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傳統形式與核心價值 新春習俗 改頭換面?

2020.01.20
22402 22402

封面專題

現代中國+今日香港+全球化



農曆新年將至,不過今年缺乏了乾貨攤位的年宵市場、沒有花車巡遊、取消煙花匯演⋯⋯這些賀年活動,已舉行多年,儼如香港人的過節習俗。在廿一世紀的香港社會,還剩下甚麼新年傳統習俗呢?這些傳統文化在社會不斷發展和商業化的衝擊下,其意義猶在麼?

新聞資訊摘錄

香港人過農曆新年的傳統活動在迎接庚子鼠年時將有大變動,不僅舉行了多年的「行年宵」活動中的乾貨區被取消,只剩下濕貨區可逛;又無得觀賞一年一度的農曆年初一花車巡遊,因為被「升級」為新春嘉年華會;市民一度擔心賀歲煙花匯演是否有得「留低」,亦證實取消。

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聽眾:行年宵是傳統活動,雖然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年花⋯⋯但行花市不只是想買花,而是想享受一下氣氛,想好好過一個年⋯⋯想感受氣氛都不可以?

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農曆新年花車巡遊已舉辦了二十四年,加上來年鼠年,所以計畫將花車巡遊升級,變成由年初一至年初四舉行的大型新春嘉年華會,有表演、美食、大型裝飾擺設,讓大家盡情「打卡」。

旅議會主席黃進達:新春花車巡遊始終是傳統新春活動,期望可改地方舉行而不要取消,不過以新春嘉年華會代替花車巡遊是可以接受,因為氣氛好,相比花車巡遊只有一晚,嘉年華可連續數天,對遊客來說都是好事。

背景

過年習俗與現況

中國人過新年有哪些傳統習俗,同學可以由年尾(年廿八前)數到年頭(翌年年初五)嗎?大家不妨試試列出這段期間一些比較重要的過年習俗,然後想一想,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還有這些傳統嗎?不然,現在香港人又是如何過年的呢?



‧「接財神」是有人來你家拍門遞進寫上「財神」二字的紅紙,而你給予利是(內附金錢),喻意接過財神後,來年財源廣進,但是現代社會居住環境通常都保安嚴密,難讓他人輕易上樓逐家逐戶拍門;

‧「賣懶」是指小孩在年三十晚走到街上高喊賣懶,喻意送走懶惰,讓小孩子在來年更加勤快,學業進步,不過現今應該沒有家長放心讓小孩走上街了;

‧至於年初二外嫁女回娘家拜年,其實現在已無人拘泥於外嫁女兒一定要在年初二這一天跟父母拜年,總之回來就是好吧。

過年習俗都褪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會在香港漸漸失去嗎?假如大家從數字上數算,習俗項目在現今還有多少被保留被遵從,答案是令人沮喪;只是,這個問題的思考方向,應該是以習俗所反映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還有沒有被重視來作衡量。



分析

展現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

1.送舊迎新


香港人還是喜歡在過年前購買新衣新鞋,只要大家在商場或百貨公司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大部分商店都會在新春前來個大減價「助攻」促銷。此外,農曆新年前許多環保組織或屋苑都會有回收活動,讓大家送出舊物,迎接新春。

2.重視家庭


中國人傳統重視家庭,年三十晚要一家人吃團年飯,新年要跟親友拜年問安並送上祝福。今日的香港,人們重視家庭的傳統觀念一樣沒變,一樣會跟家人食團年飯,即使不一定跟傳統在年三十晚,也不一定在家裏,無論是中式鮑參翅肚,甚或是西式自助餐,最重要還是家庭成員相聚一起。

這個核心價值還見於團拜和港人新春外遊。現今,親友各散居住在不同地方,農曆新年要逐一拜訪並不容易,於是相約一天到茶樓餐館團拜,一次過互相拜年祝賀的情況愈來愈普遍。至於離港外遊,「避年」看似不重視新年,實際上不少人是幾代人一起舉家旅遊,只是換個地點團聚吧!

3.趨吉避凶

趁新春時節祈求上天祝福,趨吉避凶,這個想法可說是根深柢固,見於港人到黃大仙祠爭上頭炷香、到大埔許願樹拋寶牒,以及到沙田車公廟轉風車等等。此外,在家裏貼揮春和擺放年花,亦是祈福的表現。即使目前許願樹已換了一棵假樹、黃大仙祠亦用數碼靈籤管理系統、揮春擺設也變得卡通化⋯⋯傳統習俗滲透了商業元素,但反映的價值觀其實無變。



反思

新春習俗的社會功能


新春習俗一方面保留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另一方面對社會亦有其意義及功能。

‧民族認同:不少人會在新春期間穿華服,這個符號意義在於人們對中華民族身分的認同,某程度上加強了民族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推動經濟:農曆新年有許多賀年食品、禮盒推出,不少商店趁機大減價促銷;此外,又有賀歲電影上映⋯⋯促進市面上各行各業的經濟增長。

Mindmap:新春習俗在香港傳承狀況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



多角度思考

1.新春期間,人們都習慣在家放些「意頭」擺設,你認為傳統的擺設和資料圖片所見的,有何異同?(4分)

2.今日香港的新春擺設、用品等等設計和形象多樣化,卡通化的大行其道,你是否認同以這種做法來讓過年習俗可以被傳承下去?解釋你的答案。(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兩者都是以傳達美好的祝願、吉利的意頭等作內容,不過傳統的擺設顏色以紅和金色為主,主題多以金元寶、爆竹等作造型,相對以卡通人物作主題,色彩和造型比較單調和傳統,對兒童和年輕人的吸引力及不上卡通主題擺設。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提示:請思考商業化、重設計,外觀具吸引力,是否讓年輕一輩更易接受?可引用2010年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網誌所寫:「一個地方的文化傳承,離不開民間習俗的保存。習俗的失傳,就意味着文化傳統的遺失。一個地方發展緩慢的時候,習俗的演變也緩慢;發展一旦急劇起來,習俗就難免受到衝擊,以至有失傳之虞 。」再思考,只要核心的價值不被摒棄,外觀的改變是否可接受?)

學習工具


新春習俗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當大家正因為今年農曆新年的年宵市場失色、花車巡遊、煙花匯演取消而失望,慨嘆香港已沒有過年氣氛的時候,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的存在價值,從表面形式轉移至其所代表的核心價值;只要這些價值仍然被重視,無論以任何形式表達,都屬於一件好事。



議題相關單元

現代中國
今日香港
全球化

持份者

‧香港市民
‧年輕一代
‧商家
‧政府
‧節目策畫人
‧遊客

相關概念

庚子年

新春期間,平時大家所說的二○二○年,彷彿「消失」了似的,被「庚子鼠年」取而代之,並常見於新聞報道、電視節目和商店。

庚子是中國曆法計算而來,以天干和地支來為每一年編號,庚是「天干」,而子是「地支」。「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十個;「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例如從「甲子」年開始,下一年就「乙丑」、「丙寅」⋯⋯如此類推。西曆不會重複,但中國曆法則每六十年就會重複一次。

關鍵詞

‧傳統文化 Tradition Culture
‧核心價值 Core Values
‧傳承 Heritage
‧商業化 Commercialization
‧社會功能 Social Functioning
‧祈福 Blessing
‧民族認同 National Identity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中國人的節慶
https://www.chiculture.net/1302/html/1302festivals_a.shtml

‧《新年風俗志》
作者:婁子匡
出版社:台灣商務

載自2020年1月20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