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成首階段協議 貿戰暫休 重點解讀
2020.03.02封面專題
現代中國+全球化
「中美貿易戰」打了近兩年,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終於在1月15日於白宮正式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曠日持久的較量看似可以「中場休息」。中美簽署的協議內容包括美國減少對中國的經濟制裁;中國加大購買美國農業及其他產品,而雙方亦取消去年12月15日的加徵關稅計畫……令懸在兩國商界的心頭大石暫且放下。
中美貿易戰對兩國經濟、全球供應鏈乃至國際關係都影響深遠,兩年來打打停停多次喊休兵,到底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了甚麼?又有何標誌性的意義?近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對中國執行協議的能力又有否影響?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天我們踏出,從未與中國踏出的重要一步,邁向公平、互惠貿易,美中簽署歷史性首階段貿易協議,一同改正昔日錯誤,締造經濟公義、安全的未來,造福美國工人、農民、家家戶戶。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有利於中美兩國,有利於世界,這可以說明中美雙方,完全可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磋商找到有關問題的妥善處理和有效解決辦法。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關於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第一,這是好事,來之不易;第二,這是脆弱的「休戰」;第三,中美未來的和平共處格局是談不出來的,只能夠通過中國不斷做好自己的事情,讓我們的經濟不斷更強大,博弈出來。
歐盟貿易專員菲爾.霍根:我們看看實際取得甚麼具體成果,雙方仍有20%的關稅。這對特朗普總統所希望的競爭力和就業都沒有好處。我們會分析協議,如果協議存在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情況,我們一定會提訴。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第二階段協議將包括特定科技和網絡安全議題,並撤銷額外關稅,不過第二階段協議有機會再細分多個部分。第一步是專注於執行機制,同時第二階段協議讓中國有很大的動機回到談判桌,和同意接受尚未解決的其他問題。
協議內容
第一階段協議的五大重點
‧知識產權──中方承諾建立並實施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打擊盜版及冒牌貨品,以保障知識產權。
‧中方購買美國產品──中國確保在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增購總值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包括美國農產品、製造業、能源、服務。
‧技術轉移──中方承諾不會強迫在中國投資的外國公司,以技術換取批准進入內地市場。
‧匯率──中方承諾提高與貨幣議題相關的政策透明度,亦不以價格競爭目的而將貨幣貶值。
‧金融服務──中方同意向美國企業開放金融市場,其中包括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等;亦承諾向美國企業在電子支付、銀行服務、信用評級等方面進一步開放。
現況分析
協議的具體意義:暫緩糾紛
儘管中美雙方對首階段協議的具體內容各自表述,當中仍有不少分歧,但達成協議遠好過無協議,避免貿易戰繼續升級,亦防止持續惡化的經貿關係蔓延成冷戰,一定程度上緩和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和穩定了世界供應鏈。
然而,第一階段協議未能解決美國最在意的核心問題,例如中國對自家企業進行不公平補貼、使用掠奪性策略來取代美國的技術主導地位,以及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監視等議題。
所以,這個協議究竟是中美關係的轉捩點,還是下一場新的衝突前的緩衝期?大眾仍須審慎觀之。
面對影響
協議的潛在危機:經濟下滑
中國承諾在2020與2021年間,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然而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加速下滑,消費降級,對初級農產品的實際需求降低;加上中國爆發肺炎,北京當局為了控制疫情而封閉了城市的交通,暫時影響中國對農產品的需求。在內需疲軟的經濟背景下,市場一直懷疑中方能否履行第一階段協議的貿易承諾,加上現時美國仍維持對3,7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並表明於至少十個月後評估協議履行進程,才考慮是否寬減關稅。
由於第一階段協議的貿易協議於2月中旬生效,其中一條條款規定「如果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預見的事件」導致任何一方無法按時遵守協議,兩國將進行磋商。若然中國疫情持續惡化,中方或會提出磋商要求,故協議仍存在變數。
挑戰
何時會有第二階段協議?
