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文憑試備戰玄機──前瞻高頻恒常議題:公私營醫療失衡

2020.04.01
22955 22955

識者生存

公共衞生





公私營醫療失衡是本港的恒常議題之一。早前,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香港再度成為全球男女最長壽的地區,有學者指出這有賴本港優秀的醫療系統;但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加上都市病普遍,市民大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所以,政府須積極研究不同方案來解決此問題。

醫管局最近的數據顯示,本港的醫生人手比例遠低於其他已發展經濟體,平均每1,000名人口只有1.88名醫生,反映整體醫生數目不足,再加上公營醫療系統的工作壓力,加劇公立醫院醫生人手荒問題。

醫療服務×自願醫保計畫

的確,醞釀多年的自願醫保計畫早前終於落實推行詳情,計畫旨在吸引中產市民購買醫療保險,讓有經濟能力的多一個選擇,通過自願醫保的經濟誘而選擇使用私營醫療服務,從而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非「人人受保」 效果存疑

長遠而言,此舉可釋放公立醫院現有的醫護人手壓力。但現時政府落實的自願醫保計畫未有設立「高風險池」和「必定承保」等要求,意味着保險公司未必會接受高齡,甚至長期病患者投保,有違政府起初承諾的「人人受保」。因此,現計畫對於一批長者、長期病患者,甚至罕見病患者而言,根本無助。當他們在現行的計畫下難以投保,加上他們亦難以負擔昂貴的私營醫療服務,故此必須繼續選用公營醫療服務。

因此,自願醫保計畫排除高風險人士後,只能吸引健康的中產人士投保。但值得留意的是,綜觀現時公營醫療系統中,高風險人士如長者、長期病患者等的醫療需求卻是最多。究竟自願醫保能否有效解決公私營醫療失衡問題,值得應屆考生思考。

醫療服務×輸入海外醫生

現時本港醫療系統面對的其中一項問題是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不足,因不少公營醫院醫生轉投私營醫療系統的市場。所以,有指政府須加快增聘海外醫生,以填補空缺,紓緩本港公立醫院人手荒的問題。

當有更多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市民到公立醫院求診時的診治效率定必大大提高。這明顯反映,增聘海外醫生來港執業能夠針對現時公私營醫療系統問題的根源——公立醫院醫生人手不足,屬於治標又治本的可行措施。

壓力難紓緩 人手荒持續

然而,就增聘海外醫生這項措施而言,這只是增加公營醫院醫生人手的供應,並沒有減少市民大眾對公立醫院服務的需求量。有在本地公營醫療系統任職的醫生指出,增聘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往往未能解決現時醫療系統的問題根源——公立醫療系統難以挽留人手,往往因為太多人求診。這亦是形成公私營醫療失衡的主因。

由此可見,急症室加價的措施相比起增聘海外醫生,更能夠針對問題根源。究竟增聘海外醫生這項措施能否有效解決公私營醫療失衡問題,亦值得考生加以思考。

載自2020年4月1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潘晨健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