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 ‧教育電子報 ‧工作紙下載

達文西 周身刀張張利

2019.10.08
21797 21797

活在過去的現代天才

  今年是達文西逝世五百周年,這位天才以藝術家的身分聞名於世,但是他的成就絕對不止於此,同時亦通曉數學、科學、軍事等領域,可說是「周身刀張張利」。香港城市大學展覽館與米蘭昂布羅修圖書館合作,舉行「達文西:藝術與科學.過去與現在」展覽,向後世呈現達文西超越時代的創意。

 

達文西

  達文西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發明家與創造家,他博學多才,涉獵極廣。除了是繪畫的天才外,亦熱衷於人文與科技,身兼工程師、解剖學家、建築師等多重身分,被譽為世上最偉大的智者之一。達文西留下了超過六千幅手繪作品,著名畫作有《最後晚餐》和《蒙羅麗莎》等。

 

珍稀展品 展示跨領域天才

  達文西的名字,相信無人不曉,但是他的藝術造詣過分耀眼,蓋過了其他範疇的成就,其實他在數學、科學和軍事工程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展覽分為「數學、幾何與藝術」、「科學、光學與飛行」和「戰爭的藝術」三個類別,全方位呈現了他在各方面的才華。

  展覽展出了十二幅首次於香港亮相的達文西手繪真迹,全都非常珍貴。城大展覽館總監范懿莎博士表示,「這些手稿來自達文西筆記《大西洋古抄本》,每三年只能展出九十日。」另外,著名畫作《岩洞中的聖母》的摹本以及五個根據達文西手稿製作的機械模型亦有展出。此外,九位來自城大創意媒體學院的藝術家創作了十一件藝術品,向達文西的發明與畫作致敬。


●《The Analogue Notebook:A Forgotten Exercise?》以現代的筆記本向達文西的手稿致意。

©香港城市大學

 

《大西洋古抄本》

  根據學者推斷,達文西一生應寫下了近三萬頁手稿,可惜的是,當中絕大部分都已佚失。《大西洋古抄本》是現存最大型的達文西筆記,共有近一千二百頁,於一四七八年至一五一九年寫成,包涵了軍事機械、建築、數學、飛行器等題材。

 

跨越界限 啟迪現代人心靈

  藝術講求感性,科學則着重邏輯,兩者看似相悖,但是達文西卻能把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他認為美感與實用同樣重要,因此他在設計物件時,會設法平衡這兩方面。達文西這份敢於創新和打破界限的勇氣,正是他能持續感染後人的原因。范懿莎博士(左圖)指:「希望展覽能夠啟發每一位參觀者,鼓勵他們保持好奇心,並且勇於追求知識。」

 

●達文西的火炮設計圖繪有古典的裝飾。

©香港城市大學


展品圖鑑

  閱覽完以下達文西複雜的手稿與巧妙的設計後,相信大家會對他的天賦與創意有更深的感受。

 

幾何之美:〈化圓為星形結構〉

  達文西喜愛鑽研數學問題,這幅手稿是「幾何遊戲」系列中的最後一幅。他嘗試把方形變成面積相同的圓形,由此可見,他處理幾何問題時,仍會從美學和藝術方面着手。雖然「化圓成方」實際上並不可行,但是可見達文西無窮的好奇心,也留下了被後人譽為《大西洋古抄本》中最壯麗和複雜的圖像。

©香港城市大學

 

軍事設計見巧思:可移動攻城機器

  這個機器並不是由達文西所創,但是他改進了原有的設計。攻城器由公牛拉動,在城牆打開缺口,好讓軍隊攻進城內。達文西為這個軍事裝置添加了一個保護區,公牛能夠在其中拉動機器。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改動,但可見達文西力臻完美的心。

 

不滅的飛行夢:《飛行器》

  達文西一直渴望飛行,因此曾設計多個飛行器。他從鳥類的動作與構造中尋找靈感,並且沉醉在雀鳥的翅膀、骨骼與飛行模式的研究中,後來又轉向研究空氣動力學,鑽研由氣壓和氣流產生的動力。雖然終其一生,他也未能一嘗飛翔的滋味,但是他的前瞻性毋庸置疑。

 

當代藝術品重塑經典畫作:LdV.VotR.AR

  《岩洞中的聖母》是達文西的名作,描繪了年幼的基督、聖母、施洗者聖約翰幼兒與天使。藝術家Sarah Kenderdine與邵志飛以AR科技重現了這幅名作,參觀者能通過平板電腦一窺洞穴裏的神秘風光。兩位創作者以數碼形象化與定位追蹤技術,建構出洞穴的細節,當中的植物、岩石,甚至遠方的山脈都栩栩如生。

●展覽展出了由安迪亞.比安奇臨摹的《岩洞中的聖母》

©香港城市大學


「達文西:藝術與科學.過去與現在」

日期︰即日至12月15日(逢星期一休館)

時間︰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地點︰九龍塘達之路城大劉鳴煒學術樓十八樓城大展覽館

費用︰全免

網址︰https://www.cityu.edu.hk/ceg/exhibitions/daVinci

文:盧乙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