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杯蜜是煉過幾隻蜂的〉(節錄)林清玄
2020.03.17卷一白話文閱讀理解
〈一杯蜜是煉過幾隻蜂的〉(節錄) 林清玄
(1) 今年我路過小店,冬蜜已經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錢的時候才知道漲了一倍有餘,我說:「怎麼這樣貴,比去年漲了一倍。」照顧店面眉目清秀的國中小女生馬上應答道:「不貴,不貴,一杯蜜是煉過幾隻蜂的。」
(2) 這句話令我大惑不解,驚問其故。小女生說:「蜜蜂釀一滴蜜,要飛很遠的地方,要採過很多花,有時候摘蜜,要飛遍一整座山頭哩!還有,飛得那麼遠,說不定會迷路,說不定給小孩子捉了,說不定飛得疲倦,累死了。」聽了這一番話,我欣然付錢,離開小店。
(3) 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愛的小女孩說的話,一任想像力奔飛,也許真是這樣的,一杯在我們手中看起來不怎麼樣的蜜茶,是許多蜜蜂歷經千辛萬苦才採集得來,我們一口飲盡。一杯蜜茶,正如飲下了幾隻蜜蜂的精魂。蜜蜂飛來飛去,歷遍整座山頭、整個草原,搜集了花的精華,一絲一絲醞釀,很可能一隻蜜蜂的一生只能釀成一杯我們喝一口的蜜茶吧!
(4) 幾年前,我居住在高雄縣大崗山的佛寺裏讀書,山下就有許多養蜂人家,經常的尋訪,使我對蜜蜂這種微小精緻的動物有一點認識。養蜂的人經常上山採集蜂巢,他們在蜂巢中找到體形較大的蜂王,把它裝在竹筒中,一霎時,一巢嗡嗡營營的蜜蜂巢都變得溫馴聽話了,跟在手執蜂王的養蜂人後面飛,一直飛到蜂箱裏安居。
(5) 蜜蜂的這種行為是讓人吃驚的。對於蜂王,它們是如此專情,在一旁護衞,假若蜂王死了,它們就一哄而散,連養蜂人都不得不佩服,但是養蜂人卻利用了蜜蜂專情的弱點,驅使它們一生奔走去採花蜜——專情的人恐怕也有這樣的弱點,任人驅使而不自知。
(6) 但是蜜蜂也不是絕對溫馴的,外敵來犯,它們會群起而攻,毫不留情,問題是,每一隻蜜蜂的腹裏只有一根整刺,那是它們生命的根本,一旦動用那根螫刺攻擊了敵人,它們的生命很快也就完結了。用不用螫刺在蜜蜂是沒有選擇的,它明知會死,也要攻擊——有時,人也要面臨這樣的局面,選擇生命而畏縮的人往往失敗,寧螫而死的往往成功,因為人是有許多螫刺的。
(7) 養蜂的人告訴我,蜜蜂有時也有侵略性的。當所有的花蜜都採光的時候,急需蜂蜜來哺育的蜜蜂就會傾巢而出,到別的蜂巢去搶蜜,這時就會發生一場激烈的戰鬥,直到屍橫遍野才分出勝負——人何嘗不是如此,倉廩實才知榮辱,衣食足才知禮儀。
(8) 為了應付無蜜的狀況,養蜂人只好欺騙蜜蜂,用糖水養蜜蜂,讓它們吃了糖水來釀蜜,用來供應愛吃蜜的人們——再精明的蜜蜂都會上當,就像再聰明的人也會上當一樣。蜜蜂是有社會性的群居動物,在某些德性上和人是很接近的,但是不管如何,蜜蜂是可愛的,它們為了尋找花中甘液,萬苦不辭,裏面確實有一些藝術的境界。在汲汲營營的世界裏,究竟有多少人能為了追求甘美的人生理想而永不放棄呢?
