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單輪車手 藝高人膽大

2019.10.29
21935 21935

人車合一娛樂運動兼備

  單輪車只有一個輪子、一對踏板和坐墊,驟眼望去,總覺比一般單車難操作。這項如同特技表演的新興運動,講求平衡力與膽量,近年卻有愈來愈多的挑戰者,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的單輪車校隊其中三名成員衝出香港,上月參加了在坎培拉舉辦的澳洲單輪車錦標賽,與其他國家的選手一較高下,更奪得多個獎項。

 

香港車手 衝出國際

  正當旁人還在思忖到底單輪車該如何平衡時,車隊成員張信謙、黃競賢和胡閔澄只消輕輕發力,便已一躍而上,開始在操場上飛馳,更不時站在踏板上滑行,彷彿人車合一,讓人目瞪口呆。三人都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的單輪車校隊(UAHKC Fukien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School UH Team)隊員,即使已升上中學,仍以校友身分出賽。隊伍成立近五年,十六位隊員由香港單輪車協會認可的教授帶領,挑戰這項新奇有趣的運動。

 

多元競賽種類

  別以為單輪車只是出現在馬戲團和雜技團的花式表演,事實上單輪車的競賽類別可多了,與正規運動一樣。一般來說,分為田徑和花式賽,前者有競速賽、跳高和跳遠等;花式賽則分為單人、雙人、小團體和大團體。此外,亦有單輪車曲棍球、障礙賽、極限賽和越野賽等。

●跳箱是極限比賽的一種。


膽識過人 鑽研技術

  當問到中二的黃競賢最喜歡哪項單輪車項目時,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喜歡比較刺激的。」他喜愛越野賽、跳高和跳遠等賽事,曾在競速賽時因未能把握好速度,以致摔下車子並扭傷手腕,花了三星期才復原,「教練曾說我有的是勇氣,但沒有技術。」他如今已不再是只有匹夫之勇的選手,而是愛發掘各項競賽的致勝之道,鍛煉技術。

 

默默耕耘的女將

  中一的胡閔澄比較靦覥,在師長口中是位堅毅的運動員。她表示:「我最喜歡團體花式,因為較多變化。」在剛過去的澳洲單輪車錦標賽中,她合共獲得七項賽事的冠軍。佳績背後亦有趣事,在五公里賽事中,她不經意地偏離了原定賽道,踩上了難走的沙路,幸好最後順利完賽。

 

配套發展不如外國

  初接觸單輪車時,中二的張信謙承認自己確實很驚慌,「一開始上車時會好驚跌下來,因為未能控制力度,不知道哪隻腳應該發力,控制不到車子。」他亦坦言,練習花式的過程枯燥,「曾斷斷續續花了一年來學習一個花式。」張信謙現在已是有國際賽經驗的選手,參加韓國安山獨輪車世界錦標賽時,發現當地的比賽場地很大,加上其他國家的選手的水平之高,讓他眼界大開。最難忘是外國的風氣和文化,「當地的場館十分歡迎單輪車手,不像香港,許多地方都不讓單車和單輪車進入。」


三大要素 缺一不可

  三人不時提到「膽量」、「平衡力」和「耐性」,這些要素都是學習單輪車的關鍵,若要精於此道,三者缺一不可。三位車手示範花式時,不時會「跌車」,但是都能迅速反應過來,重新跳上車,鎮定自若地繼續。相信他們會從跌倒中獲得領悟,成為更成熟的選手。

 

本地選手水準高

  儘管單輪車近年愈見普及,但本地的配套設施未及外國,不少場地都禁止單輪車進入,所以同學只能在學校與京士柏運動場內練習。縱然設施不足,但隊中學生的水平與國際選手相比,可說是「難分高下」,負責老師楊爾明表示,「澳洲的曲棍球、越野賽、極限項目較蓬勃,香港則是花式和田徑賽事比較蓬勃。」

 

高難度花式 歎為觀止

  同學可掃描QR Code,欣賞他們經長時間訓練而成的花式表演。


 

●三人的戰車:(左起)改裝過的粗胎車、花式車、競速車。

文:盧乙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