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油庫遇襲波及全球 反思能源供應風險

2019.11.04
21964 21964

封面專題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隨着全球減碳愈發迫切,以及能源技術不斷革新,替代能源佔全球能源比例逐漸提高,但石油在全球交通運輸方面的使用率仍佔近七成,因此石油市場一旦出現波動,仍會對全球能源供應造成不穩。

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早前兩處主要石油設施遭受無人機攻擊,導致全球石油供給出現缺口,國際油價一度上漲超過一成,中東緊張局勢亦因而加劇。事件對全球能源供應及經濟秩序造成何等程度衝擊?各地長遠又可採取甚麼措施應對能源供應不穩因素帶來的風險?

新聞資訊摘錄

沙特一所國營石油企業的兩處主要石油設施,包括位於東部城市達曼附近的全球最大煉油廠及胡賴斯油田,昨日遭到無人機襲擊,並引發爆炸,事件沒有造成傷亡。西方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稱,是次襲擊導致有關石油設施停運,使沙特每天石油產量減少五百萬桶,幾乎佔該國每日產量的一半,短期或對全球石油價格造成衝擊。獲伊朗支持的也門叛軍胡塞武裝組織承認派出十架無人機發動是次襲擊。

摘自2019年9月15日《星島日報》

國際能源署:正在與沙特政府以及其他主要的原油生產國和消費國接觸,目前市場可以供應充足的商業庫存,未來將密切關注沙特的局勢。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嚴厲譴責一切向全球能源供應發動的襲擊,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襲擊元兇是也門,伊朗才是幕後黑手!美國政府會確保原油市場穩定,必要時會動用戰略石油儲備。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伊朗並非今次沙特石油設施遇襲事件背後的策劃者,美國只是尋找對伊朗進行報復的藉口。

俄羅斯總統普京:相信沙特有能力填補因減產造成的原油供應缺口,若有需要,我們願意提供先進防空導彈系統,協助沙特防空部隊維護其領空安全,幫助沙特政府及其公民應對軍事威脅。

影響1:

產量受挫 油價上漲


石油是全球航運、工業生產等行業所依賴的主要能源,對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均起關鍵作用,原油供應短缺、地緣政治等問題引致的風險不容忽視。近日沙特兩處重要石油設施遇襲,嚴重打擊該地原油和天然氣產量,並刺激油價上升,為全球能源市場帶來陰霾。

沙特遭襲的兩處石油設施中,一處為全球最大的煉油廠,佔全球石油供應百分之七,襲擊引發的大火導致有關生產設施須要暫時停產,降低當地約一半的產油量,即減少約570萬桶原油,佔全球供應量超過5%,另外,沙特每日約二億立方呎的天然氣產量亦因此減半。

受事件影響,國際投資者憂慮全球原油供應不足,以及中東緊張局勢或持續惡化,刺激國際油價上漲近15%,足見是次襲擊對全球能源供應穩定的嚴重性。



影響2:

中東局勢緊張 衝擊供應量

中東為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生產區,但近年該地區之間的衝突不斷加劇,擾亂全球能源生產,令市場陷入混亂。是次針對沙特石油設施的襲擊,也門胡塞武裝組織承認責任,更揚言會擴大襲擊範圍,為沙特經濟封鎖和侵略也門的行為進行報復,進一步加劇中東地區緊張局勢。

事實上,海灣地區月前亦接連發生多國運輸油輪遭到攻擊起火爆炸,例如一艘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所屬的油輪,遭受攻擊起火爆炸,導致國際油價上漲。

由此可見,連串恐怖襲擊事件深化中東地區衝突,一旦發生針對石油設施的攻擊,將造成原油供給短缺,引發市場對中東地區潛在衝突的疑慮,不利能源市場的穩定發展。

應對措施:

1.建立石油儲備

能源戰略儲備可有效應對石油停產引致供應中斷帶來的衝擊,由於主要能源進口和出口國都坐擁龐大的石油儲備,可制衡國際市場油價,防止油價上升,例如沙特石油設施受襲後,擁有大量石油儲備的美國和日本均先後表示,必要時可協同釋出戰略石油儲備,可見建設石油儲備能有效保障全球石油市場供應穩定。

另外,石油儲備更可成為國家財政來源,一旦遭遇經濟危機,便可出售石油儲備,以解決財政困難,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例如目前擁有全球最大規模戰略石油儲備的美國,曾為了減少財政赤字,自1996年以來已三次出售有關儲備。

