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全民老年金 退休有保障?

2014.06.04
23 23

時事論壇

新聞事件

現時長者退休之後,生活大多依靠強積金、個人儲蓄、生果金或綜援過日子,但現行制度對低收入長者來說,連基本生活也難有足夠保障。扶貧委員會最近委託港大學者周永新研究不同的退休保障方案,再次引發社會討論退休保障問題。周永新稍後將向扶貧委員會提交報告,並建議政府可用「全民老年金」形式,向長者發放每月劃一的三千至四千元退休保障金額,但他同時承認,錢從何來是計畫關鍵。近數十年來,社會一直有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訴求及討論,何以一直未能成事?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名譽教授周永新:
強積金的原意是保障打工仔退休後的生活,但制度卻不能照顧所有退休人士,因此香港有需要設立另一套制度,解決長者生活問題。

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
強積金未能回應低收入在職人士或兼職婦女等的退休保障。政府其實不須要擴闊稅基,可以將2,200億元土地基金分期撥入全民退休保障計畫,並從每年的財政盈餘抽出5%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已經足夠應付。政府面對未來廿多年的人口老化情況,今天若不再處理,問題將會更嚴重。

《星島日報》社論:
要是政府推出全民老年金而要加稅,或者要勞資雙方再供款,都是由今天的打工仔為長者作出更多財政承擔, 當中肯定涉及不少爭議。既然社會有相當大的聲音,要求全民退休保障,把涉及的財政問題攤開來討論,尋求一條可行的出路,總比斬腳趾避沙蟲為好。

工黨主席李卓人:
民間團體三十年前已警告,單靠稅收是無法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退休保障開支,社會必須未雨綢繆,及早推行預先儲蓄式全民養老金制度。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 研究學系系主任周基利:
設立「全民老年金」計畫,不論是從稅收,例如增加利得稅,或是從強積金撥款而來,社會未有共識。建議計畫可以從較少的資助金額開始,又或將計畫年齡限制由65歲退至70歲等,相信能減少爭議。

社會民主連線內務副主席黃浩銘:
我們認為退休保障是每個港人的權利,正如教育、醫療等一樣,應由社會集體供款,承擔責任,不能靠強積金「自己食自己」。

多角度思考
1.為何香港遲遲未能設立全民退休保障?
2.你認為香港有須要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計畫嗎?

建議答題方向
1.
‧香港為了維持低稅率制度,一直較少對長期的福利開支作出承諾,以確保庫房穩健;
‧全民退休保障計畫的方案中,不少傾向涉及僱主、僱員和政府供款,當中受到商界反對,因為會增加經營成本;
‧社會對退保方案未有共識,例如劃一金額的退休金方案,有人認為有違公平原則。
2.
須要的觀點︰
‧現時有接近三十萬貧窮長者,但強積金不足以讓他們應付退休生活,令貧窮長者生活缺乏足夠保障,難以安享晚年;
‧現行的強積金保障不全面,例如不涵蓋低收入人士和家庭主婦;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該令每個公民的退休生活都有基本合理的保障;
‧現行綜援制度以家庭為申領單位,令部分長者被迫和家人分開居住,或寧願忍受艱苦生活而不申請;
‧出生率下降、港人愈來愈長壽,令勞動人口減少,供養人口增加,設立全民退保可減輕勞動人口愈來愈繁重的供養負擔。
不須要的觀點︰
‧現時已有綜援制度,可以加大綜援金額,幫助生活有困難的貧窮長者;
‧設立全民退保對政府是龐大的經濟負擔;
‧未來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減少,為應付退保的庫房支出,香港亦難以維持低稅率,可能要增加稅收,加重勞動人口負擔;
‧可以改良現行強積金制度,毋須另設退保計畫。

參考資料
‧退休保障
http://poverty.org.hk/taxonomy/term/23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
http://www.aup-hk.org/

載自2014年6月4日《星島日報》《S-FILE通識大全》

文︰何美樂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