(9) 舊時讀過一則傳說,其中有些精神與蜜蜂相似,那是記載在《輟耕錄》裏的傳說:「有年七、八十老人,自願捨身濟眾,絕不飲食,惟澡身啖蜜。經月,便溺皆蜜,既死,國人殮以石棺,仍滿用蜜浸之,鐫志歲月於棺蓋之;俟百年後啟封,則成蜜劑,遇人折傷肢體,服少許,立瘉,雖彼中也不多得,俗曰『蜜人』。」這個蜜人的傳說不一定可信,但是一個人的犧牲在百年之後還能濟助眾人,可貴的不在他的屍體化成一帖蜜劑,而是他的精神借着蜜流傳了下來。
(10) 蜜蜂雖不澡身,但是它每天咳蜜,讓人們在夏季還能享受甘涼香醇的蜜茶,在啖蜜的過程,有許多蜜蜂要死去,未死的蜜蜂也要經過許多生命的熬煉,熬呀熬的才煉出一杯蜜茶,光是這樣想,就夠浪漫,夠令人心動了。
(11) 在實際人生中也是如此,生命的過程原是平淡無奇,情感的追尋則是波濤萬險,如何在平淡無奇波濤萬險中釀出一滴滴的花蜜,這花蜜還能讓人分享,還能流傳,才算不枉此生。雖然煉蜜的過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要飛過高山平野,一定要在好大的花中採好少的蜜,或許會疲累,或許會死亡。
(12) 可是痛苦算甚麼呢?每一杯蜂蜜都是煉過幾隻蜂的。
練習題
1. 根據文章內容,將文章分成五個不同的部分,並填寫各部分的段落大意,完成下表。(10分)
部分 |
段落 |
段落大意 |
第一部分 |
a. 第___段 |
b.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第二部分 |
c. 第___段 |
d.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第三部分 |
e. 第___段 |
f.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第四部分 |
g. 第___段 |
h.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第五部分 |
i. 第___段 |
j.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作者引述《輟耕錄》裏的傳說,在文章內容上起了甚麼作用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在文中如何寫蜜峰的習性和人的德性都是很接近呢?請說明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據原文,判斷以下陳述。(4分)
|
正確 |
錯誤 |
無從判斷 |
a. 作者認同小女生說蜜蜂要經歷千辛萬苦才能釀蜜,因此認為蜜茶的價錢合理。 |
〇 |
〇 |
〇 |
b. 蜜蜂遇見蜂王後通常都變得溫馴聽話,甚至會聽從養蜂人的說話。 |
〇 |
〇 |
〇 |
5. 以下哪一項並不是作者在文中借物喻人的主要寫作目的?(2分)
- 讓讀者知道每一杯蜂蜜都是煉過幾隻蜂的。
- 點出蜜蜂的習性對人生的反思。
- 指出蜜蜂與人類習性的相似之處。
- 帶出人類與蜜蜂都要經歷過生活中的痛苦。
參考答案
1.
部分 |
段落 |
段落大意 |
第一部分 |
a. 第1-3段 |
b. 作者敘述路過小店買了一杯比去年漲價一倍的蜜茶一事,從而帶出一杯蜜茶是由許多蜜蜂歷經千辛萬苦才採集得來的反思。 |
第二部分 |
c. 第4-5段 |
d. 作者回想幾年前居住在高雄大崗山的佛寺時曾尋訪山下的養蜂人家,從而帶出自己對蜜蜂溫馴習性的認識。 |
第三部分 |
e. 第6-7段 |
f. 作者點出蜜蜂並非完全溫馴,牠們會在外敵來犯及所有花蜜都採光的時候變得帶有侵略性,從而帶出蜜蜂與人的習性相似。 |
第四部分 |
g. 第8-10段 |
h. 作者寫蜜蜂萬苦不辭地尋找蜂蜜,以及引用《輟耕錄》裏的傳說,帶出人與蜜蜂也可以為了追求甘美的人生理想而永不放棄。 |
第五部分 |
i. 第11-12段 |
j. 作者藉蜜蜂痛苦的煉蜜過程,抒發人在生命過程中追尋情感及理想時,同樣也要經歷過波濤萬險的感悟。 |
2. 《輟耕錄》裏的傳說是關於一位老人生前自願捨身濟眾,而死後國人用蜜糖沉浸其屍體,百年後被製成蜜劑治瘉他人傷患的故事(0.5分)。這個故事深化了作者認為人能為了追求甘美的人生理想而永不放棄的主張(1分),既突出一個人的犧牲,也帶出其可貴之處正是老人的精神借着蜜劑而流傳了下来,於百年後還能濟助眾人。(1分)這帶出了人的某些精神與蜜蜂相似的觀點,呼應文章的主旨(1分),並引出下文對人生的反思。(0.5分)
3. 作者先寫蜜蜂遇見蜂王而變得溫馴的模樣,而帶出專情的人也有任人驅使而不自知的弱點(1分);再寫蜜蜂在外敵來犯時變得具侵略性,從而帶出人有時需在選擇生命與維護自己權益之間作出取捨(1分)。其次,作者提到人有時甚至會像蜜蜂在所有花蜜都採光的時候攻擊别的蜂巢,意即人類會在倉廩不實、衣食不足的情況下,為了利益而攻擊别人(1分)。然後,作者寫養蜂人以糖水欺騙蜜蜂,帶出不論精明的蜜蜂還是聰明的人都會受誘(1分)。另外,作者在文末指出,蜜蜂萬苦不辭的採蜜過程與人類為了追求甘美的人生理想而永不放棄的情況相似,兩者同樣要經過許多的熬煉。(1分)最後,作者更表明即使蜜蜂死了,仍為人間帶來蜜茶;而人經歷痛苦後,即使自已已然犧牲,其可貴的精神都能幫助眾人。(1分)由此可見,作者認為蜜峰的習性和人的德性都是很接近。
4. a. 無從判斷
b. 錯誤
5.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