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台灣大選後 分析網絡文宣戰

2020.02.17
22496 22496

封面專題

全球化



台灣的總統大選已經塵埃落定,最終由民調一直領先的民進黨蔡英文成功連任,得票超過817萬,是歷來最高。

在民粹主義興起、中美貿易戰和香港示威浪潮的背景下,令是次台灣大選更為矚目;而另一個焦點,就是韓國瑜和蔡英文兩大陣營的宣傳策略,前者有大量的「韓家軍」支援,後者則多與網紅合作,達到政治宣傳的目的。

網絡新媒體在現代政治的角色及輿論影響力愈來愈重要——今次大選,「空軍」(即網絡組織)的動員力遠遠比「陸軍」(即傳統的地方組織)大,可見通過網路新媒體進行宣傳和動員,將成為全球的風潮,可謂「得網絡者得天下」。

民進黨新聞輿情部發言人連翊婷:希望藉網絡新科技,將政績、政見,以及對未來的願景傳播出去。

台灣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日前在全國暨臺北總部成立時,有許多民眾在掃QR code要加入「小英總統」的LINE,當天就增加了2,000多個追蹤數。競選總部跟社群結合,把很多資訊融入,像是有一面電視牆,就是播放過去蔡英文在YouTube上製作的節目,同時也有融入臉書打卡點、IG社群牆。

台灣時事評論員王立:「網軍」可分為兩類:一是針對台灣政府和軍事單位,由中共軍隊負責的網絡攻擊;二是針對民間輿論,包括水軍洗版、帶風向、百萬按讚等,屬於中共統戰部門的專案和統戰計畫,由統戰單位將經費付給一些公關公司或網絡公司。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中國散播網絡謠言企圖干預台灣總統大選,影響力似乎不及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多管齊下取得成效,部分要歸功於政府和社交媒體fb與LINE合作。

台灣網紅波特王:曾與大陸合作方說明不要干涉創作內容,而今天他們不只干涉,還過頭了。重點放在「總統」兩個字都不能出現。每個月損失雖然不小,但我們真的跪不下去。

分析1:

善用社交平台 貼近群眾

是次台灣大選,網絡新媒體在政治宣傳造勢、基層動員及募款能力等方面的效果,遠超傳統方式,被指是蔡英文當選的一大關鍵。台灣約有1,900萬個fb使用者及830萬IG用戶,大多數人習慣從社群軟體來交流資訊。

蔡英文捉緊了新媒體快速傳播的優勢,加強在facebook串連、轉發,採取「多文發布」的功能;同時,她還非常注重拓展LINE、IG等社交平台,號召台灣民眾「要跨出同溫層」,結果短短兩天,其LINE的粉絲量就衝破20萬人,利用新媒體傳播迅速的影響力,以及與支持者互動,成功和年輕人拉近距離。



分析2:

夥拍網紅 開拓新票源

當網紅的觀看人數直逼傳統媒體,其影響力不容忽視;更重要的是,與網紅合作可以讓政治人物突破同溫層,接觸到一些平時對政治冷感的網民,開拓新的支持者和票源。

大部分網紅都是去政治化的人物,本身長期與一些去政治化的群眾建立了關係。網紅影片就像一個網絡聚會空間,政治人物每次出現在網紅的影片,就等於與其支持者見面溝通。過去幾個月,蔡英文的競選策略之一就是與網紅互動,例如曾邀請網紅「阿滴」上總統專機合拍影片,也曾參與諷刺類評論網絡節目「博恩夜夜秀」,通過與受年輕人歡迎的網紅互動,擺脫其嚴肅形象。



分析3:

視頻直播生活片段 形象親民

現在,台灣年輕人基本上只看手機上YouTube或facebook的直播。為了爭取年輕選票,政治人物都放下包袱,搖身一變成為網紅,拍片做視頻直播,而大部分內容都不涉及政治,例如介紹美食、分享生活軼事。例如蔡英文在其facebook上公布與蘇貞昌開會、吃滷肉飯的視頻,流覽量超過30萬次;又推出「小英去哪兒」系列直播,內容包括她去西門町逛街吃飯等日常生活內容,以輕鬆態度與大眾溝通,表現親民的形象,點擊量達60萬次。

據民調顯示,高達70%年輕人挺蔡英文,而今次台灣大選,29歲以下青年選民有311萬人,首投族多達118萬人,相信是蔡英文勝出的關鍵之一。



挑戰:

