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經濟誘因推民間發電 「上網電價」成效難料

2019.10.23
21891 21891

封面專題

能源科技與環境+今日香港




能源問題關乎城市發展,香港本土沒有天然資源供發電,燃料依賴進口,並以煤、天然氣和核能為主;前兩者皆會耗盡且會排放溫室氣體,而核能雖可靠且發電成本低,惟核安全亦是公眾隱憂,發展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遂成國際潮流和解決能源問題的出路。

港府近年推出「上網電價」計畫,市民和私營界別自行以太陽能設備和風力發電後,可把電力售予電力公司。政策以經濟誘因推動民間生產可再生能源,中電截至今年七月底接獲超過4,300宗申請,然而投資回本需時,加上裝設太陽能板受地理限制、維修成本高昂、棄置後若回收不妥又引起環境污染問題⋯⋯種種原因或窒礙市民參與的動力。

香港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香港應善用公共空間裝置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施,無論是康文署管理的公園或戶外體育設施、房屋署管轄的公共屋邨、休憩空間,以至水務署轄下十七個水塘的寬闊水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潛力。

教育局:學校不可租借校舍,以讓第三方參加「上網電價」,以及不可通過向第三方分派收入的方式與他人合作參加計畫,包括接受政府經常性資助的學校、屬於非牟利的私立學校和幼稚園。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應對氣候變化、改善本地空氣質素都是政府積極推展的事項,政府和兩電已商討了一段時間,通過新的《管制計畫協議》這契機,盡量結合一些推動省電節能及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做法,包括最近公布的「上網電價」,希望在適當的場所,大家盡量善用這個契機,安裝多些環保裝置。

香港環保科技專業人員總會副會長倪漢順:妥善回收太陽能板並循環再用,是令太陽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辦法,惟環保業界回收太陽能板的成本極大,且利潤不高,因此回收情況不理想,希望政府可向環保業界提供資助,鼓勵他們回收太陽能板材料。

背景

發展綠色能源

發展可再生能源為全球大趨勢,港府於2017年與兩電(中電和港燈)就2018年後生效、為期15年的《管制計畫協議》達成共識,規定引入上網電價計畫,電力公司以每度電3至5元的定價,購買民間以太陽能板或風力系統所產生的電力,再駁至公共電網。由於兩電平均每度電的淨電價約為1.1元,上網電價計畫以財政誘因鼓勵民間投資可再生能源,從而減低社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長遠而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雖然安裝可再生能源設施成本所費不菲,但環境局預計,參與計畫的投資者約可於10年內回本。

此外,參與者可以每度電0.5元的價錢向電力公司購買「可再生能源證書」,證明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出售證書收入可抵銷電力公司的部分買電支出,減省其他用戶的電費負擔。



反應

接獲逾四千宗申請

政府計畫出爐後,香港各界,包括環保團體皆歡迎相關措施,截至今年七月底,中電接獲超過4,300宗申請,並已批出超過八成申請;估計如所有獲批項目完成計畫,每年總發電量將達6,200萬度電,相等於逾1.5萬個家庭的一年用電量。

除屋苑、樓宇和學校外,私營機構亦有參與計畫,如海洋公園於園內鋪設六百多塊太陽能板,預計系統每年可產生相當於50個四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參考例子

各地措施成敗


南韓:早於2002年已推動全國上網電價,但因價格水平過高引致財政壓力,於2011年底終止。其後首爾市續推定價較低的上網電價計畫,輔以社區為本措施推動太陽能發展,例如提供微型太陽能板安裝補貼、太陽能合作社租金優惠、推出設保證回報的太陽能發電市民基金,有效鼓勵市民參與,2011-2014年間,該市能源使用量減省了4%。

日本:自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日本政府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於2012年引入上網電價,計畫回報率高,加上政府設太陽能光伏系統光網補貼及稅務優惠,引入計畫五年間,全國太陽能裝機容量錄得超過五倍的增幅,超過200萬住戶在家居安裝有關系統,及至2016年,日本已成為全球太陽能發電量第二大國。

澳門:於2015年推出上網電價,收購價雖具吸引力,但太陽能系統安裝成本高,窒礙市民參與,加上澳門法制配套不足,例如天台業權分散、消防法例限制重重,政策離地,市民對上網電價反應冷淡,政策推出三年間僅10宗申請個案。



