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課本 前路難行?
2014.05.12電子學習是世界當前趨勢,電子教科書更被各地書商視為未來世界最大的電子書及閱讀器市場。不過本地的電子化教學仍處起步階段,教育局早前才終於發表了「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供學校在九月的新學年選用,可惜校方初步反應平平,本地的電子課本究竟在推行上遇到甚麼困難?校園內的電子化學習,未來又須要克服哪些障礙?
全球化+今日香港+公共衞生
主題:全球化帶來的影響與回應+生活素質+對公共衞生的理解+科學、科技與公共衞生
探討問題(按教育局指引)
‧全球化使文化和價值觀趨向單一抑或多元?帶來相互排拒還是融和、演進?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怎樣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
‧在公共生的範疇,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如何受不同因素影響及引發哪些議題?
‧科學與科技能否為預防和控制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法?
處境劇場:《打機借口》
地點:圖書館溫習室
弟︰(呵欠)好累,眼睛好痠,讀不下去啦。
兄︰誰叫你用平板電腦溫書,眼睛不痠才怪。
弟︰但學校的課本和筆記只有電子版,沒理由打印出來讀呀。
兄︰那沒法子,你調低一點熒幕光度,再下載一套護眼操做做看。
弟︰不用,我打一陣機馬上就好。
兄︰……
新聞摘錄
資料一
經過多年努力,教育局繼年前推出「教科書市場開拓計畫」,日前再出爐首份「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電子教學計畫的步伐終於邁出,售價亦平均較印刷課本平三成,但因出版商「跳船」者眾,電子課本的選擇有限,致令起步有點蹌踉,有待進一步的配套完善。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解釋說,電子課本的發展要寧缺毋濫及循序漸進,未來數月再有多三套電子教科書應市;而第二期編制的電子教科書亦將於二○一五至一七學年完成,供學校選用。另外,非市場開拓計畫下的機構,可於今年八月底前提交第一批電子教科書送審,亦即在確保質素的大前提下,有序增加電子課本的供應。
摘自2014年5月6日《星島日報》A12
資料二
今年由香港大學電子教育發展實驗室開發的iClass電子教科書項目獲得最佳綠色資訊科技獎銀獎。到底電子教科書與綠色資訊科技有甚麼關係呢?⋯⋯電子教科書可以部分代替傳統紙質書和工作紙,這樣就可以極大地減少書籍打印,即減少紙張和墨粉的使用,也就是間接的減少數木砍伐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以目前這用於港大的電子學習平台每年整體可以節省大約30噸紙,這個相當於避免砍伐540棵樹木,以及間接減少43.8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摘自2014年4月17日《星島日報》F2
資料三
首份「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終於出爐,但僅十六套書成功「上架」,選擇不多,學界反應冷淡。有中學坦言,「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畫」(EMADS)的開發機構已到校宣傳,惟認為該書的教學模式欠靈活,相信採用機會不高。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張勇邦坦言,書目表選擇不多,料學界未必普遍選用。「以小學中文科為例,僅一套書橫跨初小及高小,若選用後才發現有問題,須要轉書,豈非要重新適應?」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趙明則認為,普遍家長不反對學校選用電子教科書,但關注基建設施充足與否。
摘自2014年5月3日《星島日報》A4
相關概念: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
資訊科技令大眾的生活質素得到改善和簡化,令資訊流通更為便利。但對於因為經濟能力而未能享有同等資訊科技的人,等同失去透過資訊科技改善生活的機會,也無法透過資訊科技去獲取資訊和把資訊增值。因為使用數碼產品(如電腦)的機會不平等,令人與人之間在能力上構成的差異,稱為數碼鴻溝或數碼差距。
小資料:電子課本 全球趨勢
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近年已廣泛在世界各國應用,當中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的部分課堂。韓國從今年起,全國小學全面採用電子教科書,預計二○一五年全國中學教科書亦將全面電子化。
觀點與角度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陳建強:香港推動電子教材計畫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要壓抑教科書售價年年例加的風氣。在這方面,新的電子教科書計畫可說是成功的。出版商須履行二至四年的價格承諾,確保價格穩定,而在與印刷課本比較後,新學年的電子課本平近三成,個別更平近七成,可為整體課本市場創造足夠的減價空間。
前直資學校校長陳葒:未來電子教科書還會進一步發展,屆時學習擁有的資訊科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將有更大的影響⋯⋯中產家庭的孩子可以一人一部手提電腦,同時各自做功課;但基層家庭可能三兄妹共用一部PC,輪流用來做功課的話,最後一人要做到半夜。
香港真光中學資訊科技科主任夏志雄:(電子教科書)開發機構普遍將小學教科書的做法,硬套於中學教科書,令電子教科書猶如一個程式般運行,小學或會採納,但中學生較重多元發展,未必採納。
香港大學電子學習技術發展實驗室總監霍偉棟博士:電子教科書的發展不但為教育提供更多優秀的在應用和互動教材,同時也為香港的環保和綠色科技發展作出貢獻。
鳳溪創新小學校長李淑賢:學校參與了教育局資助的「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畫」,全校小二至小六已採用「一人一機」的電子書包,每人須花約四千元購置平板電腦。電子學習可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並大幅減低書費,例如小二至小六毋須買印刷課本,每學期只花數百元買補充練習,遠低於其他學校逾千元書費。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關於電子課本,今次一共有十六套電子課本成功通過質素評審。我強調電子課本有很多,電子書有很多,電子參考資料有很多,印刷課本也有很多,所以電子課本不是唯一的課本,但這對香港是重要的。因為在這個新世紀、新世界、新趨勢,我們希望更能透過現代科技幫助學生教與學,意義是在這方面。
學習教材
各界評價 毀譽參半
根據「觀點與角度」,在附表整理各人對課本電子化的意見。(理解)
多角度思考
1.現時香港在推行電子課本方面遇到哪些困難?(分析)
2.你贊成新學期開始,學校全面使用電子課本嗎?(評鑑)
建議答題方向
1.
‧ 電子課本的選擇不多,且質素參差,形式不夠多元化,未能善用電子書本身的互動特點,教材的質素將直接影響教學成效;
‧教師對電子產品的認識和接受程度不一,在教學模式上要重新適應,轉變過程難免可能影響教學質素;
‧基層家庭和中產家庭學生的數碼鴻溝問題將會愈來愈大;
‧電子課本引致的健康問題,例如影響視力、引致電腦綜合症等。
2.
贊成的理據︰
‧電子課本的書價可大幅降低,減輕家長負擔;
‧教與學的形式可加倍互動和多元化,令學習更靈活多變;
‧可隨時加入最新內容,令課程更緊貼時代需要。
不贊成的理據︰
‧損害學生視力,長期使用亦可能導致日常書寫能力下降;
‧電子化教學的成敗不在於電子課本,老師的教學模式如果無法配合,太倉促推行,反而令教與學出現更多問題;
‧貧困家庭難以負擔電腦或維修等費用,會令現時的數碼鴻溝問題更嚴重。
參考資料
網頁
‧教育局公布首批「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405/02/P201405020568.htm
‧英國與愛爾蘭就推行電子教科書的兩極看法
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1719
載自2014年5月12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