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午膳 營養至上
2019.09.16封面專題
公共衞生+ 今日香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開學了!除了緊張學業,「午餐吃甚麼?」亦是家長和同學十分關心的事情。數據顯示,本港學童疑有高血壓要轉介治療的比率增加,由於在飲食中減少鈉含量的吸收是有效對策,衞生署的「學校午膳減鹽計畫」有愈來愈多學校午膳供應商響應,希望同學食得清淡又健康。
其實為了讓學童有健康的飲食,各地也各師各法,參考外國例子,分析成敗關鍵,本港推行相關計畫時或可更易達標。
新聞資訊摘錄
飲食中吸收太多鈉會引致高血壓和肥胖問題,為了學童健康,衞生署早前推出「學校午膳減鹽計畫」。今個新學年,計畫獲得更理想反應,參與的午膳供應商在新學年增加至十二家,為全港約四百九十所小學提供二千零六款減鈉餐,較上學年的一千二百款,增加六成七。
所有參加計畫的午膳供應商會向衞生署提供食譜,由該署營養師計算其減鈉幅度是否符合預期。當局希望在十年內把學童午膳餐盒減鈉五成,目標在二○二七年,每個餐盒的平均鈉含量降至約五百毫克。
2019年8月28日《星島日報》
身體健康會受飲食習慣影響,心理健康亦然,根據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高鈉飲食會增加青少年患抑鬱症的機會。研究員就八十四名中學生的的尿液樣本進行研究,發現樣本中大多含有大量的鈉及少量的鉀,而他們在十八個月後患上抑鬱症症狀的可能性相對會較高。
2019年9月3日《每日頭條》
衞生署:希望以循序漸進方式減鈉,每年平均減百分之五,讓學生慢慢適應口味的轉變,達至平均每餐攝取不多於五毫克鈉的目標。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張勇邦:由於減鹽的午餐味道偏淡,午膳供應商應從食材及烹調方式下手,優化食物的外觀,以吸引學生進食。家長亦要配合,在家煮食時減少使用調味料,才能讓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活力午餐(為逾二百所學校提供午膳服務):不會在餐單上標示減鈉餐款,希望使學生能更容易接受減鈉食物。
阿拉巴馬大學心理學系主任Sylvie Mrug:高度加工的食品通常含有較高量的鈉,例如快餐、冷凍食品及零食等等。雖然高鈉飲食有機會增加青少年患抑鬱症等風險,但這是可以通過干預(減少進食和提高鉀含量的吸收)來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現況:
午餐鈉含量多超標
本港學童(小學至初中)的午膳,除了由家長預備,就是由學校午膳供應商提供飯盒(約有七成學生),通常有幾個餐單予學生選擇,大家在午餐時間留校享用,高中學生則大部分都會到校外用膳。
換言之,在學童年紀還小的時候,還可以控制其飲食的質量,至青少年階段,就得由他們自己選擇了,而其選擇食物的標準,一定會受到小時候的習慣所影響。
快餐——鹽糖脂肪高
低鹽、低糖、低脂和高纖維是本港近年積極倡議和宣傳的飲食法則,學校午膳供應商原則上都會以此製作午餐,不過並非全部「及格」,衞生署在二○一三年曾作出普查,結果發現四成學童午膳餐盒的鈉含量超標,例如一款印尼炒飯拼雞塊午餐的鈉含量為一千七百二十二毫克,已超出全日建議攝取量!
假如高中生外出用膳,濃味香口的食物,例如美式快餐,無論在鹽、糖和脂肪等含量都高,吃一個麥當勞套餐的卡路里和含鈉量都差不多超出成人全日攝取量的一半。
影響:
健康欠佳 增醫療負擔
以膳食中的含鈉量為例,食物太鹹,鹽分太高,身體容易因吸收過多的鈉而引致高血壓及心血管等疾病。根據衞生署統計,本港中小學生疑有高血壓而須轉介作跟進治療的比率增加,由二○一一至一二年學年的百分之零點四,增至二○一五至一六年度的百分之零點八,上升倍增。假如人們繼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隨着年紀漸長,疾病會陸續浮現;香港人普遍健康情況變差,同時對公共醫療需求增加,社會的負擔就愈來愈重。
小資料: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天吸收的鈉含量應少於二千毫克,兒童就要更少。另外,「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七至十歲兒童,每日最多攝取一千五百毫克鈉(大概4克的鹽)。
對策措施:
政府牽頭 規管營養
通過推行學童健康膳食來維護社會公共衞生領域的安全,本港在過去曾有不同的關注和措施,例如以「2+3」口號宣傳每餐蔬菜、肉類和米飯應有的比例。
從學童膳食着手的措施,外國早已推行:
‧日本: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實施「給食」制度,中小學生在學校午膳,大部分午餐費由政府負擔,並有明確的管理法則,包括每份午餐的卡路里為六百四十、要含有十二種營養素、含鹽量為二點三克等。
‧美國:一九四六年制定《全國學校午餐法案》,為公立學校學生提供營養均衡、低價或免費的午餐。法案對學生午餐的營養定下標準,例如來自飽和脂肪的熱量不應多於百分之十,有關部門定期進行檢查,有違標準的會被懲罰。
‧瑞典:自一九七三年起向小學和初中學校的學生提供免費自助午餐,讓學生在有「營」食物中按個人喜好作出選擇。
‧英國:學童膳食向來為人詬病,因公立學校的午餐都是承包制,售賣炸薯條、炸雞塊和薄餅等食物。二○○五年,名廚奧利弗帶頭改革,雖然當時未見成效,但健康飲食的種子正慢慢生長;二○一四年,英國給二年級以下的學童提供免費午餐。
討論:
政府「干預」 有何優劣
從不同國家在學童午膳方面的做法,同學看到了甚麼共通點?簡單而言,想確保學童吃到均衡營養的午膳,政府宜多作「干預」,如訂明營養標準,加上免費或資助都是關鍵。
Mindmap:學童飲食習慣
學習教材
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
資料B
Work Life Balance會包括吃早餐的時間嗎?打工仔經常因生活忙碌而不吃或隨意吃早餐,即使能吃時,健康也非首要考慮吧!
