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文憑試備戰玄機──前瞻高頻恒常議題:全球環境問題

2020.03.04
22652 22652

識者生存

全球化




早前,一名瑞典環保女孩通貝里(Greta Thunberg)在美國國會呼籲議員聆聽科學家的意見,別只側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利益而忽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加上她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的演說,更加引起全球各地民眾的關注。她指出「全球各國的領袖都令人失望,現在年輕人已經覺醒,若你們再令我們失望,年輕人將永不會饒恕你們」。

全球環境問題亦是應屆考生值得留意的議題之一。所以,大家宜思考在全球化下,國際間多大程度能夠應對全球環境問題。

經濟全球化×環境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下,不少跨國企業為了增加利潤而物色更廉宜的代工生產商,根據尋底競賽、微笑曲綫的定律,將一些高污染的生產工序,交由有比較優勢的新興國家負責生產。以往不少跨國企業為了達致利潤最大化,選擇在生產成本較低及環保法規較寬鬆的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設廠,願意嚴格遵從當地環保法規的企業只屬少數。

企業社會責任 改善形象

然而,亦有指在經濟全球化下,不少跨國企業都面對激烈的競爭,因此近年愈來愈多企業提倡社會責任,即重視僱員權益及對環境的影響,以提高消費者對企業的正面形象,藉以增加銷售額,並且達致利潤最大化。當這些跨國企業打入全球各地的市場時,會向當地民眾灌輸環保意識,例如星巴克宣布停用即棄塑膠飲管;KFC、McDonald亦不會主動派發塑膠飲管,藉以正視塑膠海洋垃圾過多的問題。這反映跨國企業愈來愈重視環保,亦有助將這股「走塑」風氣帶到全球各地,實踐環境可持續發展。



政治全球化×環境問題

在全球化下,國與國面對不少跨國問題,例如:跨境犯罪、恐怖主義、領土糾紛等,單一國家難以有效解決這些全球問題,因而各地政府紛通過加入國際性政府組織及國際性非政府組織來達致全球管治。在政治全球化下,國與國會定期通過召開會議、簽署條約等來達致全球管治。以環境問題為例,聯合國會定期召開國際氣候峰會,並先後令多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協議》及《巴黎協定》等,藉此通過凝聚國際力量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發展中國家 增話語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前警告,一些世界文化遺產及名城,例如:比薩斜塔、水城威尼斯等將會受到全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重威脅。所以,近年全球各國愈來愈重視應對暖化問題,意識到其迫切性,當中尤以一些新興國家為甚;隨着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不斷提高,話語權日增,近年更積極肩負起大國責任,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確立領導者的角色,推動全球積極回應氣候變化問題。

然而,值得留意的是,近年不少反政治全球化運動的背後,都反映各地民眾不滿這些國際性政府組織及非政府組織缺乏約束力。不少傳統大國根本不重視國際性政府組織的規則,各自為政,只捍衞自身利益而非以全球利益為考量。

經濟大國 本土經濟優先

綜觀近年各國在國際氣候峰會上的姿態,足證發達國並無決心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如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了重振美國本土經濟,退出《巴黎協定》。據估計,如美國履行《巴黎協定》,將令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損失近3億美元及逾650萬個就業機會。這反映美國以本土利益為先,為推動國內就業而犧牲環境保育的全球公民責任。

就長遠而言,應屆考生可多加思考,在全球化下,國與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應對逼在眉捷的全球環境問題。

載自2020年3月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潘晨健老師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