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肺炎」告急 香港抗疫不容緩
2020.02.12封面專題
公共衞生+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個案在內地愈來愈多,而中港兩地交流頻繁,港人在擔心「沙士」事件重演的陰霾下,一方面搶購口罩加強注意衞生自保,另一方面就期望政府能妥善把關和處理,遏止病毒擴散。隨着全球多地相繼出現相關病例,本港面對來勢洶洶的疫症時,究竟有甚麼抗疫辦法?
新聞資訊摘錄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本港昨天(五日)再確診三宗個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再推出抗疫措施,宣布自本周六凌晨起,所有從內地入境人士,包括香港、內地居民及其他旅客,須強制接受檢疫十四日。她形容,新措施嚴厲,相信可大幅減少跨境人流。林鄭又宣布,將即時暫停啟德郵輪碼頭和海運大廈郵輪碼頭口岸的出入境服務,另外會盡快成立超過一百億元的防疫抗疫基金,協助受影響人士。據悉,由於檢疫中心不足,港府預計遭強制檢疫人士大部分要家居隔離,違反檢疫安排的人士將負上刑事責任。
行政會議表示,支持政府作出果斷的措施,政府自從減少跨境口岸的運作後,內地和外國到香港的旅客已經大幅減少,但仍然有不少香港居民進出內地,相信新措施會進一步減少進出內地的人流,以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資料來源:2020年2月6日《星島日報》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一直堅持本港需要「封城」,提倡內地人士不能前來香港,現時政府政策力度仍然不足,同時推出時間亦太慢,惟總較之前的情況理想。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電子手環配合政府要求研發,須與指定手機連接使用,佩戴人士不得隨便脫下,若他們擅自離開家居、手環或手機被破壞,會即時通知警方及衞生署,致電要求當事人回家。政府亦已徵詢個人私隱專員意見,電子手環不具備GPS全球定位功能,不會收集個人資料,不涉侵犯私隱。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內地患者死亡率維持在百分之二至三,較沙士死亡率的百分之九點六低,因此本港有死亡個案並不代表疫症死亡風險增加,但WARS的惡化速度較沙士快,沙士病人由病發至使用呼吸機需時十一天,但患者只需七至八日。
對於非本土、由外地傳入的疫症,例如沙士、中東呼吸綜合症和最近爆發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香港可以做的只有「防」,在吸取2003年「沙士」一役的教訓後,香港現時用於防疫的措施是怎樣?
分析1
中港層面:通報機制
首先是要掌握最準確的資訊,才能採取適當應對方法,所以中港兩地的傳染病通報機制很重要,自「沙士」以後,中港設有互通安排:
‧2005年,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國衞生部及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簽署《關於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的合作協定》
‧2006年,香港與廣東省衞生廳和澳門衞生局簽訂《粵港澳三地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合作協議》
這些協約讓粵港澳三地每個月都互相交換有關須呈報疾病的資料,以預防傳染病。簡單來說,香港每月都會接到由國家衞生部發出的內地傳染病,及對公眾健康有重大影響的疾病爆發情況的資料,這樣,香港就能夠控制疫症在港傳播。
分析2
全球層面:基因庫平台
中國早前已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完整基因序列資料,上載至網上基因庫「GISAID」平台,讓全球各地的公共衞生部門、實驗室人員及研究員都能夠取得有關資料,作出研究和開發相關測試,以及追查病毒成因等。
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為該基因庫用戶之一,可獲得相關基因排序,可作快速測試,以應用於懷疑個案,及早得知是呈陰性反應或陽性反應,跟進處理。
分析3
本地層面:
‧入境量體溫:香港首要工作是把關——防止疫症從外地傳入本港社區,如為旅客量度體溫。
‧修例與呈報:港府在一月八日刊憲,將「嚴重新型傳染性病原體呼吸系統病」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條例》)附表1的法定須呈報傳染病,並修訂有關附屬法例。
根據條例,醫生如發現任何病人出現發燒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徵狀或肺炎病徵,並曾於病發前十四天內到訪武漢市(不論曾否到過街市或海鮮市場),都應通報衞生防護中心以作一步調查。而因應疫情蔓延,呈報準則亦由武漢擴大至湖北省。
‧醫院作準備:在得悉外地有疫症爆發時,為防患未燃,醫管局都會擬定好緊急應變計畫。舉例,在需要時可在每個聯網開設一所指定診所處理相關病人;又,提升實驗室的化驗能力,務求在廿四小時內得出快速測試結果;公立醫院亦儲備足夠三個月使用的保護裝備及五百張負氣壓隔離病牀,以便隨時接收傳染病人。
‧籲注意衞生:無論是政府和傳媒,都特別呼籲市民要注意個人衞生,如勤洗手、使用1:99漂白水清潔家居。其實經過「沙士」一役,港人的防疫意識已加強,早在武漢傳出不明肺炎消息後,已出現搶購口罩現象!
