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憑試備戰玄機──前瞻高頻恒常議題:香港電力市場
2020.03.18識者生存
能源科技與環境
環境局早年曾經就香港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展開公眾諮詢,在建議的兩個諮詢方案中,政府指皆能減少現時本港對煤、燃油的依賴。當中的方案一,通過向內地電網買電,將煤、燃油佔比大減至10%;至於方案二,則通過增加本港天然氣佔比來減低對煤、燃油的依賴。
值得應屆考生留意的是,對上一次文憑試應考有關本港能源結構已經是2014年,所以這恒常議題值得多加留意。
開放電力市場的爭議
雖然民間有不少聲音表示,政府開放電力市場可以引入競爭,參考本港電訊市場及專利巴士經營權,自開放市場後,其服務價格及質素都持續提高,有助改善市民生活素質。然而,政府發言人同時指出,參考不少海外國家自開放電力市場後,雖然電價有所下降,但電力市場的穩定性存疑。這反映在考慮開放電力市場時,其中一個首要考量就是電力供應的穩定性。由於本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並且屬於高度全球化的城市之一,所以穩定的電力是十分重要。
此外,綜觀本港兩家電力公司的供電穩定性高達99.9999%以上,遠較多個國家如:澳洲、英國為高,所以,政府擔心一旦開放電力市場引入競爭,能否確保一直以來的供電穩定性?加上市場上的經營者良莠不齊,若供電欠穩定性,這不但對民生造成重大影響,同時對本港經濟及國際形象造成沉重的打擊。
能源結構與可持續發展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市民毋須過於擔心向內地電網購電的方案,因為南方電網會持續增加水力發電及風力發電等潔淨能源的佔比,減少燃煤等高污染燃料發電。然而,不少市民擔心內地供電的穩定性。所以,大部分市民傾向支持方案二,認為增加本港天然氣佔比能維持可靠的電力供應,以及相對現時的能源結構,是較為潔淨。但亦有環保組織擔心,一旦增加本港天然氣佔比,本港需要覓地建天然氣廠,而日後的電費極受天然氣價格波動影響。
供應穩定 滿足生活及經濟需要
當全面檢視兩個能源結構方案後,考生可應用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分析。可持續發展泛指對社會、經濟、環境三方面呈動態平衡。就增加本港天然氣佔比這個方案,社會上較多市民大眾接納,這反映此方案相對不會引起太多不滿聲音,亦能夠給予市民大眾一定的信心──可繼續確保本港能源供應的穩定性,藉以滿足大眾生活所需及經濟發展需要,對推動社會與經濟之間的動態平衡有所裨益。
潔淨能源 可紓緩空氣污染問題
至於在環境上,雖然向內地購電可增加清潔能源的佔比,但綜觀近年內地空氣污染問題嚴重,全國多個城市都受到霧霾影響,難免令人對內地電網的潔淨性存疑。相對而言,雖然天然氣同樣會對環境帶來影響,但值得留意的是,使用天然氣所產生的空氣污染物仍然遠較燃煤以至石油為少。所以,發展天然氣相比起從內地電網購電,更加有利環境可持續性。
考量可行性 單一化與土地問題
另一方面,考生亦要思考向內地購電的方案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例如此方案毋須在港覓地興建天然氣廠,尤其是本港土地寸金尺土,近年港府覓地建屋已經十分困難,更遑論覓地建天然氣廠。而且,一旦本港增加天然氣佔比至近六成之多,這不但加劇本港能源結構的單一化,或不利環境的可持續性,同時亦令本港今後的電費極受天然氣價格波動所影響。
綜觀以上所述,建議應屆考生可多加思考香港能源結構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載自2020年3月18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