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破壞環境 影響深遠 規範旅遊態度?

2020.01.15
22390 22390

封面專題

全球化+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新春期間,許多市民都會趁數天假期離港外遊,而各人去旅遊的心態均不盡相同,如有人想盡情吃買玩,有人為尋找刺激自我挑戰⋯⋯,早前就有多名遊客於遊覽紐西蘭活火山時遇到火山爆發而喪命。事件令人反思,去旅遊尋刺激的心態是否應該,但無論帶着哪一種心態外遊,都會為一地帶來改變和影響,那麼有辦法兩全其美嗎?

新聞資訊摘錄

紐西蘭懷特島活火山爆發,累計死亡人數達十九人。火山所在地是個私人島嶼,開展遊業已三十年,縱然是紐西蘭最活躍的火山之一,卻是一個旅遊勝地,每年均有大量旅行團和觀光航班造訪。是次火山爆發前十分鐘,仍有旅客被拍攝到在火山口附近行走。

澳洲墨爾本蒙納殊大學地球科學榮休教授RAY CAS:懷特島極其危險,隨時火山爆發,根本不應該允許旅行團每天帶人前往;而且當地火山活動的報告,其實缺乏適當的指引,大家應好好考慮如何理解和使用警報系統。

紐西蘭總理阿德恩:此次事故有沒有人要負責以及應否允許遊客赴懷特島旅遊,工作安全局將進行調查,可能需時一年,再根據調查結果決定是否對個人提訴訟。除了涉事旅遊經營者,遊客乘坐的遊船公司和懷特島的擁有者也可能受到審查。

旅遊網Blogger史提克利:社交媒體的流行,使冒險旅遊變得熱門,因為現在講究有圖有真相,人們追求冒險旅遊的經驗,然後通過網絡發相和影片「吹牛」,以顯示自己的厲害。

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的「全球觀光業道德規範」的理想境界(詳見「相關概念」),與現實中的運作一直都保持距離,或多或少因為旅客的旅遊心態,始終是為了自我滿足,這種帶點「自私」的動機,就為許多熱門旅遊目的地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綜觀大部分旅人的選擇,他們主要抱持兩類旅遊態度:①享受、吃好住好、觀光、購物;②尋刺激、冒險、大自然體驗。

分析1

旅遊態度①之影響

抱持這種態度的遊客是很受各地歡迎,因為他們來消費,購物、玩樂和盡情享受的心態會驅使他們闊綽地花費,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外匯收入。因此,各地方一般都會迎合和滿足他們的需求,甚至超乎所需,但對當地的影響亦不少。

‧本土特色減退

為迎合旅客需要,就會使當地出現改變,原來的模樣漸漸消失。舉例,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前的街道,在回歸初期大部分都是售賣中式明清家具的店鋪,各有特色,但隨着遊客愈來愈多,而他們都喜歡買些澳門特產手信如肉乾和杏仁餅之類,令現在街道兩旁的店鋪幾乎全是買肉乾和杏仁餅的店鋪了。

因着遊客人流眾多,一些連鎖品牌就進駐附近街道,雖然令到大三巴附近地方美輪美奐,但卻缺乏了原來的味道;而這個現象,在許多旅遊區都見到,如香港在內地自由行市道暢旺時,九龍彌敦道的金飾珠寶店林立。

‧破壞景點環境

旅客觀光時,多希望在一地留個紀念,但往往一些行為會破壞地方環境。舉例,旅客到台灣平溪放天燈祈福,但天燈升空不久便墜落附近郊野叢林,成為不可分解的垃圾廢物;又有不少旅客習慣帶走景點的沙石、花草做紀念,若人人如此,當地生態就受到不可挽回的破壞,早前內地山東省臨沂市的沂水溶洞,就有遊客拗斷並偷走需要四百萬年才形成的鐘乳石做紀念。





分析2

旅遊態度②之影響

通過一些地方的大自然資源達到冒險、尋找刺激、自我挑戰等目的,普遍受到各地政府歡迎,因為以大自然資源開拓旅遊業,基本上是無本生利,但其帶來的影響可以很嚴重。

‧驚險活動 危及性命

激流划艇、攀登高峰、行火山島等等旅行活動,既刺激又驚險,但過去一年都聽聞過不少相關意外的消息。除了紐西蘭懷特島火山爆發奪去多人性命,還有五月中旬到珠穆朗瑪峰登山者眾多致「大塞車」,排隊登山等候時間太長令登山者體力不支而導致十一人死亡;尚有許多零星傷亡個案,都叫人反思應否為了追求刺激而挑戰大自然,又應否為迎合這種心態而推廣冒險旅遊。

