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校本試題練習:教育推廣保育最有效?

2020.05.04
23265 23265

試題解讀

上期與大家討論過有關內地申遺熱所引起的爭議,今期繼續以此為題,深入討論「申遺」是否保育文物的最佳方法,針對的題型為卷二的12分比較題。



資料

自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促使社會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教育的工作。同年,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頒布《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當中提醒國民「保護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塗刻、不攀爬觸摸文物、拍照攝像遵守規定」等。

1992年獲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湖南張家界風景區,已成為舉世知名的景點,荷里活電影《阿凡達》也曾在此取景參考。可惜景區於2012年檢討中,又被發現「推廣普及科學知識不足」,即在教育遊客上着力不足,而再次被黃牌警告。

資料來源:綜合報章資料

問題

有人認為,「教育推廣是改善文物保育的最佳方法」,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12分)



部署

‧針對討論教育推廣是否改善文物保育的最佳方法,並充分比較及批判考量宣傳與其他措施的成效;

‧根據中國現時情況,充分理解及恰當運用有關知識及概念(例如:知識水平、習慣、阻嚇性、阻力、誘因、文化意識等),並運用準則。可比較項目如下:

~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成世界遺產;
~經濟誘因;
~立法等。

建議答案

★同意論點

根本性:教育推廣是一個從人心根本改變的方法,令人民更為主動及積極地保育及珍惜文物,使文物保育成為他們內化的行為,比法律規定這些外在的規範更能長久的改善文物保育。

可行性:教育推廣所需的資金成本及對人民的生活影響都比較低;相反,申遺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影響人民生活,因此前者會較後者少持份者矛盾。

副作用:教育推廣不會強行改變文化遺產,包括其外觀及文化內涵,並不如申遺或經濟發展須要改變文化遺產,避免了損害文物等副作用。

★不同意論點

即時性:教育推廣所花的時間較長,在民眾對文物保育意識不高的情況下,教育不如立法規定能在短時間內可執行,並能立見其效,起到阻嚇作用;要保育一些危在旦夕的文物,教育不如立法有立竿見影之效。

成效的可量度性:教育推廣成效不顯著及難以量度,而且不保證能達到預期效果,亦難以判斷是否利用教育推廣達到了保育目的;相反,申遺及法規,有清楚的標準及指引,能評估措施成效,可進一步針對性的改善問題。

經濟效益:教育推廣對民眾而言缺乏誘因,出現不少民眾知其理但行為未能配合的現象,不如申遺及通過經濟發展來鼓勵民眾參與其中,從而提供誘因改善地方經濟,以改善人民收入來提供民眾的關注及投入度。

載自2020年5月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李維儉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