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落櫻繽紛四月天

2020.04.21
23152 23152

日本的四月天是櫻花季,即使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但日本人仍按捺不住熱愛賞櫻的心,早前於東京上野公園、代代木公園等都出現了賞櫻和野餐的人潮。步入四月尾聲,從南到北盛開的櫻花漸漸落盡,只餘下北海道的櫻花正含苞待放。古往今來,櫻花都是日本文化的象徵,與文史、經濟、社會各層面息息相關。


 

櫻花的種類

日本櫻花品種繁多,超過六百多種,若以花瓣的數目來區分,可以分為有五片花瓣的一重櫻、七至十片花瓣的半八重櫻、十一至六十片花瓣的八重櫻,以及有一百片以上花瓣的菊櫻。它們的花期和顏色各異,擁有獨特美態。一重櫻家族中的染井吉野櫻是日本最常見的品種,培育於江戶時期,為日本的春天點綴了淡淡的粉色。

櫻花和梅花花期相近,遊人一不小心便可能弄錯,但細心留意,便會發現兩者的不同。梅花的花瓣呈圓形,櫻花花瓣的尖端則有缺口,而且前者的花梗短小,一朵朵花蕾分開長在枝幹上,後者的花梗則較長,花朵像花球般盛放。

●染井吉野櫻

 

粉紅色的無限商機

櫻花季雖然短暫,但為日本帶來龐大的經濟收益,在二○一八年,約有五百萬外國遊客前往賞花,數字驚人。除此之外,櫻花衍生出無數商品,商戶紛紛趁着花期推出「期間限定」商品,星巴克每年都會推出櫻花飲品和隨行杯,各大便利店亦會售賣櫻花口味的零食,粉紅色的花瓣圖案無處不在,出現在服裝、文具和日用品上,佔領了人們衣食住行每個層面。每年的商

品設計不盡相同,俘虜一眾女性消費者,可說是相當成功的行銷手法。

●不管是本地人還是遊客,都會特地到便利店搜羅櫻花口味的零食。

 

櫻花外交

櫻花除了製造無盡商機,亦肩負起外交重責。一九一二年,日本向美國贈送了三千多棵櫻花樹,以示兩國友好,時任美國第一夫人和日本大使夫人更親手栽種了兩株染井吉野櫻於華盛頓潮汐湖畔。及後,第一屆國家櫻花節於一九三五年舉辦,現時華盛頓的國家櫻花節已是一年一度的春日盛事,約在三月尾至四月初,市內便會舉行大型節慶活動如巡遊、歌舞表演、展覽等,吸引數百萬遊客前往一睹櫻花的風采。

●潮汐湖畔的櫻花讓華盛頓得到賞櫻名城的雅稱。

 

古代賞櫻文化

雖然賞櫻已是現代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但在古代,賞櫻只是貴族的活動。在距今逾一千年的奈良時期,貴族於春色滿園的日子設曲水之宴,任酒杯隨水流飄浮,賓客在櫻花樹下飲酒賦詩,甚為雅致。及至平安時代,在庭園設宴賞櫻逐漸演變成貴族間的風尚。直至江戶時期,賞櫻才成為平民的活動,德川吉宗將軍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環境,在江戶城廣植櫻花。從此櫻花不再隱身在山野或庭園間,而是融入平民百姓的都市生活。

●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的「名所江戶百景」中亦繪有賞櫻的公園。

 

櫻花與文學

櫻花亦是文學作品歌詠的對象,無論是現存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萬葉集》,或是新海誠導演的動畫《秒速五厘米》,都能看到風姿綽約的櫻花。前者收錄了不少歌詠櫻花的古雅和歌,後者以櫻花落下的速度比喻男女主角之間無法跨過的距離,讓落櫻染上遺憾之美。可見櫻花在古典文學和流行文化中都佔一席位,已成為日本的文化符號。

●《秒速五厘米》中青梅竹馬的男女主角終究有緣無分。

 

詠歎櫻花縹緲

櫻吹雪的夢幻一瞬可遇不可求,平安時期的貴族菅野高世被此情此景感動,寫下和歌:「花從枝上落,飄散竟無常。花落隨流水,空如泡沫光」,詠歎了它的虛無縹緲。日本素有「櫻花七日」之說,意指櫻花雖美但稍縱即逝,若你也曾被落花之景觸動,便可算是領悟了「物哀」的意涵了。

 

寄語物哀之情

花卉是世間種種情感的寄託,西方國家為花朵譜上花語,中國亦以梅花、蓮花與菊花等象徵君子;古時的日本則視櫻花為武士精神的象徵,他們認為花期短暫,在最燦爛一刻凋落的櫻花,恰如在有限的人生中為國效力,甘願赴死的武士。民間有傳說指,原本日本只有潔白的櫻花,但武士在櫻花樹下自盡,櫻花樹吸收了鮮血後,才綻放出粉紅的花朵,為忠君愛國的武士情操渲染上幾分悲壯。

如今,武士時代早已結束,櫻花逐漸脫離了武士情操的象徵,而是體現了日本獨有的美學觀念──「物哀」。「物哀」是一種抽象的情感,簡單而言,可理解為對事物的敏感度。於日本文化中,「哀」並不全然指哀傷,而是包含了被觸動的意味。日本人深信落櫻能展現這種美學思想,不少人相信櫻花飄落的姿態比起盛開時更美,因為櫻花凋零時,花瓣隨風起舞,灑滿草地或河面,宛如雪紛飛,日本人更為這種美景賦予了「櫻吹雪」的美名。

●櫻吹雪的時候,花瓣鋪滿湖面,恍如仙境一樣。

文:盧乙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