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調查:七成人反對取消文憑試

2020.04.14
23089 23089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在本月四至七日,通過電郵向中學會員進行「中學文憑試安排後備方案」問卷調查,以了解在無法如期開考的前提下,學界對延後、取消及重讀三個主流後備方案的看法,共獲三千六百八十五個有效回覆,其中包括二百一十二名校長。

結果顯示,七成一受訪者反對取消文憑試,當中高達九成六人認為改以校內成績及校本評核等方法評估學生文憑試等級,公平性受質疑(1),近七成認為難以訂定具社會共識的成績評核方案,更有受訪者直言「根本沒可能」。另有八成二受訪者反對應屆考生重讀方案,原因包括涉及大量中學及大學的學校資源安排、難以解決兩屆中六學生卻無大學新生的問題及可行性存疑(2)

字詞解釋

(1)質疑:心中懷疑而向人提出問題。

(2)存疑:對尚有疑點的問題,暫時保留不加論定。

文化知識

科舉制度

疫情關係,本屆文憑試延期開考。文憑試於二○一二年舉行首屆考核,當中分數達入學要求的學生,可通過聯招入讀香港各大學。古代考核讀書人的制度,稱為「科舉」。

科舉制度是一種由朝廷開設科目,士人可以自由報考,主要以考試成績決定取捨的選拔官員制度。科舉制度創始於隋代,確立於唐代,而完備於宋代,又延續至元、明、清三代,至清光緒年間廢除,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

可是,由明代開始,科舉的考試內容陷入僵化,變成只要求考生能寫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實際學識,結果大部分讀書人為應考科舉,思想漸被四書五經及八股文所束縛,失去原本的意義。清代章回小說《儒林外史》及魯迅的《孔乙己》,都有提及科舉的遺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