2.提高設施防禦能力

今次沙特石油設施遭受歷來最嚴重襲擊,對產油業造成了極大破壞,暴露了油田、煉油廠、港口網絡等石油設施的安全問題。此外,現時全球恐怖活動已成常態,有關工作人員和能源基礎設施的安全均受到威脅;因此,能源供應國有必要提高基礎設施的防禦能力,例如建立防空、反導系統等,以保護重要的經濟和石油生產設施和運輸通道,以應對海盜、恐怖主義、軍事侵略等對能源供應構成的威脅。



思考:

能源外交 穩定供應


全球石油資源多集中於中東、中南美洲、非洲等地,因此,加強與有關地區或國家的能源合作,有助維護能源供應和安全,如中國積極與中東及非洲石油輸出國如肯尼亞、伊朗等維持良好的關係,美國亦保持與沙特、阿聯酋等主要石油國的外交關係。此外,各國亦可合作開發能源、建設生產設施和運送管道等,以降低能源供應的風險和成本。

為了能迅速及有效應對能源危機及供應問題,各國亦可積極加入跨國能源機構,並通過多方協商,擴展能源供應網絡及解決跨國能源問題,以達致能源供求平衡及可持續發展。

Mindmap:全球能源供應風險與措施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國際能源署(IEA)今年8月發表報告,指由於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及中美貿易戰影響,全球貿易活動減少,石油需求增長亦趨放緩,加上各國近年積極開發新能源,對原油的需求減弱,挪威更有管理服務公司預測,石油需求將在未來數年內見頂,石油時代或會終結。有經濟專家表示,各種不確定因素容易為石油市場帶來衝擊,導致其價格上漲,長遠破壞全球工業經濟的良性發展。

近年各國政府如中國、印度為了增加能源多樣性,紛紛投放資金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並制訂以可再生能源主導的支援政策,如增加補貼、加快基建等,導致有關能源的發展成本漸具競爭力,加上全球減碳已是大勢所趨,長遠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需求增長將會進一步減弱。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章報道

多角度思考

1.
你認為哪些因素可能導致資料A顯示的全球主要能源需求增長趨勢?(6分)

2.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發展可再生能源能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不穩的問題」?解釋你的看法。(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全球主要能源需求增長較2011年以來增加逾一半:工業發展加速城市化;世界經濟趨勢強勁,跨地區的經濟及貿易活動頻繁,交通運輸服務需求增加;
‧天然氣為全球能源需求主要增長能源:各國近年主張以天然氣取代燃煤,如中國實施空氣污染政策,逐步降低工業鍋爐和發電廠的煤炭使用率;
‧可再生能源佔超過四分之一: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減碳已是全球共識,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長將會日益增加。

2.同學可以自由發揮作答。(同意:發展可再生能源可增加燃料的多樣性,令能源供應風險降低,能保障能源供應穩定,同時,天然資源發電亦是取之不盡,長遠有利發展可持續能源需求;不同意:相比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較難大量儲存和運輸,加上其生產成本和對技術的要求仍高於主要能源如煤炭、石油,一旦基礎設施受破壞,修復成本及難度均較前者大,增加能源供應不穩的風險。)

學習工具

石油危機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沙特國家石油公司兩處石油設施遭受無人機襲擊,導致該國石油減產,推高國際原油價格,事件反映全球能源供應穩定及安全性容易受地緣政治、恐怖主義等不確定因素影響。

隨着全球經濟蓬勃發展,加上工業技術水平大幅提升,人類社會對能源的需求日增。為了實現可持續能源發展,各國政府有必要制訂多元化的能源政策,並將能源安全擴展至能源供應鏈的各部分,大力提高基礎設施的防禦能力,才可維持能源供應穩定,以滿足未來的龐大發展需求。

議題相關單元

能源科技與環境
全球化

持份者

‧石油企業
‧石油出口/進口國
‧歐美國家領導人
‧國際能源組織
‧能源市場消費者

相關概念

石油儲備 Oil reserves


指為穩定石油供應和安全而儲存的石油,用以保障社會經濟安全和相關企業的利益。根據國際能源機構所示,石油儲備是指由國家政府、民間機構及石油企業所擁有的原油和主要石油製品的總量,可分為商業儲備和戰略性儲備,前者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經營安全性,後者則可穩定石油供給及市場價格,同時可作為一種外交手段,應對因經濟、政治、戰事等因素引發的石油危機,以維持社會安全和穩定。

關鍵詞

.石油危機 Oil crisis
.化石燃料 Fossil fuels
.能源政策 Energy policy
.能源外交 Energy diplomacy
.能源安全 Energy security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續能源 Sustainable energy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Global Energy & CO2 Status Report(2018年全球能源和二氧化碳現況報告)
https://www.iea.org/geco/

‧BBC中文網〈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特朗普在油價上的博弈〉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business-46463759

載自2019年11月4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銀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