Mindmap:香港的防疫措施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湖北武漢爆發不明病毒性肺炎,香港人心惶惶,藥房出現口罩供應短缺,不少藥房甚至「坐地起價」,但仍不乏市民問津。
在九龍灣,有職員表示近日外科口罩需求大增兩至三倍,供應商暫時亦未有貨提供。在荃灣,有市民傍晚放工去藥房,盒裝已經售罄,買了2包成人口罩,已經是店內最後存貨,只剩下兒童口罩。
不少藥房就將口罩放在門口當眼位置,更炒高幾個價位,有兒童口罩售價被炒近4、5倍,成人口罩亦近乎1倍。
資料來源:「市民撲口罩高見500元一盒」2020年1月7日《星島日報》
資料B 「沙士後十年 港人衞生意識」調查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A,你認為港人對防疫知識的認知程度如何?(4分)
2.綜合資料,你會怎樣描述和解釋沙士後十多年間港人的防疫意識?試提出改善的建議。(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港人對如何防疫的知識頗充足,知道用外科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傳播,所以武漢傳出不知明肺炎疫情,人們第一時間就搶購口罩自保。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先描述沙士時期和十年後調查所得的現象,解釋隨着時間過去,港人的確在保持個人和公共衞生方面有所鬆懈,但是看見市面搶購口罩的現象,又反映港人對防疫其實頗着緊;新一代未經歷過沙士,可建議學校多作教育和宣傳如何預防疫症發生,讓大家都能共同努力維護公共衞生。)
學習工具
防疫措施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經歷過沙士肆虐的香港人都嚴陣以待,而為大家把關的政府又如何統領這場防疫戰?檢視現時採取的機制,有何改善之處?可做得更好的地方呢?延伸思考,港人的公共衞生意識和知識,在經歷沙士多年後有甚麼改變。
議題相關單元
公共衞生
今日香港
現代中國
全球化
持份者
‧香港市民
‧醫護人員
‧議員政客
‧來港旅客
‧藥房商戶
‧中港兩地政府
‧世界衞生組織
相關概念
基因圖譜 Genetic map
基因即遺傳密碼,大家對基因應該不會陌生,就是我們常說的DNA。如果再將基因拆解,我們就可以見到其組合和排列次序,這些組合被稱作圖譜。基因圖譜就像地圖,可以找出不同功能基因的位置。
人類固然有其基因圖譜,非生物的病毒也有, 只要將之拆解,就可以見到個別病毒獨特的基因排序,專家可以此為個別病毒引起的疾病製作測試方法,辨析是否由該病毒引致人們感染傳染病,以及追查病毒的源頭。
關鍵詞
‧冠狀病毒 Coronavirus
‧快速測試 Quick Testing
‧傳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s
‧刊憲 Gazette
‧健康申報 Health Declaration
‧呼吸道感染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經歷「非典後」的中港公共防疫反應迥異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1005004
‧03年沙士病人酒店「播毒」 09年豬流感全棟隔離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hk/1674817/即時-港聞-武漢肺炎-03年沙士病人酒店-播毒-09年豬流感全棟隔離
載自2020年2月12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