網軍與假新聞攻擊

顧名思義,網軍指網絡的軍隊,他們可能是自發組織、商業公司,甚至是國家組織,通常每到選舉就活躍起來,針對特定對象或事件在網上發文和「帶風向」,如散布假新聞或刻意抹黑等。

在台灣大選前夕,外國傳媒《紐約時報》和《時代雜誌》都有評論指出,此次選舉充斥惡意的假新聞、性別歧視和煽情演說。由於網絡傳播速度快,加上訊息真偽難辨,不少網民可能未分別真偽就大量轉發,藉此影響選舉結果。

Mindmap:台灣大選與網絡媒體的關係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中央社引述facebook方面回覆指,為確保選舉公正,facebook將在亞太區總部新加坡設立「地區性選舉中心」,成員來自數據科學、社群營運、工程、研究、法務等團隊。

facebook也將首度針對台灣總統選舉,特別在台灣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與地區性選舉中心共同監看平台,基本實現24小時運作,即時回應可能出現的威脅。上述業內人士還稱,facebook台北辦公室「戰情室」將包括facebook公共政策、政治廣告、內容審核、法務、系統安全等不同部門成員,全天候與中選會、執法部門保持聯繫。台灣各政黨及三位總統候選人團隊也會與facebook在台團隊全天候聯繫。

資料來源:2019年12月31日《端傳媒》

多角度思考

1.
參考資料A,試分析台灣大選與社交媒體之間的關係。(6分)

2.參考資料B及個人所知,你認為「政治網絡化」會對選舉造成甚麼影響?(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同學應從社交媒體的數字變化及大選結果,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
‧從資料A所見,無論是蔡英文還是韓國瑜,兩位參選人都利用社交媒體作宣傳,在去年9月至11月期間的粉絲數量都有所增長;
‧蔡英文在交媒體的粉絲數量增長數字遠高於韓國瑜,相信這也是蔡英文最後能夠成功連任的其中一個關鍵;
‧台灣約有1,900萬個fb使用者、830萬IG用戶,若捉緊新媒體快速傳播的優勢,便能夠打破「同溫層」,接觸更加多市民,特別是年輕人。

2.同學應該從正面及負面影響作分析,以下是一些建議方向:
‧正面影響:「政治網絡化」能夠接觸更多不同市民,促進公民覺醒及提升青年參與度,從而提高投票率。例如:只要是符合法定投票年齡的用家,都會在選舉當天的facebook上看到投票的提醒通知,並連結到中央選舉委員會為2020大選特別設置的網站,幫助選民了解投票方式及投票地點。
‧負面影響:政治人物過於投入網絡世界,或會給人「不務正業」和綜藝化的壞印象,有損其專業公正的形象;另外,和網紅合作亦有風險,若網紅有負
面新聞,可能會連累到政治人物。

學習工具

台灣大選 議題摘要




議題本質


通過觀察和分析是次台灣大選,可看到網絡新媒體在現代政治的角色及輿論的影響力,愈來愈重要;在政治宣傳造勢、基層動員及募款能力等方面的效果遠遠超過傳統方式,被指是蔡英文成功連任的一大關鍵。然而,亦要注意政治網絡化的反效果,特別是網軍和假新聞充斥,對民主選舉會造成負面影響。

相關單元

全球化

持份者

‧台灣政府
‧台灣選民
‧台灣網民
‧網紅
‧網軍
‧社交平台
‧中國政府
‧美國政府
‧香港政府

相關概念

網絡聲量 Volume of Internet


網絡聲量是以人工智慧分析社群網絡大數據,計算網民討論及新聞報道提及的文章則數,網絡聲量愈高,代表討論度愈高。網絡聲量可衡量一主題、人物、議題或事件,在網絡上的曝光度、能見度、討論度,以及擴散度等。同時,網絡聲量可以語意分析技術進行語意態度判斷和分析文章正負情緒,將內容區分成正面、中立、負面聲量,通過聲量類型,可進一步區分討論或評價內容的好感度,從而推斷出民意的支持傾向。

關鍵詞

‧網紅 Key opinion leader
‧同溫層 Echo chamber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網絡安全 Network security
‧言論自由 Freedom of speech
‧公民素質 Quality of citizen
‧社會政治參與 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
‧身分認同 Sense of identity

學生見解

﹙請填寫﹚

參考資料

‧ 《2020台灣大選》:網絡文宣大戰
https://news.rthk.hk/rthk/ch/component/k2/1501787-20200109.htm

載自2020年2月17日《S-file通識大全》

文:時光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