全球營養品公司康寶萊營養(Herbalife Nutrition)早前發布2019年《亞太區健康早餐調查》報告,集合包括香港、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澳洲等11個亞太地區的5,500多名人士意見在內。結果顯示,雖然大多數受訪者都了解何謂健康早餐,並渴望獲得吃健康早餐的好處,但67%人卻仍以「方便」為挑選早餐的主要考慮,大幅拋離「健康因素」(43%)和「營養價值」(33%)。
人們選擇早餐會受哪些因素影響呢?調查結果指,亞太區人們第一會考慮方便程度(67%),其次是美味(47%),第三是便宜(44%)。健康和營養卻排最後兩席,分別只得33%和43%受訪者會考慮這兩個因素。
資料來源:《香港01》2019年6月26日
多角度思考
1.綜合資料A和資料B,無論成人和小朋友,在吃早餐的習慣/現象上,有何共通點?你認為有何原因導致這情況?(6分)
2.就你在題1所指的情況,有倡議讓本港學童在校早餐或延遲上學時間,讓大家多點時間食早餐,你認為多大程度有助改善?(8分)
建議答題方向
1.共通點是時間不足和對早餐的重要性認知不足,這都是良好早餐習慣的「大敵」。本港學童因遲起牀或其他原因而無時間或無足夠時間食早餐,致營養不足;而成人多因生活急促,早餐就以方便為主,忽略健康營養的重要。(造成時間不足的原因,是日常行程忙碌?抑或對健康飲食的重要視為小事,以至優學習工具先次序本末倒置?建議大家認真思考,自由發揮作答。)
2.在校早餐較延遲上學時間對學童能有優質早餐的幫助較大,因為一個固定時間、地點和老師同學做同一件事(吃早餐),對培養習慣有幫助,而延遲上學,對沒有早餐習慣的同學來說,多了的時間也許只是多了睡眠時間,他們未必因此而吃早餐,或選擇吃比較健康的早餐。
學習工具
學童午餐 議題摘要
這議題的本質是甚麼?
香港學童的肥胖率和高血壓個案都有上升趨勢,長遠影響本港的公共衞生情況,增加醫療系統負擔。正所謂病從口入,學童的飲食健康備受關注,當局冀從學校午膳供應商入手,讓學生減少鈉的每天吸收量,逐漸改變新一代的口味,但需時十年⋯⋯。如何加快見效, 同時將健康飲食培養成習慣,以至離校後也能持續,令整個社會人口都變得健康,才是正確方向。
議題相關單元
公共衞生
今日香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持份者
‧政府——衞生署
‧學校午膳供應商
‧學校
‧學生
‧家長
相關概念
習慣培養 Cultivation of Good Habits
心理學家指出,習慣是一種行為模式,是條件反射,所謂培養是指習慣可以通過反覆「操作」建立。
如果在進行某一行為後,獲得滿意的結果,就可以激發行為發生的頻率,當這個過程不斷地重複進行,從而帶來滿意反應,就能建立穩固的神經聯繫,有關行為就愈來愈不易改變,成為習慣。
獎賞是會產生令人感到滿意的反應,會令人願意多作出相關行為,有助培養良好習慣。
關鍵詞
‧高鈉 High Sodium
‧食物金字塔 Food Pyramid
‧垃圾食物 Junk Food
‧公共醫療需求 Demand of Public Health Care
‧飲食習慣 Dietary Habits
‧誘因 Incentive
你對此議題的見解為何?
﹙請填寫﹚
參考資料
‧各地學童午餐比較
https://www.thesun.co.uk/living/4043754/how-school-lunchescompare-around-theworld/
‧ 學童餐單自決 掀美國飲食革命
https://education-forgood.com/2018/03/27/revolution-foods/
載自2019年9月16日《S-file通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