爭議

1.安裝工程限制多

安裝小型太陽能系統成本近十萬元,而且本港太陽能板產業發展未成熟,缺少承辦商和技術人員,日後高昂維修費可能使參與者得不償失;加上本港建築物條例繁瑣,於住所安裝太陽能板的工程處處受限,再者,部分樓宇天台的日照或因未來發展被阻擋,不利發電。

2.棄置不妥污染環境

港府現時未為太陽能光伏板訂立回收和棄置規管法則,一般太陽能板可用廿多年,有團體據政府《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數據推算,屆時香港的太陽板以面積計最多會鋪滿近5,000個大球場,如回收不當,除增加堆填區負荷,更會引起環境污染問題。

3.質疑利益輸送

上網電價定價高於一般水平,惹各方覬覦。有屋苑打算劃出公共空間裝設太陽能板,惟住客質疑太陽能板一來佔用公共空間,二來如細節交代不清,屋苑與承辦商拆帳更有機會惹利益輸送之嫌。另外,有國際學校於校舍裝設太陽能板,再與負責安裝的私人公司拆帳,為此教育局特發出通函,規定受資助學校不可與私人公司以此形式參加相關計畫。

Mindmap:「上網電價」的好處與爭議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6月起諮詢公眾「長遠減碳策略」,當中提出區域合作,即香港從內地輸入更多核能或再生能源,達到長遠減碳目標。但中港須興建大型跨境電網,當局未有提供造價、工程難度等資料。若港府採取聯網買電方案,中電和港燈壟斷電力市場的格局勢必有變。

究竟應向內地買電還是本土發電?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指出,自己反對輸入內地核電,自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德國,瑞士、比利時和台灣都承諾結束核能發電。而可再生能源方面,內地本身都要滿足減排目標,香港應承擔自己減排責任,而非從內地購買或進口電力,就當作滿足「減排」目標,而中方賣電價格仍是未知之數。

資料來源:摘自2019年9月19日《蘋果日報》

多角度思考

1.
根據資料A的漫畫,反映了核電的甚麼特點?(4分)

2.參考資料B及就你所知,香港人對從內地買電的政策有何隱憂?(6分)

建議答題方向
1.
‧危險:圖中說話者全身穿上防護衣物,另一人則流露質疑和不滿的神色;
‧零排能源:黃衣人暗示興建核電廠後,解決了全球暖化問題。

2.同學可就發電質素、安全性、能源自主和減排責任等方面自由作答。資料A反映核電了的安全風險;資料B就提及買電後的配套工程基建或令電價上漲等不明朗因素,和港府把減排責任轉嫁內地。此外,發電質素亦關乎供電穩定程度及燃料潔淨度,而香港向內地購電除影響本港能源自主地位,同時亦減低政府和電力公司於本地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動力。

學習工具

「上網電價」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港府近年引入上網電價計畫,鼓勵民間以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再以較市價高的電價出售予電力公司。此政策以財政誘因推動民間參與可再生能源發展,長遠而言能減低社會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然而,參與上網電價計畫投資門檻高、香港太陽能板產業不成熟和繁瑣的法例,或會影響市民參與計畫的動力,政府務必要「拆牆鬆綁」,改善法制和加強配套,才可令計畫見成效。

議題相關單元

能源科技與環境
今日香港

持份者

‧政府
‧市民
‧電力公司
‧太陽能板製造商
‧回收商
‧屋苑業主法團
‧環保團體

相關概念

種子基金 Seed fund


種子基金為創業資本。產業創業時期缺乏資金,而安裝太陽能系統費用高昂,有環保團體提倡政府與兩電成立種子基金,以保證回報吸引市民參與投資,支援社區太陽能發電計畫。

關鍵詞

‧上網電價 Feed-In Tariff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太陽能板 Solar panel
‧環境局 Environment Bureau
‧核電 Nuclear energy
‧稅務優惠 Tax incentives
‧堆填區 Landfill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 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資料摘要:選定地方的太陽能上網電價》,2018年1月17日
https://www.legco.gov.hk/researchpublications/chinese/1718in04-feed-in-tariff-for-solar-power-inselected-places-20180117-c.pdf

載自2019年10月23日《S-file通識大全》

文:馮日里 圖:星島圖片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