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認為傳統老店應否刻意挽留呢?
2014.05.09卷四 口語溝通練習
題目
有人認為傳統老店的倒閉和消失是自然淘汰的結果,毋須刻意挽留。試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
在這價值觀與生存方式愈來愈單一的城巿裏掙扎求存,我們跟生活二字愈來愈遙遠。幾年前二百萬的上車盤,忽然間四百萬才叫上車盤,天價鋪租讓小商戶與老店全都結了業,連便利店與電影院都無法生存;港九各區的特色逐漸消失,全港都成了藥房,賣的藥卻不是給本地人,而是為內地旅客服務的,這些藥房,是毒死香港的毒藥房。
摘自2013年4月30日 《星島日報》 A10
資料二
看私人物業的出租鋪位。繼利苑粥麵專家等無數冰室、老店因抵受不住加租壓力而結業後,又有旺角瓊華小鋪被逼遷。單從要賺大錢的商業角度看,這些屬於幾代香港人的老店與蒲點,已無立錐之地。取代這片港式情味的,是以「賺人仔」為目標的連鎖店、名牌店。剛剛就有報章做過統計,說銅鑼灣做內地客生意的藥房,比便利店還要多。
摘自立法會議員梁家傑網誌
資料三
從前的人都因為無錢買真金,所以都會光顧朱義盛。但隨時代改變,朱義盛漸漸沒落。人們的購買力增加,光顧朱義盛的人和需求都愈來愈少,久而久之,朱義盛也因追不上時代結業。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分鐘。
討論點
.怎樣才算是自然淘汰?
.傳統老店的倒閉和消失是源於甚麼?
.刻意挽留傳統老店有何好壞?
論點參考
「式微」一詞令人傷感。某個行業某個工種某門課程曾經興旺過,一時熱鬧風光,但因時移世易,需求減少而風光褪盡、沒落甚至消亡,人為的感喟救不了它,相關政策對它的幫助也有限。說到行業式微,會想起傳統的家庭縫紉業,也會想到朱義盛的首飾製造業。曾在香港一時興盛的穿膠花,讓李嘉誠挖到了第一桶金,但在今天的香港已徹底消亡了。我們只能懷着一種對歷史的敬畏和感激告別這一切。
專欄作家 姍而
城市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必須的。一個社區的改變也象徵着一個城市的進步。城市發展的腳步誰也阻止不了,我們只能去適應這飛快的生活節奏。有人把香港店鋪消失歸咎於自由行,然而,即使沒有自由行,飛快的發展腳步還是會把這些擁有特色的店給淘汰掉,因為誰也不能阻止時代的發展。
專欄作家 黎燕敏
觀點舉隅
甲同學:社會發展是不等人的,傳統老店的倒閉和消失出於自然淘汰,是社會發展不能避免的一部分,雖然是傷感,但為了社會長遠的發展着想,我們沒有必要刻意保留。在自由市場裏,汰弱留強,生存不了的就代表它們競爭力不足,符合自由經濟法則。比如像老店朱義盛,就是因為行業追不上時代發展而結業,就算是刻意挽留,也幫不了甚麼,人改變不了潮流,就唯有順應潮流,懷着一種對歷史的敬畏和感激告別這一切。
乙同學:雖然老店朱義盛是一個例子,但市面上有更多老店是因為敵不過貴租和物價而倒閉。如不少老店食肆倒閉後,接手的卻是相似的連鎖食店,證明老店倒閉某程度上不是因為它們落伍了,是因為敵不過市場和資本壟斷。如是者,這並不是自然淘汰,我們便應該盡力挽留。過分相信自由經濟,只會忽略不能量化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對社會長遠的發展而言,禍害更大。
小貼士
掌握個人發言
在全組討論開始前,每個同學也會輪流發言一分鐘,別看小這一分鐘,運用得好,隨時是取高分的關鍵。同學們如果可以在這一分鐘扼要分享自己對題目的看法,解題方向和立論,則可令考官和其他同學了解你的立場,同時亦能在討論中作呼應,令結構更完整。其次,好好地聆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掌握各人的立場,有助於之後的討論中作更好的回應。
文:Ry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