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智能手機令人害怕正面交流,窒礙社交?

2014.03.25
220 220

卷四 口語溝通練習

 

題目
智能手機的普及為生活帶來方便,當中各種「即時通訊軟件」的出現,更改變了人們溝通的方式。有人認為只消透過通訊軟件轉送一個訊息,便能與朋友們溝通,有利於社交,可是亦有人認為這些通訊軟件會令人變得害怕正面交流,反而窒礙社交,試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
智能手機能方便生活,但過度沉迷會帶來反效果。有調查發現,近六成中學生認為使用智能手機後,減少與人面對面溝通,部分青少年甚至會十二小時機不離手,溝通技巧變得生疏,至求助時只懂說單字表達意見。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賽馬會麗城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去年底訪問了九百四十五名荃灣區中三、中四學生;受訪學生最常用的是即時通訊軟件,然而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使用智能手機後,減少與人通電話及面對面溝通;有四成受訪者亦指減少了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令人際溝通技巧變得生疏。
摘自2014年3月14日《晴報》P08

資料二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轄下的賽馬會麗城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在去年十至十二月以問卷訪問逾九百名就讀荃灣區的中三至中四學生。調查發現,學生十分依賴手機的即時通訊及社交網站,一成半人更每五分鐘查看手機一次,不斷更新,但同時三成人曾因此產生誤會或不快,主要原因是文字語氣、無即時回覆對方等。
摘自2014年3月17日《星島日報》F01

資料三
《觸不到的她》
故事大綱:居於洛杉磯的菲奧多是個內向但感性的人,職業是專為不擅表達情感的人代筆撰寫情書信件。他迷上了新買回來的人工智能語音助理「莎曼珊」。「她」不只是電腦軟件中的一把虛擬女聲,更是一位有思想感情且親切有趣的朋友、甚至情人;他與「她」打破界限,非一般友情孕育出異想天開的愛情,更重新令對方學懂愛。

小組討論
試以5人為一組,準備時間10分鐘,每個同學輪流發言1分鐘,然後全組的討論時間為10分鐘。

討論點
.通訊軟件及面對面溝通各有何好處及壞處?
.造成溝通障礙的真正成因為何?
.可以怎樣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論點參考
利用App雖然不及用說話直接,但正因為文字訊息一來一回的溝通方式,令用家的思想和情緒多了點緩衝。另外,上一代習慣用書面語寫作,不習慣用口語字句;有時在短訊中用字太文雅令人忍俊不禁,氣氛頓時變得輕鬆,在不經不覺間紓緩了互相的緊張狀態。除了文字通訊和收發圖像,很多應用程式都加入了語音短訊功能,可以索性錄一段語音傳送出去就行了,既方便又快捷。社交網絡真是一件非常有用的工具,它的出現,除了讓你與朋友保持聯繫外,也能拉近家庭成員之間的距離,消除隔膜。
IVE(沙田)電子計算系教學助理 郭譽豪

智能產品最吊詭的地方,就是明明為了方便溝通,過猶不及,竟然反過來,窒礙了正常的溝通。同枱吃飯,大家各自WhatsApp,不算奇怪。最奇怪的,是明明人已在眼前,有話不說,互相WhatsApp!是情趣?抑或是言語貧乏?表情符號,要多傳神有多傳神。不只一次聽人說,若沒有了這些符號,我還真不知如何用文字表達同一感受。無障礙的世界,愈演愈烈。Android與Apple都在密鑼緊鼓研發智能眼鏡了。該不會有一天,我們在街上碰見,大家戴着巨型黑超,相逢應不識。
活道教育中心通識教育課程總監 黃明樂

觀點舉隅
甲同學:其實使用通訊軟件就有如寫信、傳電郵、通電話一樣,只是形式上的差異而已。現時有不少通訊軟件已設有錄音和錄像的功能,情況就如聊電話和面對面交談一樣「有傾有講」,亦一樣可聽到對方的語氣和看到對方的面孔,而且不像約會般要互相遷就時間。因此我認為通訊軟件不但不會造成溝通障礙,反之可以令溝通更方便、更快捷及更有效率!
乙同學:我認同使用通訊軟件能使溝通更方便和有效率,可是正因為這種方便和效率,令人不自覺地依賴了這些通訊軟件來溝通。長久而言,他們習慣了透過熒幕來溝通,反而變得害怕正面交談。就算視像聊天,亦不能如面對面般清楚地看到對方的肢體動作和微表情。因此我並不反對使用通訊軟件,但兩者之間應取得一個平衡,例如可使用通訊軟件約朋友出外聯誼,這既可使用通訊軟件的優勢,又可保持面對面溝通的機會。

小貼士
同學宜先清晰闡述使用通訊軟件的好處及壞處,再闡釋通訊軟件與溝通能力之間的關係,從而闡述自己對運用通訊軟件的立場。同學們在闡述時,可多舉日常生活的例子來作論據,例如使用通訊軟件與朋友約會的情況等等,但須注意例證與論點之間的關係,以免造成錯誤演繹。

文:Venu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