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出生率持續低迷 少子化變常態

2020.05.11
23332 23332

封面專題

今日香港+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隨着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增加以及生育率下跌,少子化已成為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面臨的共同人口問題,如日本、南韓及歐美等國家的少子化問題均十分嚴重,其中,日本去年的新生嬰兒更錄得不足九十萬的新低,而南韓的出生率更成為全球唯一低於「一」的國家,即平均每名女性育有不足一名小孩。

人口是一個地方的最重要基本資源之一,少子化將對社會各方面帶來巨大的挑戰,究竟生育率愈發低迷的成因為何?當可供養長者的年輕人愈來愈少,又會引發甚麼社會問題?

新聞資訊摘錄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全年估算數據顯示,該國二〇一九年新生嬰兒人數為八十六萬四千人,是有紀錄以來首度跌破九十萬大關,較專家預測提早兩年到來。另一方面,人口自然減少預計達到創紀錄的五十一萬二千人,全國人口呈現連續十三年負成長,少子化與人口減少持續加速。

摘自2019年12月2日《星島日報》

人口政策研究學者:全球化的影響下,工作不穩定變成了全球的經濟趨勢,現時許多年輕人難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減低了他們成家立室的意欲,不少人甚至不願意投入戀愛和婚姻關係,導致少子化問題愈來愈嚴重。

韓國健康與社會事務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成鎬:韓國人口亦有下降的趨勢,生育率之所以低,原因是單身人數不斷膨脹,加上愈來愈多已婚夫婦不願意生孩子。

日本年輕上班族:對社會經濟和未來的生活沒有信心,現時收入每況愈下,生活方面已要盡量節省開支,更甭提結婚生子這些增加負擔的計畫了。

岡山大學公共經濟學教授岡本章:日本人口少子化,而且老化問題嚴重,使長者的比例持續增加,因此政策向這批年長人士傾斜,年輕人便覺得意見不被接納,導致他們的投票率低,加劇世代差異。

出生率低的4大成因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一個地方的出生率須達到約2.08,才可避免少子化及人口減少的危機,但現時全球近半數國家或地區均達不到此目標,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出生率愈來愈低?又會帶來甚麼影響?



成因:

1.社會:婚姻觀念改變

社會個人主義盛行,傳統的婚姻觀念已不合時宜,加上現代人經濟較為獨立自主,較嚮往自由的獨身生活,好像去年出生率創新低的日本,註冊結婚的較上一年減少約三千對,只有五十八萬三千對,創戰後新低,反映不少人寧願晚婚、晚育甚至單身,亦不願意受婚姻和生兒育女的束縛和承擔相關責任,間接拉低生育率。

此外,隨着女性的教育程度提升,就業率和社經地位亦相應得以提升,吸引更多婦女投入職場,甚至選擇晚婚或不婚;舉例,1981年香港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為23.9歲,到2017年升至29.6歲,可見晚婚現象愈趨普遍,女性容易錯過適合生育的年齡,從而降低整體生育率。

2.經濟:生活成本增加

全球各地的生活成本隨着發展程度日益上漲,樓價租金愈發高昂,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負擔沉重,若再加上養育小孩的成本,可謂百上加斤。外國有機構統計指出,要養育一名孩子長大成人,需花費約200萬港元,對年輕家庭而言,除了要解決基本的住屋問題,兒女成長階段的衣食需要、保健服務、交通、教育等開支均會加重生活負擔,削弱年輕夫婦生育的意欲,反映經濟能力和居住環境均會影響個人生育意願。

3.政策:欠完善生育保障

在女性教育普及率愈來愈高的社會,生育政策欠友善會削弱在職女性生育意願,不少在職女性須面對產後無暇照顧和教育孩子的問題;社會福利保障配套是否完善、產假及侍產假日數是否合理、託兒服務是否充足、收費是否可負擔等都是女性考慮生育與否的因素。因此,缺乏完善的生育政策保障會降低夫婦生育意願。



少子化引起的社會問題

影響:

1.勞動力不足削競爭力

勞動人口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力量,一旦青年人口比例下降,會導致社會整體生產力下降而使經濟規模縮減,削弱競爭力。根據政府人口發展趨勢預測,香港的勞動人口將持續下跌至2026年的359萬,約324萬人不再參與經濟活動;到2036年,每三個人中便有一人為長者。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跌導致新增勞動力不足,無法填補勞動市場的缺口,加劇勞動力供求失衡,降低競爭力。

