗎?

~搶糧:二○○三年四月,沙士病毒還未確診,染病個案陸續出現,人心惶惶,在一則香港將成為疫埠的謠言傳開下,市民湧到超市搶購糧食應變。

~搶鹽:因為日本福島核事故,人人擔心輻射,有消息傳出食用含碘食鹽可抗輻射,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二○一一年三月的一個早上,香港全城搶購食鹽至缺貨,售價炒高廿倍。

~派錢新聞稿:二○一一至一二年度《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惹爭議,財爺曾俊華歷史性修改預算案,宣布取消注資強積金,改為向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派發六千元及退稅等修訂方案;政府派錢,大眾自然關注,網上即時流傳一張政府通告,指示市民如何登記收錢。

~樓市辣招新聞稿:二○一三年的農曆新年前夕,電郵及WhatsApp流傳一份政府新聞稿,指政府會強推樓市辣招,把買家印花稅增至三成的消息。當時市場一片譁然,幸好政府及時作出澄清,否則會震撼股市。

在友儕的訊息平台,你收過多少令你「信以為真」的假消息?你會有何反應?一笑置之,因為已習以為常?還是感到憤怒,有被欺騙的感覺?

傳統媒體 設「守門人」角色

假消息、流言或謠言,像金正恩當選最性感男人一類,大家或可一笑置之,但像搶鹽、搶米或印花稅之類的民生事項,卻會引起社會混亂和恐慌。然而今時今日,科技發達,人人都可以自行發放消息,該如何分辨當中真偽?

同學請先看看傳播理論的圖表。

大家從圖表看出傳統的消息傳播和市民也可利用新媒體作傳播的主要不同嗎?這個不同就是問題所在——後者比前者的傳播直接和快捷,因為沒有了「守門人」的角色,即是沒有了專業的判斷、道德的考慮和對社會的責任。

假如,你在手機透過WhatsApp或Line收到一則令你有所懷疑的消息,怎麼辦?除了直接向消息的主角查詢,就是找報章、看電視新聞台、聽電台廣播,看看有沒有這則新聞報道——因為它們有「守門人」!

相關概念:市民新聞學(Civic Journalism)

科技發達讓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傳播學將這種大眾自行發布訊息的行為,稱為市民新聞學,或參與性新聞學(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簡單的定義是在新媒體——互聯網的訊息傳播中,受眾/受播者可以同時是訊息傳播者。

市民媒體 互動合作

市民是怎樣參與新聞的傳播呢?在香港,大家可見的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一個合作關係,市民新聞學之中,大眾的參與是:大眾以文字和數碼影像提供消息,記者審視網上消息來源,作出更深入的報道。

舉例,報章記者到「高登」、「Uwants」、「親子王國」等大型討論區尋找報道素材,又請市民將突發事件或有趣片段以文字、圖片或短片形式交予報館發放。這種合作對突發性新聞十分有用,可填補記者未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不足。

相關辭彙
‧大眾傳播媒介 ([大眾] 傳媒) Mass media
‧傳媒素養 (媒體素養) Media literacy
‧多媒體 Multimedia
‧政府新聞處 Information Services Department
‧訊息 (資訊) Information
‧新聞自由 Freedom of press
‧真實性 Authenticity
‧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Mind Map:市民參與的新聞與傳統媒體的互動


 

學習教材

網絡訊息 難辨真偽!?

資料回應題

馬航失蹤客機至今下落不明,一時說飛去印度洋,一時又說可能在太平洋;雖然馬來西亞首相宣布,相信客機已在南印度洋墜毀,但仍未能釋疑。請看以下在facebook出現的圖片訊息,然後回答問題。

多角度思考
1.想一想,你在社交網站看到這則消息,會不會把這件事告知其他人(例如轉載)?原因何在?
2.假如對此消息仍存一點懷疑,你認為人們會怎樣處理?為甚麼?

建議答題方向
1.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答會的同學,是否覺得此消息震撼,希望第一時間發布給其他人,未想過消息真偽及其來源?)。
2.通常有兩種處理態度,而兩者都是殊途同歸──依靠傳統媒體。一、置之不理,認為真相自然會大白,假如是真的,報章或電視新聞都會有報道;二、主動求證,例如到馬航網站或新聞機構網頁看看有否相關消息,因為假如是真的,官方必然有第一手消息公開,權威新聞機構也會即時報道。

延伸回應題

請看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一蚊雞有問題?(facebook和WhatsApp流傳圖文)
「未斬未食,今天變藍色雞,唔知甚麼原因,好恐怖,提提大家,小心小心。專業廚師話:隻雞藍色係因為打催生針(賀爾蒙藥d),等隻雞快大。xx自己大陸有雞場,佢由好多年前一蚊雞開始已經係打針雞。雞熱時候你唔會見到,凍就乜都出晒!所以xxd雞及雞製食品都唔好食呀!」
資料來源:互聯網

受影響公司回應:
「集團認為有人惡意抹黑及誤導大眾,以打擊集團業務。集團嚴肅看待事件,已就事件報警,並保留對謠言作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

多角度思考
1.從事件可以看到,科技發展在消息傳播上顯出的「威力」嗎?
2.你認為涉事公司為何須要報警備案?

建議答題方向
1.用來傳播消息的通訊科技發展至今,普及至人人都可以應用。過往人們說「人言可畏」,因為未經證實的謠言很可怕,可以一傳十、十傳百;但今時今日更厲害,好像facebook和WhatsApp的傳播功能,是一傳百,然後是百傳萬的幾何倍數增加,而且內容就好像是第一身經歷般,有圖有文,令人的懷疑度減少。
2.同學可從謠言的影響性思考回答:
‧謠言涉及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影響廣泛和重大,易引起市民的擔憂;
‧消息在網絡上傳播,快而廣,且以親友名義傳出,令人懷疑度減少;
‧會影響涉事公司的生意和營利,所以須要作出行動澄清;
‧(同學可以利用藝人緋聞再作闡釋)很少嚴正澄清,為甚麼?關鍵是對公眾利益影響不大;對藝人本身更可能是有利無害,可當作宣傳──這點跟一般傳言的傳播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
網頁
‧馬航事件走出謠言「漩渦」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n/2014/0320/c1002-24683262.html
‧ 信息時代說網絡
http://hk.crntt.com/doc/1013/4/3/9/101343930.html
書刊
‧《圖解傳播理論》
作者:梁美珊、莊迪澎 出版:五南

載自2014年3月31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