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首見「負數」 石油賤過水 湧現危機
2020.04.29通識概念
能源科技與環境
國際石油供應過剩,更出現庫存危機。上周一(20日)期油合約遭恐慌性拋售,驚現歷來首次「負油價」亂象,曾低見每桶負四十美元;據報沙特阿拉伯擬提前減產穩定油價,但期油於翌日繼續捱沽,六月紐約期油早段跌逾四成,見每桶十一點七九美元。油價跌至負數震驚市場,美股杜指開市曾跌超過五百點,其後跌幅略為收窄,標普指數及納斯達克指數,早段均跌百分之一點七。
彭博報道,油商正在為五月到期的期油尋找儲油地方,包括輪船、管道、煉油廠儲油罐、港口,以至火車車廂。據報美國幾乎所有陸上商業倉儲設施都已被預訂,而根據能源訊息署數據顯示,全球最大商業油庫的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其庫存容量約七億八千萬噸,在四月中已填滿七成,而按照每日存入六百萬桶過剩原油計算,將於五月飽和。
能源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分析師Artem Abramov形容,近期油價走勢猶如噩夢,並估計若油價長期處於每桶二十美元,明年將有五百三十三家勘探及生產公司破產,若進一步維持十美元,更有過千家面臨倒閉。
相關概念:
石油外交 Energy diplomacy
石油外交是能源外交的一種,是世界各國為了獲得充足和穩定能源供應而進行的外交比併。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太陽能、風能、水能)供應不太穩定,各國仍依賴傳統能源生存。但隨着全球疫情拖累世界運輸減少,石油價值大幅下跌,當中涉及沙特、俄羅斯、美國等多方面的角力。
能源危機 Energy crisis
意指由於能源短缺或能源分配不公平,導致能源供應緊張,使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而形成的經濟危機。在二十世紀中後期曾發生多次石油危機,並因此引發地域戰爭,全球石油產品價格上漲,隨之而來是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是次全球疫情導致石油價格下跌,世界公民可反思以能源主導的經濟系統,是否適合未來的世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Obstacl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能源價格,特別是石油的價格,是各國發展可持續能源的其中一個重要考慮。例如以選用電動汽車而言,因為其使用電能,可免於高油價之苦,並合乎「綠色生活」的原則,但隨着石油價格下跌,電動汽車的競爭性比過去為低。故此,價格是可持續發展的其中一個主要障礙。
載自2020年4月29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