‧干擾大自然/種族文化

遊客到大自然尋刺激,或多或少都會對自然環境構成影響,好像珠穆朗瑪峰攀山季節過後,登山旅客就留下了五千公斤垃圾和八千公斤的排泄物,污染環境。另一個最新事例就是澳洲的烏魯魯岩(Uluru),這個當地著名的景點吸引不少旅客攀岩頂「打卡」,不過由於原住民部族阿南古人(Anangu)不滿遊客「踐踏」他們視為神聖之地,故在去年十月落實執行了禁攀令。



思考:

發展旅遊與保護環境


旅客想享受和體驗的心態,各地又想發展旅業促進經濟增長,那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否化解?大家不妨考慮以下點子:

‧由自己做起,加強教育,培養國民公德心;

‧完善法規,保護大自然和環境,並嚴肅執法;

‧資助、補貼、提供協助,讓當地人參與保存本土地道特色,例如在傳統的房屋經營民宿、售賣地道食物或手工藝品;

‧冒險之旅即使沒有被大規模推廣,亦總會有人前來挑戰,因此有關方面不如做好完善規範,例如經營者的牌照、導遊的資格,以及遇事的應對機制等等,全面做足安全措施和準備。

Mindmap:旅遊態度帶來的影響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要應對違規行為,最直截了當的方法,當然是加重罰則、加強檢控,令人不敢任意妄為。以土耳其為例,當地法律對部分石頭、錢幣出境有嚴格的限制,例如當地特產之一,可以製作成煙斗等物件的海泡石,就被嚴格禁止攜帶出境。如被發現,會被視作文物走私,單計2010年,與文物走私有關的起訴案件就有5,000多宗。曾經有中國遊客只因買了一塊石頭,就被指走私及限制離境。

除監禁外,加重罰則亦可體現於罰款額上,例如於2013年,美國夏威夷立法規定不得將當地的火山岩及黑沙等天然資源帶離當地,違者最高罰款10萬美元(約78.3萬港元)。另外,名列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位於英國南部多塞特郡的切希爾海灘,亦有法例禁止任何人士帶走當地著名的鵝卵石,違者將被罰款最高2,000英鎊(約20,220港元)。

資料來源:「嚴防天然資源變手信」2019年11月25日《星島日報》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你認為香港在防止遊人擅取自然資源的法規是否具阻嚇力?(4分)

2.就你在題1所言,你認為除了嚴刑峻法,還有甚麼有效可行的做法?(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相對外地的法規和罰則,例如資料中的土耳其、美國和英國(請列數據支持),本港的法規和罰則實在寬鬆和輕微,阻嚇性有限,有心人或會輕視之,甚或冒險一試。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認真執法。找出現時本港在有關方面的執法情況,例如有沒有主動的巡視監察、次數和人手如何等等,並作出改善的建議。)

學習工具

旅遊態度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因着紐西蘭活火山爆發令多名遊客傷亡事件,使人反思冒險旅遊的意義,引申不同的旅遊態度會帶來的影響,並思考甚麼才是恰當的應對方法。此外,亦延伸探討當一地以法規阻嚇旅客勿破壞自然環境的時候,應持怎樣的態度?

議題相關單元


全球化
今日香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持份者

‧各地政府
‧遊客
‧商人
‧景點居民
‧旅遊業界
‧保育組織

相關概念

全球觀光業道德規範 Global code of ethics for tourism


一九九九年,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通過了「全球觀光業道德規範」,獲得一百五十五個會員國同意,願意在發展旅遊觀光業時,確保社會、經濟,以及環境能可持續發展,保障旅遊業界得到權益的同時,要求業界要對消費者、環境和旅遊國負起應有的責任。

縱然這個法規沒有約束性,但亦有不少國家把規範演繹成法例,寫進法律條文中。

關鍵詞

‧冒險觀光業 Adventure Tourism
‧大眾化旅遊 Mass Tourism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本土文化特色 Local Cultural
‧天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預警系統 Early Warning System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從旅遊看全球化
https://m21.hk/lsonline/globalization

‧為甚麼紐西蘭允許旅客前往活火山?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91211/newzealand-volcano/zh-hant/

載自2020年1月15日《S-file通識大全》

文:許少媚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