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幽默的境界〉余光中

2020.05.26
23452 23452

白話文閱讀理解

〈幽默的境界〉余光中

(1)據說秦始皇有想把他的苑囿①擴大,大得東到函谷關,西到今天的鳳翔和寶雞。宮中的弄臣優旃說:「妙極了!多放些動物在裏面吧!要是敵人從東邊打過來,只要教麋鹿用角去抵抗,就夠了。」秦始皇聽了,就把這計畫擱了下來。

(2)這麼看來,幽默實在是荒謬的解藥。委婉的幽默,往往順着荒謬的邏輯誇張下去,使人領悟荒謬的後果。優旃是這樣,淳于髡、優孟是這樣,包可華也是這樣。西方有一句諺語,大意是說:解釋是幽默的致命傷,正如幽默是浪漫的致命傷。虛張聲勢,故作姿勢的浪漫,也是荒謬的一種。凡事過分不合情理,或是過分違背自然,都構成荒謬。荒謬的解藥有二:第一是坦白指責,第二是委婉諷喻,幽默屬於後者。

(3)甚麼時候該用前者,甚麼時候該用後者,要看施者的心情和受者的悟性。心情好,婉說,心情壞,直說。對聰明人,婉說,對笨人只有直說。

(4)用幽默感來評人的等級,有三等。第一等有幽默的天賦,能在荒謬裏覷見幽默。第二等雖不能創造幽默,卻多少能領略別人的幽默。第三等連領略也無能力。第一等是先知先覺,第二等是後知後覺,第三等是不知不覺。如果幽默感是磁性,第一等便是吸鐵石,第二等是鐵,第三等便是一塊木頭了。這麼看來,秦始皇還勉強可以歸入第二等,至少他領略了優旃的幽默感。

(5)第三等人雖然沒有幽默感,對於幽默仍然很有貢獻,因為他們雖然不能創造幽默,卻能創造荒謬。這世界,如果沒有妄人的荒謬表演,智者的幽默豈不失去依據?晉惠帝的一句「何不食肉糜?」②惹中國人嗤笑了一千多年。晉惠帝的荒謬引發了我們的幽默感;妄人往往在不自知的情況下,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幽默。

(6)虛妄往往是一種膨脹作用,相當於螳臂擋車,蛇欲吞象。幽默則是一種反膨脹作用,好像一帖瀉藥,把一個胖子瀉成一個瘦子那樣。可是幽默並不等於尖刻,因為幽默針對的不是荒謬的人,而是荒謬本身。高度的幽默往往源自高度的嚴肅,不能和殺氣、怨氣混為一談。不少人誤認尖酸刻薄為幽默,事實上,刀光血影中只有恨,並無幽默。幽默是一個心熱手冷的開刀醫生,他要殺的是病,不是病人。

(7)把英文「humour」譯成幽默,是神來之筆。幽默而太露骨囂張,就失去了「幽」和「默」。高度的幽默是一種講究含蓄的藝術,暗示性愈強,藝術性也就愈高。不過暗示性強了,對於聽者或讀者的悟性,要求也自然增高。幽默也是一種天才,說幽默的人靈光一閃,繡口一開,聽幽默的人反應也要敏捷,才能接個正着。這種場合,聽者的悟性接近禪的「頓悟」;高度的幽默裏面,應該隱隱含有禪機一類的東西。如果說者語妙天下,聽者一臉茫然,竟要說者加以解釋或者再說一遍,豈不是天下最掃興的事情?所以說,「解釋是幽默的致命傷。」

(8)世界上有兩種話必須一聽就懂,因為其言不堪重複:第一是幽默的話,第二是恭維的話。最理想也是最過癮的配合,是前述「幽默境界」的第二等人圍聽第一等人的幽默:說的人說得精采,聽的人也聽得盡興,雙方都很滿足。其他的配合,效果就大不相同。換了第一等人面對第三等人,一定形成冷場,且令說者懊悔自己「枉拋珍珠付群豬」。不然便是第二等人面對第一等人而竟想語娛四座,結果因為自己的「幽默境界」欠高,只贏得幾張生硬的笑容。要是說者和聽者都是第一等人呢?

(9)「頓悟」當然不成問題,只是語鋒相對,機心競起,很容易導致「幽默比賽」的緊張局面。萬一自己舌翻諧趣,剛剛贏來一陣非常過癮的笑聲,忽然鄰座的一語境界更高,利用你剛才效果的餘勢,飛騰直上,竟獲得更加熱烈的反應,和更為由衷的讚歎,則留給你的,豈不是一種「第二名」的苦澀之感?