而少子化伴隨的老齡化問題亦會日漸加劇,由於長者的消費力較中青年低,或會拉低社會整體的消費能力。有學者指,近年日本經濟增長緩慢其中一個主因便是人口老化,長遠會窒礙社會的經濟增長。

2.社會福利開支壓力加劇

低生育率加速人口老化,使社會供養比率上升,增加社會福利開支,影響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就香港情況而言,勞動人口供養老幼的負擔日益沉重,由2016年約每五人供養兩人,到2066年增至供養四人;社會對安老服務、社會保障、醫療服務等的需求將會大增,進一步加劇社會福利體系的負擔,影響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限制社會其他方面的經濟發展。

再者,長者貧窮問題亦將會在少子化和平均壽命增加的趨勢下進一步惡化,因此,若無法提高生育率,將對社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

3.改變產業結構

因應新生嬰兒數目逐步下跌,未來兒童及青少年的人口將會減少,與之相關的產業將會受到影響,例如適齡學童減少會降低對教育服務的需求,導致學校收生不足、教師過剩的問題,長遠甚或要調整教育制度及資源分配,以配合少子化趨勢,無疑影響社會穩定。

此外,由於人口結構轉變,醫療護理服務及銀髮產業等,亦要相應加強發展。

Mindmap:「少子化」的成因與影響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甚至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面對生育率低的問題,各地政府均通過不同方法鼓勵生育。例如俄羅斯設「母親基金」,對生育第二個以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提供補貼;美國亦設有「健康婚姻方案」,鼓勵未婚生子的男女結婚,一年平均開支達一億五千萬美元;丹麥法律規定,嬰兒出生14周後,夫婦雙方各有32周的「父母假」,更可自由安排休假日子。

不過亦有學者指出,鼓勵生育不能只以福利政策出發,好像日本亦提出了各種生育福利政策,卻未能解決多年生育率低迷問題。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產生變化,使許多人選擇不婚、不育,因此要着重建立家庭價值才可真正提高生育率。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報道

多角度思考

1.
試描述資料A所示「2018年全球部分國家/地區生育率」的差異。(4分)

2.全球生育率均有下降趨勢,你認為各國家/地區可如何提高夫婦生育意欲?試提出三個可行的措施。(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全球生育率最高的兩個國家/地區均為非洲國家,依次為尼日爾及安哥拉,達6.35和6.09;而生育率較低的大多為已發展國家/地區,其中新加坡生育率最低,僅得0.84,其次為澳門和台灣,分別為0.95及1.13,而香港的生育率則排行尾四,平均每名女性生育1.2名孩子。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措施一:直接補助家庭,如增加撫育子女免稅額、設立生育津貼,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措施二:增加家庭友善和婚育政策,如增加資助幼兒服務名額、延長有薪產假、加強家庭友善僱傭安排,包括實行彈性工作時間,讓女性可以專心育兒;措施三:增加對家庭重要性的宣傳,如向年輕人灌輸傳統家庭觀,向他們推廣養育下一代對穩定家庭關係的作用等。)

學習工具

人口少子化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全球生育率愈來愈低,不少發達國家或地區均面臨少子化的問題,包括大部分歐洲國家、韓國、日本,以及香港等。造成少子化的因素包括人口死亡率降低、避孕知識和工具愈趨普遍、婦女教育和工作機會增加等。

少子化現象對社會發展有利亦有弊,萎縮的人口規模除了會對經濟增長、社會發展、文化活力等造成潛在負面影響外,另一方面卻可紓緩一些因人口膨脹帶來的問題,例如對全球糧食和水資源的需求,解決自然資源不足的困境等。

議題相關單元

今日香港
全球化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持份者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年輕夫婦
‧經濟學者
‧長者
‧勞動人口

相關概念

少子化 Low birth rate


意指社會整體出生率下降,使老齡人口的比例上升、幼年人口比例下跌的現象。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平均出生率低於2.1以下,其人口總數便會開始萎縮,長遠會導致勞動力不足、社會撫養比率上升等社會問題,對社會的人口結構、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不過,亦有意見指少子化有助調和全球人口比例,紓緩因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問題。

關鍵詞

‧人口老化 Ageing population
‧獨身主義 Individualism
‧晚婚化 Late marriage
‧性別角色 Gender role
‧人口政策 Population policy
‧供養比率 Dependency ratio
‧家庭觀念 Family concepts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世界人口展望報告》
https://population.un.org/wpp/Publications/Files/WPP2019_Highlights.pdf

載自2020年5月11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銀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