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交通交匯處空氣污染嚴重
2019.08.22有組織在十個有蓋交通交匯處進行空氣污染及嘈音調查,當中發現在彩明交通交匯處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和噪音分貝指數最高,分別為110和111.4。調查又發現,超過一半的交通交匯處的二氧化碳值,未達環保署二氧化碳值的良好級別,音量亦超出100分貝。
負責調查的107動力指,交匯處的空氣和音量問題,會影響市民健康,例如呼吸系統問題和出現耳鳴(1)等。由於交通交匯處由多個部門共同負責,導致沒部門牽頭(2)解決問題。
字詞解釋
(1)耳鳴:外界沒有聲響,仍覺耳中有像蟬鳴或其他聲響。
(2)牽頭:由一方先行出面,領起各方合作。
寫作手法
聽覺描寫
有組織在多個有蓋交通交匯處進行空氣污染及嘈音調查,發現彩明交通交匯處的微細懸浮粒子濃度和噪音分貝指數最高,影響市民健康。聽覺是五感之一,萬一聽覺受損,更是難以回復。
我們寫描寫文,除了多用眼睛觀察,也可以善用耳朵聆聽,運用聽覺描寫來豐富描寫對象。聽覺描寫指描寫事物發出的各種聲音,它的好處是能夠把無形的聲音變得具體,使文章更立體傳神。
運用聽覺描寫,多會用到「擬聲詞」。例如風聲「呼呼」、雨聲「淅瀝」、貓叫「喵喵」,甚至耳鳴的「嗚嗚」聲等。此外,形容歌聲「繞梁三日」、「餘音繚繞」,形容人聲「喧鬧」、「聒噪」等等都是聽覺描寫。
梁實秋在〈鳥〉一文寫到:「有的一聲長叫,包括着六七個音階,有的只是一個聲音,圓潤而不覺其單調,有時是獨奏,有時是合唱,簡直是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作者把鳥兒的叫聲比喻為歌聲,以歌聲的聽覺描寫,來述說鳥聲的悅耳動聽,令聽覺描寫的層次變得更為豐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