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消費模式 網購大熱 商機處處
2019.11.11封面專題
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能源科技與環境
「11‧11」這一天對廣大網民的意義,就是一年一度的淘寶減價購物節,一天破千億的營業額足證人們多麼熱衷於網購。事實上,網購成了消費行為的新趨勢,但它的影響不僅僅止於商家和消費者,而是整個社會多個範疇的發展都漸漸被改變,包括我們的下一代。
新聞資訊摘錄
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十五歲以上、曾在過去一年作網上購物的人,在2018年有三成多(35.8%),約有220萬人,比2016年的170萬人(27.8%)增加八個百分點。
新傳媒集團調查報告: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網購不受地域、時間限制,更容易格價。有九成九的人(99.03%)表示滿意在網上平台購物,當中有八成三人(83.93%)認為網購沒有「看完不買」的壓力,所以認為網購有效提升快樂指數,令許多人(79.24%)感到滿足。
經營HKTVMALL的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整個消費者行為正在改變,三年內無人會落街買嘢!難道你喜歡拿着一包八公斤的米返屋企?可樂要見到實物才敢買?洗衣液要摸過先肯買?不會啊!
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香港人愈來愈習慣通過「淘寶」等平台在內地購物,因為近年香港的網上交易系統不斷進步,加上在內地網站購物較便宜,因而吸引到更多港人光顧。
背景:
成功打造「購物日」
十一月十一日本是個平凡的日子,但多年前被「淘寶」打造成網購特價貨品的節日後,成為大眾關注的大日子。去年的雙十一才開始兩分零五秒,交易額已衝破一百億元人民幣⋯⋯因此,說「淘寶」是網購的代名詞,一點也不誇張;再看外國的亞馬遜(Amazon),這個網購業的佼佼者,其創辦人貝索斯正是當今全球首富。 這些企業的成長、壯大,正正就是網購愈來愈流行的發展史。
現況:
數據顯示發展趨勢
以前要每逢聖誕、新年等節日,在節日商品化的影響下,才能見識網購的威力,如今網上購物愈見流行,其發展趨勢快速而且增幅大,且看看以下數據:
全球
據全球電商商業解決方案提供商Pitney Bowes發布的《2018年全球電商研究報告》(2018 Pitney Bowes Global Ecommerce Study),在訪問了全球十二個主要市場的一萬三千名消費者,及英美澳等共六百五十家零售商後,發現全球九成四的消費者都有網購經驗,三成五人至少每周進行一次網購。特別要注意的是,人們網購的頻密程度增加了,例如在美國,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綫上購物的人有百分之三十,較前一年的百分之十九大幅增加。
亞太區
根據Mastercard在去年六月公布的網上購物調查報告顯示,網上購物在亞太區已是大勢所趨(見下表):
影響:
網購帶動多元發展
去年底公布的PayPal香港跨境消費者調查顯示,2020年前,香港網購市場消費總額將達至五百五十四億元,而接近一半的受訪本港網購消費者表示,未來十二個月內將會提高網購消費額。
網上購物是大趨勢,愈來愈多商家和消費者的參與,使其發展亦掀動了社會的其他板塊。
經濟方面:
‧營商模式轉變,因為租或購置商鋪作為實體店,以及聘請前綫銷售人員已非必須,做生意的成本減少,更容易進入市場;
‧新職業隨之興起,例如協助產品推銷的網紅、KOL、YouTuber等;
‧因為消費行為改變,使既有行業得到了新發展,例如物流業不再只是協助廠商運貨給零售商,而送遞貨品給消費者的業務需求大增。
資訊科技方面:
‧網購依賴互聯網來運作,所以大眾對網絡服務的要求愈來愈高,包括要有穩定的網絡信號、快捷的傳送速度等等,因此,促使網絡科技的研發,好像5G的出現就使人十分期待;
‧網上付款是網購的重要一環,由於涉及金錢和個人資料,所以安全的網上支付系統成為近年資訊科技界努力開發的目標,例如本港金管局去年就推出「轉數快」(FPS),全面連接各銀行的實時支付平台,人們可以跨越銀行、時間限制去轉帳付款,方便不少網購小店的運作;
‧因為網購流行增加了對物流服務的需求,物流業亦致力研究科技在業務中的應用,例如以人工智能(AI)作存倉管理,或利用無人機去搬運貨品等等。
