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諫太宗十思疏〉(節錄)魏徵

2020.05.05
23292 23292

文言文閱讀理解

〈諫太宗十思疏〉 (節錄)魏徵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①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②之重,居域中③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④而自牧;懼滿溢⑤,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⑥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⑦,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⑧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⑨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⑩,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註解

  1. 固:「使……穩固」,意即必先使它的根穩固。
  2. 神器:指帝位、政權。
  3. 域中:天地間
  4. 謙沖:謙虛
  5. 滿溢:自滿驕傲
  6. 三驅:狩獵時雖然三面驅趕,但會讓開一面,讓獵物逃走。意思是不要趕盡殺絕。
  7. 壅蔽:壅,堵塞。意即耳目蔽塞、蒙蔽。
  8. 黜:排斥、摒棄、斥退。
  9. 謬:胡亂
  10. 松喬之壽:神話中仙人赤松子與王子喬,指長生不老。

 

練習題

1. 試解釋以下畫上橫綫的字詞:(10分)

  1. 其泉源                _________
  2. 人君神器之重              _________
  3. 則思謙沖而自牧              _________
  4. 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          _________
  5. 能而任之                _________

 2. 試語譯以下句子:(3分)

  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據〈諫太宗十思疏〉內容,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6分)

 

正確

錯誤

無從判斷

a. 作者論述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而進諫的對象就是國君。

b. 全篇以「思」字作為貫穿行文綫索,脈絡分明,條理清晰。

c. 文章最後一句「虧無為之大道哉」,所表達的就是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

 4. 以下哪項不是作者在文中對唐太宗的勸諫?(2分)

〇A.居安思危

〇B.戒奢以儉

〇C.孝悌忠信

〇D.任用賢良

 5. 文章第一段透過正反論述說明甚麼?試闡釋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第二段中,魏徵勸諫唐太宗治國要「十思」,試按內容作歸納分類,並略加說明在內容上如何與第一段互相呼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a. 疏通
    b. 掌握
    c. 自我約束
    d. 打獵
    e. 選拔
  1. 根不穩固卻希望樹木長得高大,德義不篤厚卻要國家安定
  2. a. 正確
    b. 正確
    c. 錯誤
  1. C
  2. 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要「木茂」就必須「固其根本」(1);要「流長」就必須「浚其泉源」(1),再從反面論述不這樣做的危害(1),作為一國之主的帝王,身負重任,就要在安樂時想到危難(1),盡量避免奢侈,要提倡節儉(1)。不然的話就會做出「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一樣的愚蠢事(1)。
  3. 作者便向唐太宗提出「十思」的建議,可歸納成五個重點,分別是知足知止(1)、謙沖包容(1)、節遊勤政(1)、納諫黜惡(1)和賞罰公正(1) 。「十思」是作者前文提出的「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具體內容(0.5) ,使得文章前後呼應,環環緊扣,充分表達了作者進諫規諷的本意(0.5)。

 

語譯

  臣聽說:希望樹木長得高大,必先穩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流流得長遠,必先深治它的泉源;想要國家安定,必先累積德義。泉源不深卻希望河流流得長遠,根不穩固卻希望樹木長得高大,德義不篤厚卻要國家安定,臣雖是愚笨的人,也知道不可能,何況是明智的人呢?天子居人君的重位,領有天下的疆域,就該累積德義如天一般高,才能長保無窮的福祉。若不知居安思危,節儉戒除奢華,德義不篤厚,不能克制情感慾望;這好比砍伐樹根希望樹木茂盛,堵塞泉源卻希望河流長遠一樣啊!

  作為國君的人,如果見到喜歡的事物,就該想到以知足來警戒自己;打算有所作為,就應想到適可而止來安定人民;擔心位高勢危,就該想到謙虛自我修養;懼怕自滿驕傲,就該想到江海居下才能容納百川;喜歡田獵,就該想到以三面驅射為限度;憂懼鬆懈怠慢,就該想到有始有終;顧慮耳目蔽塞,就該想到虛心接納臣民的意見;擔心奸邪進讒,就該想到端正己身以斥退惡人;施恩時,就該想到不要因一時高興而胡亂獎賞;行罰時,就該想到不要因一時惱怒而亂用刑戮。綜合這「十思」的工夫,是用來弘揚上述眾多的德行。選拔有才的人而重用他,擇取良善的話而聽從它;那麼智者施展他的謀略,勇者竭盡他的才力,仁者傳布他的恩惠,信者獻出他的忠誠。文武百官爭相效命,君臣之間相安無事,可以享受逸遊的樂趣,可以怡養赤松子、王子喬般的高壽,悠閒彈琴、垂着衣裳拱者雙手,不必多言能治化天下。何必勞苦自己的精神,代替屬下管理職務,勞碌聰明的耳目,損害清靜無為的至道呢?

文:時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