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委會︰12款素肉含動物基因
2019.08.16消費者委員會昨公布測試報告、投訴報告及投訴個案,當中分析素肉及集運服務的結果,並提出建議。在素肉成分方面,有十二款樣本驗出動物基因(1)及動物來源成分,素食消費者擔心進食有關素肉食品會因而「破戒(2)」。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陳錦榮指,素肉是合成食品,當中的調味料、配料可能來自某些動物來源、所使用的黏劑的成分亦可能從蛋白提取、生產綫曾進行其他食品生產而未徹底清潔等因素,都可能使素肉含動物基因。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補充,素肉含動物基因的嚴重程度與消費者的素食程度有關,呼籲生產商在生產過程留意所加入的成分,提升消費者信心。同時,消委會關注因素肉食品標籤不當而帶來的健康風險問題,要求廠方盡快嚴肅檢視標籤制度。
字詞解釋
(1)基因:控制生物或病毒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攜帶遺傳訊息的核酸序列。
(2)破戒:一種習慣戒除後,又重新回復那習慣;對佛教徒來說,則是他的行為違反了所受戒律,稱為「破戒」。
文化知識
中國素食習慣
消委會公布最新調查,指出市面上出售的素肉驗出動物基因及動物來源成分,提醒消費者留意。中國人一向有在初一和十五茹素的習俗,避免殺生之餘,也求心安理得,而年初一更多吃素,稱之為「開齋」。
不少古典文獻顯示,古人除了在初一、十五茹素,也會因為祭祀、養生等理由食素,而且對大部分平民來說,素食是平日的主食,這不是他們的惻隱之心特別強烈,只是以前資源貧乏,肉類稀少之故。
值得一提的是,「齋」和「素」的概念不同,「齋」有宗教色彩,除了不食動物性食物,還戒掉「五辛」,即葱、大蒜、小蒜、韭菜和洋葱,而且主張過午不食。


TOP