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回港避疫破財 富家子墮電騙局失530萬

2020.05.18
23385 23385

電話騙案近期隨疫情放緩有回升趨勢(1),留學生與女校工先後被假冒電訊職員及假公安同黨行騙,損失共逾八百萬元;其中為避疫由英國返港的富家子留學生,上月誤信「上海檢控官」傳閱(2)附有其回鄉卡資料的拘捕令,以為捲入洗黑錢案,透露網上銀行帳戶和密碼,被騙去五百三十多萬元;另一女校工亦按騙徒指示,慘被騙走積蓄及親友借款合共近三百萬元。

字詞解釋

(1)趨勢︰時勢的傾向。

(2)傳閱︰傳遞觀看。

詞語學習

紈絝子弟

電話騙案近期有回升趨勢,其中有從英國返港避疫的富家子留學生,被騙去五百三十多萬元。富家子弟或予人不知人間疾苦的印象,並以「紈絝子弟」一詞來形容,帶有貶義。「紈絝」到底是甚麼意思?

紈絝,粵音「玄褲」,指細絹造的褲,兩字均從糸部。紈,是細緻而有光澤的白綢絹,《說文》︰「紈,素也。」絝,是「褲」的異體字,《說文》︰「絝,脛衣也。」

古代的褲子有兩大類,一種是「褌」(音「軍」),一種是「絝」(或寫作「袴」)。褌是古代的內褲,起源可上溯至新石器晚期,款式短小,類似現代的三角內褲,漢代稱作「犢鼻褌」,顧名思義,像小牛鼻子一樣的褌。

至於絝(或「袴」),《釋名.釋衣服》云︰「袴,跨也,兩股各跨別也。」意思是兩腿各穿一條褲管,故穿着時要以褲帶綁繫。古人的衣服上身叫「衣」,下身為「裳」。裳是一種大裙子,故走路時兩腿會進風,為了保暖,就在兩腿上再套上絝。「紈絝」是以細絹所造的褲管,只有富貴人家才穿得起,因此「紈絝」就從富人所穿的華衣美服,成了貴族子弟的代稱。又由於不少富家子弟因不愁生活,整天吃喝玩樂,不事生產,因此「紈絝子弟」一詞,逐漸演變成出身富貴家庭而不務正業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