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泳池重開 有病徵勿下水
2020.05.26隨着本港疫情放緩(1),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由昨日起重開三十三個公眾游泳池,並於明日起重開十五個泳灘。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呼籲,如有新冠肺炎的病徵,不要去游水。
康文署由昨日起重開公眾游泳池,但部分泳池設施仍然關閉,只開放主池、副池、訓練池或習泳池等泳池設施。另外,康文署又調低入場人數,加強清潔,為入場人士量度體溫等。署方亦建議市民游泳前及游泳後,及於排隊進入游泳池時佩戴自備的口罩。
張竹君又呼籲,市民使用公用設施時要洗手,盡量保持距離。她認為,現時難以評估(2)風險,雖然外國有報告指出,泳池並非主要傳染途徑。
字詞解釋
(1)放緩:減慢。
(2)評估:評價和估量。
文化知識
古代泳池
疫情漸見穩定,康文署決定重開部分泳池及泳灘。古時沒有公共泳池,達官貴人想游泳的話,便會在家中建一個私家泳池。
據《太平廣記》引用《述異記》文記載:「吳王夫差築姑蘇台……又作大池,池中造青龍舟,陳妓樂,日與西施為水戲」,這是古代有記載修建得最早的私人游泳池。到了漢代,漢昭帝在長安建造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太液池」,《拾遺記》形容:「穿淋池,廣千步」,也是頗有名氣的貴族王侯私人游泳池。
說到最出名的泳池,就非宋代的「金明池」莫屬。《宋史》記載,金明池建於開封,又名「西池」、「教池」,四四方方,周長就有九里多。本來是訓練水師之用,但滅了南唐之後,水師沒甚麼用武之地了,便逐漸被各種水上娛樂項目所取代。金明池上又建起了亭台水榭,錯落有致,每年三月皇帝賜令開放,「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宴」,既有表演亦有競賽,吸引大量市民觀看,為京城一大盛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