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少梅中學智能機械人 防疫、教STEM 無難度
2020.06.09伍少梅中學智能機械人防疫、教STEM 無難度
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全港學校都做了不少防疫措施,部分更在復課後繼續使用,其中位於葵青區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在文憑試期間被借用為試場,為避免考生受感染,校方特別安排了三個智能機械人「當值」,為考生提供防疫措施和打氣;而上月復課後,機械人仍會留守學校,作為STEM學習的「老師」,提升同學的學習興趣。
消毒把關 智能守衞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是全港首所引入智能機械人的學校。在文憑試期間,該校就安排了三部智能機械人,在校內不同位置站崗。守衞們功能多多,有的不但發出溫馨提示,提醒大家用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在試場要戴上口罩,避免交談外,又會為考生送上鼓勵說話,為他們打打氣;有的則專為在場人士量體溫,為試場把關。
有趣的是,當校方為機械人換上另一副裝備,它們又即時化身做清潔工人,在試場消毒,讓監考老師和考生,都可以安心考試。
- 消毒噴霧一出,試場更乾淨!
發展科技校園教育
事實上,在文憑試派智能機械人當守衞,只是時機巧合,可說是「期間限定」的服務。長遠來說,校方希望可用機械人,提升同學對學習STEM的動機和興趣,在持續發展創意和未來教育方面注入動力。
校長李建文對記者表示,該校向來重視未來教育,特別是科技教育,所以早前通過曾合作機構,知道坊間有初創企業不但造出智能機械人,而且希望多做教育服務的消息。於是李校長就利用教育局的科技教育津貼,以教育優惠價,購買了一部智能機械人,成為全港首所引入智能機械人作教育活動的學校,藉此增加學生的想像力和空間,學習如何去幫助社區上有需要的人。
機械人無處不在
由於該校今年是文憑試試場,故校方再向有關公司借多兩部機械人,加強文憑試期間的防疫工作。「文憑試開考期間,就有兩部機械人在等候區,一部專責熱能探測,負責為考生量體溫,另一部則做廣播,為考生『加油』,也為考生提供酒精搓手液。至於第三部機械人,則會在四樓的休息區,讓在課室考試的考生,得到同樣的防疫安排。」李校長補充,考評局有為學校提供熱能體溫探測機和探熱槍,再加上該校的智能機械人,對考生來說,可說是雙重保障。
-
機械人會背着消毒酒精搓手液在校園中走動,讓考生可以隨時隨地消毒雙手。
栽培小小發明家 關懷社會
文憑試完結後,校方已歸還兩部機械人,其餘一部則放在設計與科技室,待日後開始跟STEM相關的學習時,就會大派用場。不過復課後同學們見到這位新「老師」,都感到好奇,嘗試研究如何控制機械人。未上課,已成功引起同學的興趣。
本身是男校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前身是工業學校 ,向來強於通過工業製作去訓練學生,包括堅毅、專注力等。不過隨着香港經濟轉型,本港再沒有工業學校,該校也轉移強調科技發展,近年更鼓勵學生做創意發明,培養學生的同理心,關心社會。校方認為創意發明的教育建於以下三個基礎:讓世界變得更好、發明品不要只從個人利益出發,還有重中之重的一點,就是因應未來人口老化的問題,希望同學的發明可改善長者生活。
機械老師不太冷
助理校長陳智偉表示,在文憑試期間,引入智能機械人都是跟其教學宗旨——同理心有關,因為疫情下,相信考生都很擔心,在等候考試期間也會有憂慮。學校不想情況太冷漠,可是老師不得不和考生保持距離。當時通過機械人,就可以講些鼓勵說話、一些溫情宣布等,更可以緩和考生緊張的心情。
校園新成員誕生
「長遠來說,希望智能機械人可以在不同層面幫到學生,例如從認知層面,讓學生知道科技可去到甚麼水平;日後也可以通過課程,讓學生寫程式,學習如何應用和操控機械人,甚至改變其用途。」陳智偉說,當學生想到如何改變機械人用途,更可進一步想到如何幫助長者,或者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李校長補充,現時智能機械人尚未有名字,期望在正式向全校同學介紹這名小老師後,可讓學生為機械人改名,讓學校每一位持份者都能進一步感受到學校是屬於大家的。
-
復課後學生可以親身向這位機械老師好好學習。
同學如想看看該機械人操作的情況,可掃描QR CODE觀看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