美聯儲在協議簽署當天公布的調查顯示,初步貿易協議不會消除企業的擔憂,因為美國維持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直到兩國簽署第二階段協議。
然而,貿易戰中較容易達成協議的部分都已經談完了,第二階段協議涉及的內容將包括中國對國有企業的補貼、對高端製造業的產業政策等涉及中國經濟結構性的議題,兩國就這些問題恐怕更難達成共識。而中國能否遵守首階段協議及2020美國大選的結果如何,同樣影響第二階段的協議,因此外界猜測,第二階段的協議很可能視乎特朗普能否成功連任後才再開始談判。
Mindmap:中美貿戰首階段協議重點與意義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中美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預示相鬥近兩年的貿易戰暫時休戰,至於第二階段談判相信今年都不會有重要進展,皆因美國總統特朗普首要任務是年底總統大選,相信要待大選後,中美關係才會有新方向。
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重點,是中國在未來兩年向美國增購二千億(美元,下同)貨品或服務,美國則將去年九月向一千二百億中國貨加徵的百分之十五關稅,減半至百分之七點五,但前年中以來對另外二千五百億中國貨所加徵的百分之二十五關稅,卻沒有削減,對中國出口仍構成沉重壓力。至於美國原希望借貿易戰,建立美方監察中國政府和企業保障知識產權的機制、要求中國取消補貼高科技業、改革經濟體制等訴求,亦沒落實。中美對首輪協議並不滿意,為了休戰惟有暫時妥協。
資料來源:摘自2020年1月16日《星島日報》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A,你估計中國能夠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要求嗎?解釋你的答案。(6分)
2.參考資料B,你認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中美兩方,何者更有利?(10分)
建議答題方向
1.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則可。
‧中國不能達成貿易要求──第一階段協議要求中國在未來2年購買2,00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參考資料A,這要求是2019年數額的一倍,而2019年亦有下跌趨勢。而且中國近年經濟放緩,加上新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執行協議的能力令人質疑。
‧中國能夠達成貿易要求──中國加入世貿後,積極開拓多邊貿易。為了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貿易要求,可能會減少對其他國家的入口產品。而參考資料A,除了因為貿易戰以致2018-19年數字下跌外,整體外國入口需求都是上升,期望第一階段協議令入口數字重拾正軌。
2.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則可。
‧對中國較有利──美國要求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結束強制技術轉讓,以及開放金融服務業。長期而言,對於中國來看是好事,當自身改革難以推進時,需要外部挑戰來加速改革進程。
‧對美國較有利──協議將令美國對華貿易在兩年內增加2,000億美元,適用於製造業、農業、服務及能源業等,來減少甚至消除目前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除了加大採購美國農產品外,在多個與知識產權保護有關領域也與中方達成共識,促進兩國的公平貿易。
學習工具
貿戰協議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年初簽署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標誌着兩大經濟體長達一年半的貿易戰暫時休戰。然而,中國近年經濟放緩,加上新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執行協議的能力令人質疑。而且,最具爭議性的貿易議題,如中國對自家企業進行不公平補貼、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監控等等都未能解決。所以,第一階段協議究竟是中美貿易戰的轉捩點,還是下一場新的衝突前的緩衝期?全球仍須審慎觀之。
議題相關單元
現代中國
全球化
持份者
‧美國企業
‧美國農民
‧中國工廠
‧中國農民
‧各國工人
‧中美領導人
‧消費者
相關概念
貿易保護主義 Trade protectionism
貿易保護主義是一種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免受國外競爭壓力而對進口產品設定極高關稅、限定進口配額或其他減少進口額的經濟政策。它與自由貿易模式正好相反,後者使進口產品免除關稅,讓外國的產品可以與國內市場接軌,不用負擔國內製造廠商背負的重稅。
關鍵詞
‧關稅 Tariff
‧國家安全 National Security
‧中美關係 Sino-US relations
‧反制措施 Countermeasures
‧經濟全球化 Economic Globalization
‧進口商品 Imported product
‧雙邊貿易談判 B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
‧報復措施 Retaliatory measures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香港電台──中美貿易戰
https://www.liberalstudies.hk/topic.php?id=660
‧ 《中美貿易戰:一場沒有贏家的對決》
作者:朱雲鵬、歐宜佩
出版社:時報出版
載自2020年3月2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