 

註①:指具有生產、遊賞等功能的皇家專屬領地。

註②:「何不食肉糜」指對事物沒有全面認知。 此句出自《晉書‧惠帝紀》,在晉惠帝執政時期發生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只能挖草根,吃樹皮,並因而活活餓死。消息迅速報到皇宮中,晉惠帝聽完了大臣的奏報後,大為不解,同時也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就提出:「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甚麼不去吃肉粥呢? )

(為方便設題,文章經過修改)


練習題

 

1. 根據文章內容,將文章分成五個不同的部分,並填寫各部分的段落大意,完成下表。(10分)

部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a. 第___段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c. 第___段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e. 第___段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g. 第___段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部分

i. 第___段

 j.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引用秦始皇擴大苑囿的事例,為文中起了甚麼作用? 試以自己的文句說明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綜合全文,作者為何覺得「幽默實在是荒謬的解藥」(第二段)呢?試說明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據〈幽默的境界〉內容,判斷以下陳述:(4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a. 作者認為幽默的體現只在乎於說者的表現,毋須由聽幽默的人反應來判斷。

b. 作者認為幽默是要有高度的藝術性,即使說話带有諷刺都未必代表說話幽默。

 

5. 試以文中內容及自己的文句,解釋作者為何認為「解釋是幽默的致命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部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a. 第1-3段

    b. 作者引用秦始皇擴大苑囿的事例,帶出幽默是荒謬的解藥之一,使用與否則視乎施者的心情和受者的悟性。

    第二部分

    c. 第4-5段

    d. 作者提出以幽默感來評人的三個等級,並指出荒謬及幽默之間的關係。

    第三部分

    e. 第6段

     f. 作者認為高度的幽默源自高度的嚴肅,並針對荒謬的本身,指出幽默與尖酸刻薄並不相同。

    第四部分

    g. 第7-8段

    h. 作者認為解釋是幽默的致命傷,解釋令幽默失去了本來帶有的含蓄藝術性。

    第五部分

    i. 第9段

     j. 作者認為若說話時語鋒相對,充滿機心,則很容易導致「幽默比賽」的緊張局面。
  2. 作者在文首引用秦始皇擴大苑囿一例,間接地帶出自己所認為幽默的說話及境界是怎樣的(1),令讀者明白他所認為的幽默實有委婉諷喻的性質(0.5),所以這個引例起了說明題旨的作用(0.5)。其後這個引例與文中的第四段作呼應(1分),作者點出優旃能借在苑囿擺放動物的說話,委婉諷刺秦始皇擴大苑囿的奢華及無用(0.5分),是屬於能在荒謬裏覷見幽默的第一等人(0.5);而秦始皇則屬於第二等人,雖不能創造幽默(0.5分),但能理解優旃的說話,最終放棄了擴大苑囿的計畫(0.5分)。這個例子令讀者理解作者以幽默感來評人等級的說法,同時也起了加強作者論點說服力的作用。(1分)
    (若作答者只是完全摘錄原句,則不可給予上等的分數。)
  3. 作者認為幽默是委婉諷喻的其中一個方法(1分),令論者及聽者以順着荒謬的邏輯誇張推論,領悟荒謬事情之中的不合理之處及後果(1分)。作者再解釋第三等幽默的人不但不能理解幽默,反而正是創造荒謬的人(1分)。其後,作者通過指出幽默與尖酸刻薄之異(0.5分),具體論述了真正幽默的說話是源自人高度的嚴肅,會針對荒謬本身而提出委婉的嘲諷,讓人看清、反省其中的荒謬(0.5分);而不是借尖酸刻薄的話語刺痛、傷害他人(0.5分),針對創造荒謬的人,充滿殺氣怨氣,出發點只是恨(0.5分)
  4. a. 錯誤
    b. 正確
  5. 作者認為高度的幽默是一種講究含蓄的藝術(1分),帶有強烈的暗示性,不能太露骨囂張(1分),要不然就失去了「幽」和「默」二字的意思。幽默的說話暗示性愈強,藝術性也就愈高,同時也考驗聽者或讀者的悟性(1分)。說幽默的人也是天才,思緒一到便能說出幽默的話(0.5分),而聽幽默的人反應也要敏捷,甚至他們的悟性接近禪的「頓悟」才能作出交流(0.5分)。作者認為如果聽者只會聽得一臉茫然,而說者將幽默的妙語解釋得一清二楚,則是天下最掃興的事情(0.5分),若然進一步解釋,既不能體現到說者幽默箇中帶有含蓄暗示性的精彩觀點(0.5分),也不能考驗聽者近乎「頓悟」的悟性(0.5分),失去了幽默的高深境界(0.5分),形成冷場,因此他認為「解釋是幽默的致命傷」。
    (若作答者只是完全摘錄原句,則不可給予上等的分數。)

 

文:葉小玲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