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撤港特殊待遇 商界指美「損人不利己」
2020.06.01美國提出取消給予香港特殊待遇,多名商界代表認為對本港經濟影響不大,但自由黨黨魁鍾國斌憂慮(1)美國會循金融措施下手,若影響聯繫匯率,「香港可以冧檔」。香港美國商會形容「這是悲傷的一天」,他們會聯手維持香港作為重要商業中心的地位。立法會商界議員、經民聯林健鋒則指出,美國每年在港賺取的貿易順差約三百億美元,加上美國在港企業達一千四百家、在港居住公民約八萬人,「如果美國打算用經濟懲罰(2)香港,實際上是損人不利己。我覺得她簡直是懲罰自己、懲罰美國公民。」
近義詞與反義詞
(1)憂慮
近義詞︰擔心、擔憂。
反義詞︰安心、放心。
(2)懲罰
近義詞︰懲辦、懲處、處罰、責罰。
反義詞︰表彰、獎勵、賞賜、獎賞。
文化知識
義利之辯
美國提出取消給予香港特殊待遇,有商界人士認為是「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古代聖賢對「利己」的看法各有不同,並講究義利相兼,不能做出損人利己之事。
「義」是天理、公義之所宜;「利」是人情之所欲,指個人的利益。孔子在《論語.里仁篇》中強調「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義利之取捨,是判別君子與小人的準則。
儒家雖主張重義輕利,強調仁義是利益的根本,卻並非排斥利己,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可見求富逐利是人之常情,只是求利不能作為人的生活規範。此觀點可見於《孟子》開篇記載孟子與梁惠王見面時的義利之說。梁惠王問孟子︰「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意謂人若只求利,則必將互相侵害,爭奪不止;如欲制止侵害爭奪,便唯有訴之於義。孟子的進言一心要以仁義思想破除當時的諸侯只講利欲的風氣,希望將眾人着眼的「私利」扭轉為「公利」,讓天下達致真正的大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