青少年成長方面:
‧從前商家喜歡找明星當產品代言人拍廣告,但今時今日,一般人亦有機會當上網界名人,通過推介產品賺錢,這個現象也影響了青少年的志向;樂高(LEGO)委託哈里斯民調(Harris Poll)調查在英美三千名孩童未來最想從事的職業,結果發現有三成的孩子想成為YouTuber,其次是老師(26%)、運動員(23%)、音樂家(19%)和太空人(11%);
‧至於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兒童志願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明星、運動員及遊戲設計師是兒童最心儀的職業,但亦有受訪者希望成為YouTuber及網紅,或許這就是現今兒童志願的新目標。
Mindmap:全球網購流行趨勢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台灣網購相當盛行,每年會使用超過8,000萬個電商物流包裝,也因此造成大量廢棄物,為了減少網購包裝使用量,電商平台紛紛推出環保包材,燃燒的時候可以降低30%排碳量,紙箱也變的更輕薄,要降低因網購包裝所造成的環境傷害。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網購一年營收超過1,600億,如果以單筆平均消費2,000元來算,1年至少產生8,000萬個物流包裝箱,不只包裝箱大量使用容易造成浪費,包材過多也常常讓民眾很傻眼。因此電商平台也從包裝箱下手,從今年雙11開始,全面替換成這一款特色主打100%回收廢紙張,油墨使用量也減少了60%,務求讓包裝達到最精簡。
資料來源:「電商推減塑環保寄件袋 燃燒可降30%排碳量」
2019年10月28日《東森新聞》
多角度思考
1.根據資料,網購盛行產生了甚麼問題?你認為這問題能夠解決嗎?(6分)
2.綜合資料內容並根據你的了解,香港現行的環保政策和措施足以回應你在題1所指的問題嗎?試提出一個解決辦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網購產品過度包裝,產生許多固體廢物。根據台灣的經驗,問題是可以紓緩的,例如使用較環保的包裝材料。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建議:從香港現行環保政策和措施入手,舉例:源頭減廢,思考能否有效處理網購包裝廢料?事實是,對於大部分由外地寄來的貨件,香港是無法規管其包裝是否環保,但在本地包裝的網購貨件,當局就可以利用宣傳、資助、增加費用等來促使商戶採用環保包裝。)
學習工具
網購趨勢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全球網購流行,其發展不但改變了人類的消費模式,更影響到一些行業和職業的盛衰,促進了部分科技的研發步伐,也激勵了新一代人的志向,當「萬象」都像快要「更新」,未來充滿希望的同時,大家也要反省,網購對我們環境帶來的禍害。
議題相關單元
全球化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今日香港
現代中國
能源科技與環境
持份者
‧網購店經營者
‧網民
‧金融業人士
‧物流業人士
‧資訊科技專家
‧網紅
相關概念
物流 Logistics
當你網購了一件產品,商戶把產品快遞至你手上,這就是物流嗎?錯了,這樣理解物流的概念就太狹窄。
物流是指社會整體的物資流動,包括了運輸、儲存、倉務管理、裝卸、包裝、加工、配送和訊息處理等,不同功能與程序的一個複雜過程。
關鍵詞
‧網購 Online Shopping
‧電子商務 E-commerce
‧過度包裝 Excessive packaging
‧節日商品化 Commercialisation of Festivals
‧固體垃圾 Solid Waste
‧網紅經濟 Influencer Economy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網購包裝災難,解決第一步在於重用?
https://www.cup.com.hk/2018/05/07/reusable-packaging/
‧《互聯網經濟的未來之路》
作者: 郎咸平
出版:香港中和出版
載自2019年11月11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